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班组长的自我管理能力(上)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班组长的才能、素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掌握、安全生产、员工的士气等都离不开班组长的统筹部署、合理把控。有了卓越的班组长,班组就有了有效运行的保障;有了卓越的班组,企业就有了基业长青的根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有句箴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班组管理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践成就的大小取决于班组长自身胜任力的高低。班组长胜任力高,班组管理就规范,班组建设就有效;班组长胜任力低,班组管理就混乱,班组建设就无效。班组长的管理实践,取决于班组长的胜任力。一、班组管理的新特点从我本人的经验而言,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中基层工作,各行各业,工农商业兵除了兵没有当过,其它的都做过。20岁当班长,在农村当过一段时间生产队长,后来在中层工作,2007年从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在职业生涯中对中基层管理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酸甜苦辣中感到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关于班组长的胜任力,目前有各种概念花样翻新,领导力、执行力、胜任力,说过来说过去,其实就是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对班组长这个职位怎么认识,胜任这个工作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如果想让工作出色,还需要工作艺术,这是我的一些体会。在中基层管理岗位上,我干了有四十多年了,现在反过来反思这四十多年,有这样一种体会,现在基层工作比过去难度更大了,和我在四十年前当个班长,当个生产队长,感觉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现在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或者叫班组长、分队长,面临着很多挑战,这个挑战分三个方面:1.人员新现代企业里不是过去的那些老师傅了,都是一些“80后”、“90后”的员工,这些员工成长的环境是一个高速的信息时代,在管理当中,会发现他们有些自身的新的特点,这给管理带来一些影响。管理者因为和“80后”、“90后”的年龄差距,会发现员工有许多特点。作为管理者,我有过一些接触,给我的感觉是有些人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心大志高,随着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出现了很多无奈苦恼,所以在很多表现包括网上,常常会有一些愤青式的语言。要理解他们,首先应该了解他们成长的背景,以及这个群体的特点及文化。管理者如果不了解“80后”、“90后”的成长文化背景,管理中经常会出现拧把、顶牛的情况,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苦衷,寻找共同语言,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起到管理、引导的作用。这些新人员的思维比较开阔,知识面也比较新,可是在碰到现实挫折后,又有很多困惑和苦恼,管理者要做一个知心朋友。因此,班组长这一级,在某种意义上,是他的心理咨询师,要了解他们的心态,在某些情况,还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2.观念新人员新带来的观念也比较新,他们现实的思想都比较功利、比较现实,和过去的理想教育方式不大一样。3.技术新现在的设备技术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发生变化,管理方式相应地也发生了变化。去企业培训,遇到一些老师傅、老班长,他们比较苦恼,原来面对新的设备不是很懂,手里的一些绝活,现在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了。所以,在基层工作,如果不懂设备,不懂新的管理软件,就难以胜任班组管理这个岗位,这是现代管理给班组长带来的一些新的挑战。二、班组管理的内涵及逻辑关系所谓班组管理,西方的概念来描述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控,其实,管理用四个字来概括:管人理事。通俗讲,什么叫管理?每天再忙就忙两个方面,一是琢磨事;一是琢磨人。琢磨事,现场怎么改进,流程怎么再造,计划怎么完成,这是琢磨事,事总是人干的,所以必须要琢磨人。