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代谢综合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保健养生预防代谢综合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保健养生一中医保健养生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二中医保健养生的主要观点三中医保健养生理论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的应用衰老和疾病是人类面临的两大生理难题,中华民族在探讨自然规律及生命奥秘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深厚理论内涵的中医保健养生体系,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上古时期---萌芽期2.先秦时期---理论形成期3.后汉明清---发展完备期4.中医保健养生的体系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建立以前,“古者禽兽多而人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夏多积薪,冬则炀之”语出《庄子·盗跖》。说明当时人们已懂得改变居住环境以适应寒暑之变,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规律,并学会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自然界,养生思想开始萌发。上古时期---萌芽期先秦时期指夏代——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医保健养生学的奠基时期。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在养生保健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为保健养生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内经》是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为我国保健养生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先秦时期---理论形成期一《周易》有:“一阴一阳之谓道”,提出——人生知变、应变、适变三大生存法则。道家《道德经》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管子》十分重视精神调养,指出“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同时提出了“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思想。儒家主张修身养性,中庸平和,“和为贵”的人生理念,注重饮食养生,多艺以陶冶性情。二先秦杂家融合了道、儒、墨、法诸家之长,提出“趋利避害,顺应自然”及“动形达郁等主张”。《吕氏春秋》认为人之精气血脉以通利流畅为贵,若郁而不畅达,则百病由之而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提出的这种动形达郁的主张是对保健养生学的一个重大贡献。三《内经》集先秦诸子理论及医学实践之大成,为中医保健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指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这就是人、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整体模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保健养生学的整体优势。1.对生命规律的阐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男子以八岁,女子以七岁为生理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述了人生理变化规律和特点,论述了衰老变化的过程及其衰老的各种表现,为防病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2.顺应天时的整体保健观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3.对衰老的认识《内经》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4.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内经》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行为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如调和阴阳、濡养脏腑、疏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然等,以及调情志、慎起居、适寒温、和五味、节房事、导引按跷、针灸等多种养生方法。特别强调“治未病”这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养生和预防疾病密切结合在一起。主要是对内经的继承发展,内容和形式更加完备,期间药食专著如后唐《食疗本草》,元《饮膳正要》,宋八段锦,明清易筋经、太极拳等。1.上承秦皇、至汉武,迷恋长生,炼丹术、服石法、神仙术之糟粕充斥。后汉华佗创“五禽戏”使“血脉流通,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与汉墓马王堆的导引图齐名,当时导引保健养生已广为流行。隋唐孙思邈对养生之道作了具体详尽通俗的论述,他主张静养又强调运动;既提倡食疗,又主张药治;是唐以前和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汉明清---发展完备期2.宋元李东垣重脾胃;朱丹溪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对阴精及其重视,朱氏特别强调节欲,提倡晚婚;严用和倡“补脾不如补肾之说”,为后世广泛运用补肾法抗衰老,防治老年病和其他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明清时期保健养生的唯心成分减少,日益切合实际。他们受承内经批判老庄,张景岳认为形是神和生命的物质基础,明确指出养神明之宅,养形还是重在精血;叶天士尤重药饵之先,还特别强调戒烟酒。以上我们看出中医保健养生形成了以顺应四时为前提,通过调节情志、节制饮食饮食为主,辅以适当运动导引并用药饵来达到益寿防病目的的完备理论体系。一、适四时:《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即四时之“六淫”。二、调情志: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要心无妄念”。远房室以节制,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若恬淡虚无,则精神内守,形与神俱。三、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内经》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论述。孙思邈进一步指出“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四、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华佗指出:“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适度活动导引筋骨以祛病延年。五、服药饵:人生享赋各异,若邪独盛,难免伤人。因此,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中医养生保健继承了中医学的传统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以整体观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为支撑,重视“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主张“正气为本”,特别强调“治未病”这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保健养生的主要观点《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所以说人类要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即《道德经》指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才能够使人长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天人相应神,是内在心理活动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积精以全神”。