学生上课不爱发言怎么办?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抱怨说,课堂上许多学生不爱发言,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大学生,班里愿意发言的就三四个,其他的就是不说话,使得整个课堂显得压抑,沉闷,遇到其他老师听课更显尴尬。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入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营造自信表达的氛围经调查,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一是因为不好意思,二是因为不敢发言,害怕说错。而因第二种原因不发言的孩子居多,约占不发言同学总数的86.4%。为了消除孩子不敢发言的心理,上课伊始我们让学生大声呼出语文课堂口语表达的口号—“我自信!我能行!”学生声音响亮,气势宏大,三遍口号呼喊过后,似乎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不再羞于表达,为接下来的课堂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传授和谐表达的方法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还时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位同学发言时,很多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将别人的学习成果随时记录补充为己所用。其实,“倾听”和“表达”是一家,决不能孤立地将它们分割出来训练。目前,很多孩子在别人发言时,似乎觉得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每个人都是学习中散状的点,如果发言人能使用一定的连接语,将自己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维系起来。这样,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有了互动,有了思考火花的碰撞,那么学生通过有效倾听一定会提高自己的有效发言。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教给学生必要的连结语,例如:当一位同学汇报完给课文标了几个自然段的时候,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吗?”、当汇报完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说“谁还想给我补充一下?”、当提出疑惑的时候,可以说:“这个地方,我不太明白,谁能给我解答一下?”等。通过这样的一些连结语架起其他学生和这位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有了这样的互动,学生就不会认为别人的发言与自己没有关系了,从而促使自己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此外,有了学生的连接语,老师不必再进行过多的干预,由此一来,教师的话语权也得到改善,不再是讲台上的主角,而课堂表达的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生生对话交流、师生对话交流就成了一种和谐的表达,这也是我们理想课堂的追求目标。三、给予适当的评价反馈要想让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保持的长久,每节课还应该坚持对一些表达有进步或表达很出色的孩子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在班级里不断树立榜样,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个性表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实践积累,作为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