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课活动背景:•中华民族已经积淀了许多丰富的春节文化。对于充满童真童趣的的小学生来说,虽说春节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他们喜欢过春节,对自己和家人或家乡人们过春节的风情有一些了解,但对与春节有关的深层文化的了解却是肤浅的。因此在在这春节刚过之际,依据学情,刚好又在《上北京的春节》故确定了以“漫话春节”为主题开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此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开展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春节有更全面的了解,学会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养成团结互助的习惯。活动过程(课时设计):•准备阶段选择课题一课时•实施阶段收集、整理资料三课时•成果展示阶段二课时•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一课时序号问题提问者123456记录人:漫话春节感兴趣的问题第——组课题问题课题1春节的由来与传说课题2春节的习俗课题3春节的饮食课题4春节与春联课题5春节的古诗词漫话春节春节的由来春节的饮食春节与春联春节古诗词春节的习俗传说组:•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正月十五结束。“年”的传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其中传说最广泛的是关于“年”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巨大的触角,性情非常凶猛,“年”长年居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的时候就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到除夕这天,人们都纷纷逃到深山避难。有一年除夕,人们正准备上山逃难,村里来了个要饭的老人,大家都准备去逃难,无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说:“婆婆若肯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无奈只好让乞讨老人住下,自己避难去了。第二天,逃难的人们回来一看,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老婆婆这才恍然大悟,诉说了昨天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来到婆婆家一看,只见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以后每年除夕,家家都贴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习俗组:春节的习俗•腊月初八:腊八粥的习俗•腊月23:过小年民间祭灶的日子掸檐尘•大年三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除夕夜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大年初一给压岁钱•初五送财神•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腊八粥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农耕社会期间。每到腊八这天,人们都要用收获的粮食和五谷杂粮加上蔬菜煮成一锅粥,表示喜庆丰收之意,同时也寄托了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愿望。正巧腊八这天又是佛主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寺庙在这天煮粥敬佛,并对外施舍。于是中国民间的腊八与佛教的腊八相融和,形成腊八节,留下了吃“腊八粥”的习俗。宋代已有腊八粥的记载,明代,腊八粥成为皇帝赏给朝中大臣的节令佳肴。清代腊八粥在民间已极为流行,连皇宫里的皇帝皇后大臣在这天也吃腊八粥。根据各地区的习惯,腊八粥也称可为咸粥。腊八粥中除了放粳米、糯米、青菜外,根据各人的口味与喜爱,还可放入适量的赤豆或黄豆、茴芽豆、花生米、白果、油豆腐、百页丝、冻豆腐、芋头等等,再加上几根肉骨头或小排骨一齐熬煮,粥的味道当然就更鲜美。农历腊月已进入农闲时节,农民辛辛苦苦的忙碌了一年,田里的农作物已收获到家,带着丰收的喜悦,家家户户开始忙着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送过灶家菩萨上天以后,就要开始“掸檐尘”,掸檐尘在民间就表示把一些晦气掸除掉,实际上就是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打扫一番,干干净净的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来到。接下来家家户户要蒸蒸馒头,做年糕等。刚刚蒸出笼热气腾腾的馒头要说“发”!预示来年这家人家“大发”、“发财”,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年糕,糕的谐音就是高,象征来年生活和事业步步高、节节高。红色在中国表示喜庆吉利,故而在在制作馒头和糕的上面都要点上红色的印记以示喜庆吉利。这些天,家家户户忙忙碌碌的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丰富的菜肴,要在大年三十,做中国人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年夜饭。春节习俗之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吃年夜饭是春节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除夕之夜,一家人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围坐一桌,品尝美酒佳肴。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此时,不管路途有多远,人们都希望能够回到自己家中,全家团圆,欢欢喜喜的吃上这一顿团圆的年夜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丰盛的佳肴”。,更是享受那份合家团聚的快乐的气氛,年夜饭的讲究•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桌上有冷菜、热炒等等,但一般少不了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但切忌一次吃光,表示“富贵有余(鱼)”。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关爱。年夜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除夕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夜除了要吃年夜饭、还要守岁、放鞭炮,更增加了过年热闹气氛。春节习俗之放鞭炮春节习俗之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春节习俗之元宵•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过年时节再后的一个庆祝活动。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有敲太平鼓、扭秧歌、踩高跷、跑马灯,荡湖船、调龙灯、舞狮子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俗。赏花灯与吃元宵赏花灯•过年赏花灯习俗自古由来已久,到了北宋发展到了极致。一直流传到现在,南京的夫子庙灯会每年都吸引大量观众。吃汤圆,又名“圆子”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团圆圆。挂灯笼饮食组: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大约从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桌上有冷菜、热炒等等,但一般少不了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但切忌一次吃光,表示“富贵有余(鱼)”。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鱼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年糕•春节吃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也有条状的宁波及福建年糕,造型模仿银条,都是以形状寓意新年发财的意思。•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腊八粥•“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汤圆,又名“圆子”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团圆圆。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春节饮食五大原则•①、节庆时喝酒助兴在所难免,但饮酒切勿过量•②、节制零食•③、多喝茶与白开水•④、在烹调时尽量少油、少盐、少糖•⑤、主要以清淡饮食为宜,不能暴饮暴食,切勿饮食过量武昌鱼的制作方法•1.武昌鱼去内脏后用水冲洗干净,在鱼的身上两侧斜划两三刀2.加入盐,料酒5ml、姜片腌制片刻3.大蒜切片、辣椒切圈、小葱切碎4.将鱼两面拍上少许干淀粉备用5.炒锅烧热,用姜块擦拭锅底,放入少许油烧热,将鱼放入锅中,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色后,盛出沥油6.锅留少许底油,爆香葱、姜、蒜片,下鲳鱼、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白糖7.再加入适量清水(水与鱼持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汤汁浓稠,将鲳鱼盛出盘中8.剩余的汤汁用水淀粉勾芡淋在鱼身上,最后撒上香葱即可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节贴“福”字也是一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贴春联春联的发展•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王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悬挂着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门瞳瞳日,总把新符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春联的发展•据史书记载,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