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探工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探矿工程及取样编录二零一零年一月提纲一、总体要求二、槽探工程编录三、浅井工程编录四、坑探工程编录五、钻探工程编录六、采样地质编录一、原始地质编录总体要求•原始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现场编录:在野外现场,编录人员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保留下来的宏观和微观地质现象的记录。•整理:在野外或室内,编录人员根据野外测量结果和采集到的标本、样品的鉴定及测试数据,对现场编录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制图、制表、整饰和归档的过程。•原始地质编录要求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统一性、一致性和保存性。•真实性:编录工作必须在现场完成,全面收集地质信息,客观反映地质现象,明确区分实际资料与推断解译资料。•准确性:对地质现象应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准确地判断并记录;对质体的研究在编录图件上要求达相应比例尺精度。所用量具、工具应达相关质量要求。•及时性:编录工作应逐日或随工作进展及时进行。•统一性:应采用统一标准规定的方法及记录载体,所使用的代号、编号、符号及图式图例应统一,计量单位名称及符号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修约按《数值修约规则》进行。•一致性: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必须互相对应、吻合、一致,做到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保存性:使用规定的记录设备和材料。•槽井坑探工程素描图图幅统一用420mm×297mm(A3)的米厘纸绘制,单张素描图图框为350mm×220mm(上、下、左、右各空50mm、25mm、40mm、28mm),图框线条粗1mm,并按规定将图名和比例尺绘在图框外。•素描图比例尺采用1:100,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应一致,重要地质现象应进行放大素描或照片、录像,并在图上标出位置和编号。•水平标尺统一放在素描图的下方。标尺和素描图之间间隔1cm,标尺上每5cm及两端标注数据,数据统一标在水平标尺的下方和垂直标尺的左侧,水平标尺由始基点至编录终点顺序注记,垂直标尺的数据,探槽(老硐)由最低点由下往上注记,浅井以井口为零向下注记。•探槽工程的两端应标注工程编号桩,素描图内应绘出基点,基点用2mm的圆表示,整理时着墨。•探矿工程起点坐标一般绘于第一页右上角,责任表统一绘在最后一页右下角,取样分析结果表一般绘于素描图的右方,岩性描述一般绘于水平标尺下方。•具有岔坑的坑道或复杂老硐编录图,必须附小比例尺工程平面图,图内应绘出矿体、地质界线及地层代号等,并标注比例尺及指向上方的正北箭头(北用N表示,箭头长1.2厘米)。•编录图中的样表及岩性描述原则上跟随相应的岩性层及样品所在素描图的页码,表中样品排列与实际样品分布顺序一致。•分层号用直径3mm的圆加层号表示;产状线长6mm,上标倾向,下标倾角;非刻槽样品统一用边长为2mm的空心等边三角形表示,外用6×4mm折线引出,横线上方标注样品编号。•岩性分层及描述时,断开的相同岩层不得归为一层描述。•单个工程的工程编录图大于或等于2页时,采用矩形接图表(单个方框长8毫米,宽5毫米)进行分幅,分幅接图表标绘在图框外5毫米左上角,矩形框内标注数字,本页素描图所代表方框内加斜线。•刻槽取样应标注取样牌或取样桩,单样品终点桩写明样品编号。二、槽探地质编录槽探编录流程图1、观察、分层、布样组长带领编录人员共同观察拟编录探槽中的地质现象(必要时还应观察探槽附近有关地质现象),确定编录壁及基岩面、分层并布样。确定编录槽壁:探槽素描(含剥土)一般只作一壁一底展开图。编录时,面向编录壁(地质现象相对完整的一壁),统一按从左到右方向进行编录,确定基岩面。槽壁上的基岩高度应不小于30cm,通过观察正确判断残坡积物与基岩的界线。分层:应首先确定分层单元,分层单元视矿体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同矿区填图单元一致,复杂矿体的分层单元应小于矿区填图单元。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或设计要求进行,不同矿(化)体层,不同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和较大构造应分开。