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关于中国的回忆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近代以来外国人关于中国的回忆录(1912-1949)《紫禁城的黄昏》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庄士敦著。本书是一部个人的、怀旧的故事集。他记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黄昏时期——1912年至1924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溥仪出宫期间的历史,庄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转变为历史背景,以担任帝师,与末代皇帝溥仪共处的经历为内容,从中反映出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中国回忆录(1921-1927)》达林著,侯均初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达林自1921年起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成员之一,后在青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工作。曾三次来中国工作,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曾在1922年以共产国际全权代表的身份同孙中山谈判,大革命失败前夕,又随同广州国民政府北迁武汉。本书是记述了他在这些事件中的见闻和对中国革命和一些领导人的看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其中的一些史料也存在商榷的地方。《朗宁回忆录:从义和团到人民共和国》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切斯特·朗宁(ChesterRonning)(1894-1984)1894年朗宁出生在湖北襄阳一个传教士家庭。1945年11月26日抵达重庆,任加拿大驻重庆使馆参赞。1946年4月24日加拿大驻华使馆迁往南京,朗宁曾任加拿大驻南京使馆临时代办、加拿大外交部远东司司长。本书是根据出生在中国的加拿大外交家切斯特·朗宁的日记、笔记和回忆所编写的回忆录,该书前一大半是从慈禧太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1951年的中国历史,后一小半是关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历史,书中所记录的是他的亲见亲闻。另外,本书还记载了些一般中国人也未必知道的情况,例如: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和欧洲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对立,毛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实际上的断绝等。《罗易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8。罗易(1887?-1954),出身于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1920年,他接受列宁的邀请,率墨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担任要职,从此参与共产国际的重要事务。1926年,罗易衔命到中国,以共产国际特使的身份“指导中国革命”。这本回忆录,记述了他在1915年-1923年期间的革命经历。对研究中国大革命期间中国革命有重大价值。《在华五十年》北京出版社,1982。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在中国50年里,司徒雷登经历了晚清、北洋军阀、国民政府,日伪政权等的统治,为了保住燕大,他做了种种努力,与当时很多政要、学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书中谈到的种种细节,都是可以丰富历史细节的珍贵史料。《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埃德加・斯诺本书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旅华岁月》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本书是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个夫人海伦·斯诺记述作者1931年来华到1940年底离开亚洲期间的经历。在书中回忆了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我国革命领袖以及进步人士的交往。留下了可供读者参考的众多史料,并且对血多人物和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的战歌》作家出版社,1986。史沫特莱著。书中详细介绍了1928年至1941年她在中国的见闻,真实的记载了她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以及随八路军、新四军转战华北、中南和华东抗日战场的情景,对于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和抗日战争有一定价值。《见证中国———爱波斯坦回忆录》新世界出版社,2004。书中以爱波斯坦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贯穿其中的有如何同法西斯进行艰苦危险、斗智斗勇的战斗,同时还收录了一些包括爱波斯坦自己所写的非常珍贵的通讯稿和史料性的文字。是研究抗日战争的珍贵史料《民国采访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阿班(HallettAbend)回忆录。本书讲述了作者于1926-1941年间在变革方兴的古老中国所作的美国式的新闻采访实践,作者以记者的亲身体验,写出这采访历史中的一幕幕,让读者看到历史风云的同时,也见识了历史是怎样被投射到传媒的。《飞虎将军陈纳德回忆录》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以作者自身经历为主线主要描述了陈纳德将军在中国抗日的情形,是研究抗日战争的珍贵史料。《抓住龙尾——戴维斯在华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96。本书记述了戴维斯在中国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以及后来在华任外交官的阅历和见闻。最后担任驻华美国司令、蒋介石的盟军参谋长史迪威的政治顾问,并曾随美国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他在任职期间与美英和国民党军政要人以及中共领导人有广泛接触。本书就是他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记述和个人观感。《中国的双星》新华出版社,1987。卡尔逊著。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数次来到中国,并深入到延安,访问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回国后写成了《中国的双星》,并预言中国共产党必将在中国取得胜利。是研究抗日战争的宝贵材料。我们一开始就决定大学的建筑要采用中国的式样。外部设计得线条优美,颜色鲜艳,而主要的结构全部是钢骨水泥,要有近代的采光、取暖和上下水道的设施。这样,那些建筑的本身就是我们的教育宗旨:保留住中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水塔装潢成了一个十三级的浮屠(塔),在我们校园里,它可能最有特点。我们整复了旧时花园的景致,加上了我们的栽植,从附近的废园(圆明园)那里移来了石雕,并从几个景点移来的几个亭阁。其中一个亭子是在湖的岛上,是亨利•卢斯(HenryRLuce)赠与的,成了他父亲卢斯(Luce)博士的永久纪念。在另一个亭子里安置了一个音色清脆的庙钟,那个大钟在校园里敲点报时。多年来,很多来访者说燕京的校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我们自己几乎也就相信了那个说法。它的确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学校和它的国际性理想的依恋。至少在一个方面,这个现实比我的理想还要美好。——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第四章燕京大学——实现一个理想)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