《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神动则气行,神注则气往,以意领气,驱邪防病,是气功健身的道理所在。神以形为物质基础,“形俱”才能“神生”。《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灵枢·天年》篇说:“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形神合一守神全形清静以养神、四气以调神、气功以练神、节欲以养神、修性以怡神,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保形全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能全神故也。从“调神”入手,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正气为本《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又进一步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保养正气重在脾肾,先天之本在肾,肾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在脾,土为万物之母。先天生后天,后天充先天,故正气是保健养生的根本任务。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形神共养,正气为本--惜精固本这些综合调养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医保健养生中“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思想。MS---代谢综合征MS的中心环节是以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症候群。主要包括中心型肥胖、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微量蛋白尿、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肝胆疾病的一系列疾病。临床上明显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中医保健养生理论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的应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食物供给充足,体力劳动减少,精神压力加大,成为代谢综合征发病流行的根本原因。本着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应用中医保健养生理论,针对代谢综合征的病因进行一级预防,防重于治,符合我国目前应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精神。改善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以预防为主控制疾病发展,是中西医的共识,其中一级预防包括摄入热量和营养成分控制,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降低体重,特别是消除腹部肥胖;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增加运动,劳逸结合。通过一级预防,对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浓度,控制心血管疾病患病的高危因素,逆转糖耐量异常,减少糖尿病患病危险有极大的帮助。代谢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就其临床症状多归于肥胖、消渴、眩晕、湿阻、胸痹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其病因多为饮食、运动、情志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几方面。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嗜烟,饥饱失常,过于安逸,缺乏运动,情志不畅,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均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病因。其中饮食不节、安逸少动、情志失调为本病发病的三大主要因素。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饮食不节包括食量过大和多食肥甘、嗜食烟酒…。过食肥甘,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中焦之气壅滞,枢机不能斡旋,脾失健运。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谷反为滞。《素问·奇病论》载:“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安逸少动,脾主四肢、肌肉,活动减少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及散精功能障碍,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肝主疏泄,情志不畅,精神压力增大,加之脾失健运,均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气停滞,加重津液输布障碍,血行艰涩,水液代谢受阻,加重痰、湿、浊、脂内蕴。肾为先天之本,禀赋不足,加之患病之人年龄偏大,肾主水液功能障碍,气化失司,阴阳失调,开阖失度、水津不布或水液内停,最终为湿、为痰。故脾、肝、肾的功能障碍,以至痰湿脂浊停滞体内,进而流注脉络,变证百端。1顺天应时--天人相应是中医保健养生的前提。自然有春、夏、秋、冬之变化,人类亦有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所以在代谢综合征一级预防的运动锻炼中,要与季节气候相适应,更好的发挥祛除病因,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通过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应四季天地阴阳之气的消长来调养人体的阳气与阴精,达到“趋安避邪”的目的。中医保健养生理论在代谢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2精神调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形与神具。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现代研究证明生活事件对精神心理上的刺激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联。七情内伤,异常的心理表现及不良情绪在突然爆发及长期持续的状态下,加重疾病的发展。所以要养神以御之,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养神要“神可用但不宜过用,心可动但不宜妄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3.饮食有节包括不多食、合理搭配、定时定量,并结合药食两用的中药以充药饵。《太素·调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五味之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不同食物性味不同,归经各异;如酸入肝…咸入肾,正确服食可以增补五脏之气,过食五味,则损之。饮食清淡,定时定量,粮食、肉类、蔬菜、果品等要合理搭配,不饥强食而伤脾,不渴强饮而胃胀。饮食有节,脾胃俱强,痰浊无以生而达到降低血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4.运动健身运动可以减轻体重,消除向心性肥胖,降低血压,调节脂代谢,改善纤溶酶活性及微循环状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吕氏春秋·尽数》提到“流水不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