布样:应根据探槽对矿体的剥露情况布置样品,在保证样品代表性及槽样规格的前提下,可在槽底布样,也可在槽壁上布样。化学分析样应按规格连续布置,必须穿越矿层及矿化层,并且在矿层顶、底板有控制样。样槽应尽量垂直于矿层走向布置,样品对矿层控制既不间断也不重复,同一个样品不可垮跨层布设。2、设置基线位置选择:基线位置宜选择在基岩与浮土的分界线附近,但工程起、止两个端点应布在地表。当探槽过长或有拐弯时,应分段设置基点及基线。操作方法:在基点处打上编好号的基线桩,然后用皮尺拉紧,固定在两个基线桩上部就成为基线,第一条基线起点为零。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前、后测手用罗盘测定皮尺的方位角和坡度角,二者的读数误差在3°之内时,取平均值作为基线的方位角和坡角。将数据记录于工程记录表中。3、文字记录:统一按“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如果采用摄像、照片等形式记录地质现象,另外填写音像记录表。a)岩性描述基本同于地质填图中的地质点岩性描述,重点描述岩矿石名称及特征,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矿物特征,蚀变变形类型及强度,接触界面类型及特征,产状变化及样品采集情况等。b)记录时,应针对该段反映的主要地质体或地质现象,有侧重的进行。例如描述矿层(体),要抓住矿石特征,重点描述矿石成因的特征和现象。描述断层,应记录断层特征(含断层面、破碎带、两盘相对移动方向等),达到反映断层性质和破坏程度等要求。c)文字记录内容应与素描图上的内容完全吻合,在编录过程中,记录人员和作图者应经常核对,发现问题现场修正。4、绘制素描图素描图是通过测量槽壁及槽底上的各类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标本及样品位置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后描绘到坐标纸上的槽壁、槽底展开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基本要求:槽壁图绘于素描图的上方,槽底图绘于素描图的下方,槽底与槽壁之间留1cm间隔,槽底按正投影绘成等宽的长方形,宽度1cm;若遇特殊情况,需绘另一槽壁时,应投绘在槽底的下方。当拐弯方位角大于15°时,槽底应裂开,内拐弯时开口向上,外拐弯时开口向下。导线不断开,壁不裂开或断开。作图时,应根据地质体的形态(如透镜状、波状、分枝状等)特征勾绘,保持素描图中地质体的形态与实际吻合。一般按比例缩小后宽度大于1mm的地质体均应勾绘到素描图上。有特殊意义的小矿体或地质现象虽小于1mm,应放大表示照片,素描方法是从该点引出图外,作一幅放大素描图。作大坡度槽壁图时,槽壁图可分段垂直上下移动,形成锯齿状(槽底图仍连续)。这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地质要素应严格吻合。作图基本步骤作图员应面向编录壁作图。a)合理布置各绘图要素。首先准备好坐标纸。然后根据探槽的长度、高差等,确定图名、比例尺、基线起点、槽壁、槽底、责任表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在坐标纸上的相应位置,原则上应布局合理,整齐美观。使用矿区统一图例。b)绘制基点、基线。以图上确定的第一条基线为起点,编号为0(基点位置画2mm直径的园圈、园心加点,下同)开始,用测出的坡度角在坐标纸上画出基线并按比例尺确定基线在图上的长度、基线的终点为基点1。c)测手测量各地质要素点坐标。测手测量并报出各地质要素特征点相对于基线的坐标位置。d)槽壁素描。各导线起点读数均为0m,设各点铅垂投影到基线上的位置为Xm,即皮尺上的读数,该点距基线的铅垂距离为Ym(分基线上或基线下,用标杆丈量出数据),作图员可据此将各点位置投到图上、并分类连接成图。示例地表点a垂直投在导线上的点为a′,a′在皮尺(导线)上的读数为5.5m。a点距导线的垂距a~a′为1.9m(读成基上1.9m),则a点的X坐标=5.5m。Y坐标=基上1.9m,据此可在图上确定出a点位置,再依次确定出地表b点的位置。这样依次连接o、a、b点即成地形线(地表线)。将c、d、e点相联为基岩线;将f、q、j点相联为槽底线;将k、i点相联为矿体顶界;将n、m点相联为矿体底界。e)槽底素描通过对各点进行垂直投影,然后根据走向素描成图。f)测量的产状、采集的标本、拣块样的位置应用符号标注在图上(方法同上)。5、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a)探槽素描图b)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c)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d)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及送样单e)各类样品登记表f)各类样品测试成果g)质量检查卡片及评分表h)音像记录表三、浅井地质编录浅井编录流程图浅井包括园井和方井。