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科院-风景园林基础-考研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笔记补完计划1.园林:在不同的时代,园林的含义有所不同。不同的民族,对园林的理解也有所不同。(1)中国古典园林定义: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怀抒怀的游憩、居住环境。(2)现代园林定义(争议):狭义上,园林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和建筑的布置,从而形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广义上,园林是包括各类公园、庭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中国古典园林构成园林的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3.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4.现代园林艺术的五个元素:地形、植物、建筑、园路、园林小品。5.园林小品:园林小品的种类很多,是庞大的组合元素。园林小品普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成为游人不可缺少的服务性设施。也有仅具观赏性的园林小品。它们点缀在园林各处,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好的园林小品本身就是艺术品。园林小品主要有园桥、花架、景墙、喷泉、水池、导游牌、电话亭等。6.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同风格的园林的共同特征:(1)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私有;(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7.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园林的发展变化:这一阶段较之封建社会阶段,在内容和性质上均有所发展、变化。(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了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建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8.奥姆斯台德所从事的工作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针对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逐渐被蚕食和破坏的情况,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爱惜它、关怀它。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对大地风致和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而加强维护和管理。二是针对大城市的污染、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即“把乡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换言之,城市必须逐步地趋于园林化。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对园林的影响:引起园林的内容和性质上的变化:(1)私人所有的园林、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以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不断扩大,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而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在园林中”已经由理想变为广泛的现实,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相当数量的“园林城市”。(2)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园林的规划设计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由城市延展到郊外,与城市外围营造的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甚至更向着广阔的国土范围延伸,形成区域性的大地景观规划。同时,自然开发工程都与园林绿化建设相结合,从而减少乃至消除它们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3)在实践工作中,城市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建筑和城市的时空观,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因而园林学的领域大为开拓,成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综合学科。扩学科的综合性和公众的参与性变成了园林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并从而建立相应的方法学、技术学和价值观的体系。10.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显示其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即得之于“叠山”(叠石)。这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创作与结构技术的结合,而叠山匠师往往也兼作园林规划的主持人。水体是大自然景观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山嵌水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也反映了阴阳相生的辩证哲理。园林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创造园林的地貌骨架的同时,表现了山、水的紧密关系,呈现为“山嵌水抱”的态势,这比大自然的就更具有典型性。因此,其所给予人们的那种“山水”和谐之美,当然也就高于自然界了。园林植物卑职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但都以树木为主题,因为翳然林木最能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界丰富繁茂的生态。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营造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个体建筑的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宜性。园林里面的建筑物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宜性,再结合于建筑的功能要求,创造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如亭、台、楼、阁、桥、门等,并获致与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的多样性。建筑完全自由随宜、因山就水、高低错落,以这种千变万化的面上铺陈更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系。同时,还利用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大空间沟通起来。后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物较多,建筑密度较大,因而匠师们得以充分发挥建筑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作用:其一,“点景”和“观景”,即利用建筑物来点缀此处风景,甚至“画龙点睛”而成为一处景域的构图中心。其二,组织园林空间,即由建筑物配以山石、花木围合组织而成的半建筑空间。3)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融铸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的画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画情趣”。诗情,不仅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如空间序列、曲折的园路等)。凡属风景式园林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如假山石、土山主山客山余脉等、园林植物配线条美、建筑外观协调美等。)4)意境的含蕴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种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的含蕴既深且广,其表述的方式必然丰富多样。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情况。(1)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这在皇家园林中尤为普遍。(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景物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这四大特点,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四大特点本身正是这些哲理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大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期也意味着这四大特点的最终形成。11.英国园林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异同点:二者同为风景式园林,都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但前者是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审美感情则蕴含于被再现的物象的总和之中;后者为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英国园林之创作,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中国园林的创作则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以大中见小。12.从园林艺术的发展来看,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筑山掘池,结合环境布置建筑、花木,相互借景,构成富于自然情趣的园林作品。在布局上,除了游览欣赏功能之外,兼有生活居住之用,划分为若干景区,主次分明。疏密相间,既有曲折,又有开朗,既有封闭,又有流动,有开有合,增加园内景面的多样性,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能动观,又能静观,创造了完善的园林艺术形象。13.园林美:园林美是园林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美、艺术美、人文(意境)美、社会美和生态美的高度统一,它是衡量园林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山石(地形)、水、(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直观可供欣赏的“模仿”大自然景物画面,构成了园林的自然美。园林的艺术美表现在建筑、小品等人工元素,以及布局上的形式美(形、色、声)等。这里的艺术美是区别于自然美的人工美,或者说是经过逻辑思考整理的美学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尽管园林艺术形象是具体而实在的,但是园林美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形象实体,还要靠种种造园手法和技巧,合理布局这些造园要素,巧妙安排园林时序和空间,灵活运用形式美的原则,来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抒写园林意境。也就是说,园林的创造,不只是有限景象和简单物象,而是要有景外之景,境外之情,也就是所谓意境。园林美除了自然美与艺术美之外,还有一种社会美。园林是公众交往活动的空间,与大众生活直接相关。事实上,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绝不会单纯地为了艺术而艺术,它自然要受制于社会存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表现一种社会思想倾向。生态美,是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所显现出来的和谐之美。是人与生态环境和睦相处之大美,“天人合一”境界。园林美应是是自然美、艺术美、人文(意境)美、社会美和生态美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各部分的总和、拼凑,而是一个综合美的体系,从而形成特殊园林美。此外,还要探讨一下园林动态美,在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动态的景观了。时间上的季相变化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空间上的步移景异等。14.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是指在植物正常生长季节里,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黄色、红色、白色、黑色、蓝色及其由上述叶色组成的混合色(复色叶)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变色叶)的植物。15.湖石鉴赏标准:古人曾以瘦、皱、漏、透作为鉴赏湖石的标准。所谓瘦,就是指它的形态挺拔秀丽;皱,就是它的外表要求凹凸多变;漏,就是指多孔穴,并且上下左右尽量相通;透,就是指玲珑多孔,光线能够穿透其中。16.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之魁——梅花;花中君子——菊花;花中仙子——荷花;王者之香——兰花;九里飘香——桂花;花中皇后——月季;花中珍品——山茶花;花中西施——杜鹃花;凌波仙子——水仙。17.兰科植物:兰科植物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依习性之不同分为地生兰(陆生兰):根生于土中,通常有块茎或根茎,部分有假鳞茎,如兰属中的“中国兰”——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附生兰:依附在树干、树枝枯木或岩石表面生长,通常有假鳞茎,贮存水分与养料,适应短期干旱,以特殊的吸收根从湿润空气中吸收水分维持生活,主产于热带,如石斛、兜兰、指甲兰、蜘蛛兰、万带兰火焰兰等。18.草坪:1)分类按照气候类型可以分为:冷季型草和暖季型草两大类。冷季型草多用于长江流域附近及以北地区,主要包括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白三叶、剪股颖等种类;暖季型草多用于长江流域附近及以南地区,在热带、亚热带及过度气候带地区分布广泛,主要包括狗牙根、百喜草、结缕草、画眉草等等。不同类型的草坪草适应温度的差异很大,冷地型草坪草生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