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区规划目录产生背景2研究内容4案例分析6参考文献7文献综述1基本概念3申报程序5•“1234”手法,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8023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程序•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料一些你可能用得到的网页爱德华•因斯克普,马克•科伦伯格著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开发模式一一世界六个旅游度假区开发实例研究中提到:1973年,一家日本咨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巴厘省杜阿岛度假区详尽规划草案中,对旅游度假区的定义提出建议即旅游度假区是一个综合性的、高质量的海湾综合体。拥有完备的娱乐和商业设施。一、文献综述定义•毛建华、蔡湛(1996)在旅游度假区定义的探讨中根据我国国务院国发[1992]46号文件的定义阐释出旅游度假区是以康体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是环境质量较高的风景区、旅游度假区是一个提供高档次服务设施及高水平服务的旅游区。•S•Medlik(1985)认为度假村一词为人们可以大批量地去度假的旅游中心。•我国国务院国发[1992]46号文件明确指出•“国家旅游度假区是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以接待海外游客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爱德华.因斯科普的观点:1、具有旅游吸引物(如海滩、湖泊、滑雪场、考古与历史遗址等)附近应注意,旅游设施的开发不要与吸引物周围的自然背景特征相冲突,而应该与其相协调。2、具有与开发的度假类型相适应的小气候条件。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地点气候差异很大,在选择开发地点时必须仔细调查小气候特征。旅游度假区的选址3、所选择的地点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必须具有吸引力。4、有足够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这些土地没有比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用途,并且征地和开发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5、与游客进出境口岸以及其所在地区的其他景区有良好的交通联系。6.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具有开发可行性。在交通设施解决之后,供水是最重要的。7.度假区周围有足够的土地可用于建立缓冲地带,使其与度假区用地不发生矛盾,不致于造成度假区内部范围过度的空气、水或噪音污染。8.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在规划和管理俱优的情况下,不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问题。9.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积极支持态度,不致于因为旅游开发而导致严重的社会文化或经济问题。10.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刘家明、季任钧(2001).旅游度假区的选址研究中[J].指出旅游度假区的选址应从资源条件与区位条件两个方面入手。•资源:1、适宜的度假气候。2、优美的自然风光。3、有丰富的可供开展特色室外活动的体育健身资源。4、文化旅游资源。•区位:1、经济水平。2、客源分布。3、交通状况。4、基础设施。•吕冬阳(2012)在我国旅游度假区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中给出了旅游度假区选址各标准之间的关系。•贾滞洪,赵中华等(2005)在有关旅游度假区中外研究的对比分析中对annalsoftourismresearch和tourismmanagement1980年以后的文章进行梳理,得出国外的研究热点:1、旅游度假区发展周期的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80年巴特勒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此后许多学者都在验证此观点,并且也接受了此观点。而GerdaLluls则提出了在停滞期后探索、发展、稳定、饱和的新周期理论。2、海滨度假区的研究。3、旅游度假区的社会问题研究。中外研究比较•国内的研究始于1993年,由于旅游度假区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学者们的视角大多集中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上。•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注重调查、考察、询问、抽样、例证、建模。而国内的文献大多停留在现状的描述或纯理论的分析中。中外研究比较•廖慧娟(2008)在中外旅游度假区经营模式创新研究中,度假区按环境特征分类:有海滨旅游度假区、山地旅游度假区、温泉旅游度假区、森林旅游度假区和湖滨旅游度假区;按客源市场分有:国内旅游度假区和国际旅游度假区;按功能分有:康体型、娱乐型、会议型和赌博型。•旅游度假区设施旅游度假区作为一个旅游者短期居住的综合体,其设施系统应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基础设施、游憩设施及会议设施。中外研究比较•廖慧娟(2008)指出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定位误区:国务院1992年下发的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国家旅游度假区是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目前我国对发展度假旅游一直坚持的原则:以国际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国内旅游市场为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度假产品体系。