“琢磨人”这个词,有点别扭,好像不务正业,其实如果不研究人,工作肯定干不好,现在西方管理学也承认一点,就是管事之前先管好人,很多班组长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认为管事容易管人难。班组管理,分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一个是事。人和事下再往下分,就分出了四个方面,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管人;事里面又是两个方面,一个做事,一个管事。中国管理的一个很大的特色,和西方管理有一个区别,西方管理往往是从组织机构怎么设置,人员怎么管理来谈的,中国的管理有一个最大最鲜明的特点,从自己做人开始的,也就是管好自己。《大学》里有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逻辑关系,古人绝对不是无序地排列,它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要当好家长之前,先要修身,要做好人。很少听说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在家里面教孩子,你可得走正道,这种人肯定管不好家的,一个人如果连家都治理不好,那么治理一个组织,肯定不会成功。还有一种现象,某人在单位上管理的井井有条,回到家里面爆吵,这样情况有吗?可能有!但是这种人最后可能失败在后院起火上,老祖宗说的这些东西,有一个道理,要想管好家首先管好自己,要想管好组织首先管理好家,所以中国的管理中间有一个特色,就是治家和治理组织,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1.琢磨人琢磨人要管人和做人。做人分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无外乎就是两个字,一个“德”,一个“才”。管人分制度和文化。现在有一个比较时髦的词,叫做制度决定一切。目前,经常说什么决定什么,本人对这个提法不是很认可,为什么呢?这种说法往往把一个话题绝对化了,比如细节决定成败,制度决定一切,性格决定命运,说的有点太绝对了,有点故作惊人之语。只能说是影响,制度影响成败。当一个单位组织涣散的时候,制度不是很健全的时候,可以把制度的重要作用突出出来,制度是刚性的,但是有一点,在一个单位里,制度再健全,不可能涵盖一切。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这么一点,管理的背后是文化。提到文化,总感到比较虚比较悬,本人认为管人,一个是刚性的制度,还有一个是柔性的,文化管人。文化,不是企业文化中的那些口号、概念。文化是组织内部每个人的心态。以一个良心办事,再有一个组织的氛围。通俗一点,门口有一堆煤,五个人在铲,多铲一锹或少铲一锹,没有人管你,绩效考核也不会考之么细,员工凭着良心干,这就是文化。在制度当中可能涵盖不到,文化不能决定一切,制度也不能决定一切。管理当中:第一,靠刚性的制度来约束人;第二,靠文化来感化、熏陶人。所以,管人主要是靠两个方面,尤其是班组长如何以情动人,在这方面应该多下一点功夫。2.管理事管理事包括两部分,一是做事,班组长都是双肩挑,也就是一边进行组织工作,另外还有自己的生产任务。二是职责,也就是必须明白,管理的一亩三分地有多大。很多人在工作中出现一些碰撞,甚至出现一些误解,是因为往往越界了,一不小心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多大。因此,班组长上任到岗之前,首先要明白你的职责有哪些。我在工作当中经常反复读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白我自己应该有哪些职责,不要越界,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来办,同时班组长又是管事的。管事靠什么?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流程,二是考核标准,两方面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有些单位之所以规章制度有,但是落实不下去或者落实不好,原因就是考核不到位,这就像电路,有来路没有回路,最后成了脚踩西瓜皮。必须要严格考核,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三、班组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你在哪如果用西方组织行为学的语言来表述班组长的地位,就是角色转换能力,或者角色认知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作为一个班组长,要想成功,首先明白三个字——你是谁,或者问一下自己——我是谁。在工作当中风风雨雨几十年,失败过也成功过,目睹了很多工作能力很强、智商很高的同事,发现一个问题,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常常和周围的人处不好关系。上跟领导顶,同级和同事难协调,下级管理中率性而为,最后很郁闷,往往怀才不遇。