园井主要用于地质填图中遇到第四系覆盖,而槽探又达不到地质目的时,用以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因其施工方便,在矿区勘查中经常使用。浅井主要用于覆盖区揭露矿化、蚀变带、矿层和物化探、重砂异常。园井的施工深度一般不超过5m,揭露至基岩0.3~0.6m深度即视为达到地质目的。当施工条件有利,而且矿层厚度较小,在允许的施工深度内可以揭穿矿层时,园井可起到方井的探矿作用,这时,园井也要求刻槽取样。方井地质编录素描图比例尺方井规格一般为0.8米×1米或1米×1.2米,用于揭露矿层(体)或地质界线时,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矿种和地质现象,可放大到1∶50。浅井编录壁一般浅井编录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浅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垂布设。野外编录步骤a)确定第一壁。确定第一壁及其方位,同时丈量浅井四壁规格。b)布设基点(木桩)、基线。在第一壁和第四壁交汇的井口处,打入编有浅井编号的木桩即为基点,基点亦是浅井的坐标点。c)绘制浅井空白图。d)记录、采样。文字记录的内容和要求同槽探。e)投影—编绘素描草图。浅井壁展开作图法选北壁作第一壁后,北壁不动,从北壁与西壁交线处断开,将西、南、东三个壁同时作逆时针旋转,直至与第一壁构成一个平面,则为浅井四壁展开图。点的投影浅井壁上各地质要素采用垂直投影方法,基线作铅垂坐标,钢卷尺作水平坐标进行投影作图。浅井素描图的内容及要求a)图面上应有图名、比例尺、垂直标尺、方位、分析结果表和责任签。图内应有岩性分层界线、矿层(体)界线、蚀变带,断层及破碎带、样品位置及编号、产状等。b)素描图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现象,凡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在不同比例尺的素描图上宽(厚)度≥1mm,长度≥3mm者,都应在图上反映。重要地质现象素描图上要放大表示。c)浅井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分段进行。d)浅井施工、编录及采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块,及时架箱支护。特别是编录、采样时,应安排专人留守井口,防止掉块、掉物伤人。施工及编录人员在井下作业必须佩带安全装备。浅井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a)素描图b)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c)槽、井、坑探工程采样登记表、送样单d)各类样品登记表e)各类样品测试成果f)音像记录表g)质量检查卡片四、坑探地质编录一般要求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带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坑道的掘进质量要求较高,为满足设计要求,掘进必须在测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定向坑道不允许偏离设计方向(任何一段中线偏离误差应小于坑道设计宽度的20%)和改变设计坡度(<3‰-7‰),沿脉坑道应沿矿脉总体方向掘进。坑道掘进后应检查坑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顶和壁是否平整,未达到要求应补作工作,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地质编录。编录前的坑壁应用水清洗干净,编录应及时,多观察掌子面的地质变化情况,并绘制掌子面素描图。坑道素描图应严格施工方位确定编录方向。一般坑道素描图要求用压顶法展开绘制,当坑道形态规则时,采用规则形态绘制两壁一顶。坑道形态不规则时,按实际形态素描(顶、壁分开绘制)。若矿体形态简单、组份均匀、两壁变化不大时,也可只绘制一壁一顶,沿脉坑道应按设计要求以一定间距绘制掌子面素描图。坑道方位变化小于15º时,素描图连续绘制。坑道方位变化大于等于15º时,顶要裂开,拐弯的外壁连续,内壁裂开,水平标尺随断口一致断开。基点、基线布设a)坑道基点要求沿坑道顶板中心线布设,基点又称中线桩。坑口的基点为坑道的起点。b)坑口基点用GPS定位,坑道内各基点由地质人员用半仪器法测定。待地质编录完成后,坑口基点及坑道内主要矿层底板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