可见,从国家层面已把我国旅游度假区定位在满足国际度假者的需求上。同时,由各级政府推动建设的旅游度假区,往往也不顾市场的需求和资源的基础,不切实际的将目标定位于国际市场。•分析了国外两种主要的度假区经营模式•1、会员制俱乐部模式(私人会员制俱乐部、权益性会员俱乐部及优惠性会员俱乐部)最佳会员数量;会费难以确定;投资费用高;资金回报效果慢。•2、分时度假模式经济水平限制;交换网络不发达;消费时空受限。中外研究比较•余子萍(2010)在基于耗散结构的城郊旅游度假区产品体系演进研究中认为可以把“成效旅游度假区”定义为“位于城市郊区并依托城市发展,主要为周边城市居民光顾的旅游度假区”。•指出耗散结构理论是解释复杂系统中自组织运动规律的一种具有强烈方法论功能的新兴理论,它解释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其他研究•吴必虎在大城市环城游憩带(2001)中指出,城市型目的地不仅在一定情况下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胜地(如杭州、桂林),更多的情况下它具有开发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之外的大量新兴产品的优势,这些新兴产品包括日常游憩设施开发、康体休闲娱乐、夜生活业、体育旅游与演出业、会议展览博览旅游、购物旅游、周末近距离度假旅游等。•指出一夜游度假模式的土地利用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称为环城游憩带。得出这样的结论:大中城市环城游憩带是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的一种旅游开发空间结构。它主要受游憩者(主要是城市居民)的近距离游憩需求强度、旅游开发商投资偏好和政府的政策激励等3方面力量的作用,其区位往往在旅行成本和土地租金获得平衡的那些地方。在ReBAM内公益性和商业性土地利用的不同,产生进入成本的差异;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空间在ReBAM内呈距离衰减式扩散,并沿交通干线延展。这一作用使ReBAM空间具同心圆状圈层结构。•旅游度假区resort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聚集区。•旅游度假区的环境environmentoftheresort旅游度假区整体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三、基本概念•旅游度假区的资源resourceoftheresort能够提供游客主体休闲度假产品的关键吸引物,包括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2大类。自然资源包括海洋、内湖、山地、滑雪地、森林、温泉、草原等7小类;人文资源包括乡村田园、传统聚落、主题运动(指人工环境下的主题运动,如高尔夫等)、主题娱乐(如赛马、影视城、主题乐园等)、人文活动(指以人为媒介的传统习俗、非物质遗产等)等5小类。•旅游资源tourism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非星级住宿接待设施non-ratingaccommodation未经《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评定但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和特色的宾馆、酒店等住宿接待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旅馆、度假村、托管公寓、单栋度假单元、汽车旅馆、自助宾馆、青年旅馆、帐篷营地、拖车营地等类型。•生态停车场ecologicalparkinglot种植树阵并采用可渗透地表铺装材料,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协调的停车场。高绿化、高承载、透水性能好、草的成活率高、提高绿地面积•1、旅游度假区的等级划分和依据1.1等级划分旅游度假区划分为2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2划分依据包括基本条件和一般条件2类。基本条件规定了旅游度假区的门槛条件。《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四、研究内容1.自评和问卷调查阶段2.材料准备阶段3.审核筛选阶段4.正式申报阶段5.审核推荐阶段6.考察论证阶段7.宣布结果阶段8.复查阶段9.定期自检与不定期抽查五、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程序石家庄蟠龙湖国际旅游独度假区概念规划六、案例分析[1]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J]国外城市规划,2003,2[1]赵平.从概念和功能看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06,3[1]刘爱利,刘家明等.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11[1]刘俊.国外综合型旅游度假区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1]余子萍.基于耗散结构的城郊旅游度假区产品体系演进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为例[J]江苏商论,2010,11[1]毛建华,蔡湛.旅游度假区定义的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5[1]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3[1]刘家明,季任钧.旅游度假区开发的选址研究[J]人文地理,2001,10[1]邓小威,明庆忠.旅游度假区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旅游研究2011,12[1]吕冬阳.我国旅游度假区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J]时代经贸,2012,4七、参考文献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