这种人,走一路发一路牢骚,一辈子当愤青,到老了还是在抱怨,总认为周围的人素质太低,唯我独醒。这种人,在职场上不成功,人生也不成功,不成功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在作怪,就是不知道我是谁,用老百姓的话来讲,不知道我是卖多少钱一斤,这种人往往比较狂妄,所以上下级关系处理不好,工作当中有时候也不能够真正管理到位。1.从金字塔模式看“我”在哪老子《道德经》的这样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光了解别人不算本事,关键要了解我是谁,我生活在哪儿,我生活在什么时代,我的位置在哪儿,要明白我在什么位置上,把我的本职工作搞好。“我”在哪“我”在哪儿呢,组织结构图中,红字就是“你”所处的位置。这是一个金字塔图,从上向下的组织是:高层——中层——班组长——基层员工。也就是“我”下面没官了,底下直接管着员工。有些书上常常用兵头将尾来形容这个级别,这种提法有点陈旧了。什么是最精细化的管理?不是企业组织,是人体,人的身体是最精细的,他的运作是最自觉的。脑袋非常复杂起决策作用,常常形容高层经理心明眼亮,这样企业才能够迅速发展,才能够更快更大发展。基层有点像身体上的什么部位?一只手一只脚,按中医的理论来讲,手和脚虽然离心脏远,但是四肢的穴位最多,连着五脏六腑。一个人能干,叫做心灵手巧,这个词逻辑关系不大对,根据我的体会和观察,心灵的人不见得手巧,比如我个人认为自己心还算灵,但是在家里经常受老婆抱怨,老李拜托你了,这碗你最好别刷,你刷一回可能就磕一回,心灵手不巧。我观察过一些师傅,手巧的人一定心灵,这个比方是什么意思?一个单位只有领导者聪明不行,一定要班组长这一级聪明才算到位,这个组织才算运转灵活,非常自如。手巧反映了大脑非常清楚,脚这个位置是全身最低的一个位置,人这一辈子哪儿最累?脚最累!和一个年轻人聊天,你这辈子爱穿什么时髦的衣服,我不反对,记住一句话,这辈子亏了哪儿,千万别亏了这双脚,脚最累,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丈量着每一步,而且脚底的穴位最多。做过足底按摩的人有这种体会,足底按摩时一边捏着脚心,一边问你,先生你是不是平时乏力,你的肾有点毛病,是不是经常抽烟。怎么知道肺有点毛病了?证明脚心和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到一个单位去,有的领导说我们实行ISO9000了,实际了规范化、标准化等等。我在心里默念一句话,你也别在这儿吹嘘,咱们到现场看看。到班组一看,工作状态整个环境如何,直接折射出管理水平如何。某煤矿透水的事,是一个非常大的讽刺,一边是大标语:一流的管理,一边发生着大事故。基层现场,直接能反映出企业单位管理的水平到底如何,出现事故后,临场的反映能力应变能力,反映出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班组长这一级就属于最基层的管理,他的工作风貌等等,能反映出这个单位的管理水平来。透过这些说法,可以看出班组这一级管理、能力素质非常重要,管理培训注意了吗?注意了,但重视中高层的管理培训,忽视了基层管理培训。有些培训专家,往往也是大师不弯腰,在战略、宏观上谈的多,一谈到基层感到有点雕虫小技似的。其实,打个比方,班组长培训这一级有点像儿科大夫,儿科大夫治小孩的病,越是小孩越不好治。大人哪儿疼哪儿不舒服,能描述出来,班组长这一级,有时候限于文化水平,可能讲不出来。上层管理者要去了解他,跟他去对话,才能够知道他的酸甜苦辣,知道苦衷,也知道越是一线管理越难。高层和基层如同身体的头和脚,中层有点像哪儿呢?像内脏——五脏六腑。人体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大脑可以支配四肢,抬足动手指挥舌头,有个地方却指挥不了——五脏六腑。想让胃少动一下,让心脏多跳一下,这不可能。五脏六腑完全是在自觉地运转,也就是说中层完全是靠自己的自觉性在运转着。用人体来做这个比方,向人体学管理,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人的身体组织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第二讲班组长的自我管理能力(下)2.从乾卦说“你”是谁本人不大赞成年轻人的提法,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士兵,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整天想着将军的事,能干好工作吗。当兵就想当兵的事,做好了士兵,自然就会从一层层做起。有些年轻人心高志大,目标高远但是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观念,做一下解释,你到底处在什么位上。这就是《易经》里的头一卦——乾卦。《易经》现在是万经之首,目前在社会上也比较流行,其实它最早出现的时候,是一本算卦的书,对前途未卜,通过一些卦来预测自己的未来。到了孔子时期,《易经》的卦相分析定位,写了十篇著名的文章,叫《十翼》,十个翅膀。《易经》渐渐地由一本占卜的书变成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