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功能定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功能定位长沙泰和医院神经外科何承彪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皮质是脑的最重要部分,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质上具有定位关系,形成许多重要中枢,但这些中枢只是执行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例如中央前回主要管理全身骨骼肌动动,但也接受部分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要司全身感觉,但刺激它也可产生少量运动,因此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概念是相对的。除了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中枢外,还存在着广泛的脑区,它们不局限于某种功能,而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完成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称为联络区,联络区在高等动物显著增加。1.额叶功能定位额叶的功能主要与随意运动和高级精神活动有关。具体说来,包括躯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智能以及情感等活动。另外,对自主神经的调节和小脑共济运动的控制也起一定的作用。因此,额叶具有与上述功能关的皮质区或中枢。第1躯体运动区(系解)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Brodmann分区第4区和6区,该区对骨骼肌运动的管理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其特点为:1)上下颠倒,但头是正的,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会阴部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2)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如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等。第1躯体运动区(系解)3)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该区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至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第2躯体运动区(系解)在人类还有第2躯体运动区和第2躯体感区,它们均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下面的岛盖皮质,与对侧上、下肢运动和双侧躯体感觉(以对侧为主)有关。运动性语言中枢(系解)在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如果此中枢受损,病者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具有意义的句子,称运动性失语症。书写中枢(系解)书写中枢在额中回的后部(8区),紧靠中央前回的上肢代表区,特别是手的运动区。此中枢若受伤,虽然手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图等精细动作发生障碍,称为失写症。1.1第Ⅰ躯体运动区(MaⅠ)位置:在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4区为运动区的中心部。4区的传入纤维有:1)经丘脑腹外侧核中继的源于小脑的纤维;2)来自丘脑、下丘脑的其他感觉性纤维;3)来自1、5、7、8、9区的联络纤维;4)经胼胝体来自对侧4区的连合纤维。4区的传出纤维主理全身躯体运动,主要纤维是锥体系,此外还有锥体外系、皮质丘脑下丘纤维、皮质脑桥纤维和皮质网状纤维。第Ⅰ躯体运动区(MaⅠ)刺激4区引起对侧身体肌肉以及某些同侧面部和躯干的肌肉收缩。破坏4区使对侧身体相应的部分产行驰缓性瘫痪。如果相邻的运动前区(6区)同时受损,锥体外系纤维被阻断,则出现痉挛性瘫痪。除肢体最远端部分外,由4区损伤引起其他部位的瘫痪通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4区的功能特点其特点为:1)上下颠倒,但头是正的,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会阴部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2)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如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等。3)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4)刺激4区中产生简单的运动,主要是单块肌肉的收缩,甚至是某块肌肉的某一部分收缩,不发生肌群的协同收缩,因此中枢是单关切或多关节的运动。1.2第Ⅱ躯体运动区(MaⅡ)第Ⅱ躯体运动区(MaⅡ)位置在第Ⅰ躯体运动区下面的岛盖皮质。功能管理对侧肢体的运动。1.3运动前区运动前区位于运动区的前方,包括6区和8区,是锥体外系皮质中枢的一部分。6区在4区之前,其上段占额上、中回后部,下段占中央前回下段的前部。8区在6区上段的前方,即额上回中部和额中回后部。运动前区运动前区与运动区不同,在组织结构上,运动前区没有巨型锥体细胞,主要由大型锥体细胞构成。4区的巨型锥体细胞发出粗纤维,主要控制肢体每块肌肉的精细运动。6区发出细纤维,组成锥体外路的一部分,与大组肌群运动、粗大的姿势调节运动以及维持肌肉张力有关。因此,运动前区属于锥体外路皮质区的一部分。运动前区由于运动前区与丘脑和纹状体的关系密切,控制肌肉张力,而运动区与肌张力无关。所以,单纯运动区病变时(很少见),出现的瘫痪为弛缓性的,只有同时伤及运动前区(特别是6区)才能产生痉挛性瘫痪。运动前区(6区)功能运动前区(6区)还通过运动区对皮质下中枢的一些反射起抑制作用,如强握反射、紧张性跖反射和摸索反射等。所以当运动前区病变或皮质尚未发育完善的婴儿时期(一岁以内),就可释放这些反射。运动前区(6区)功能摸索反射:即病灶对侧上肢在空间不自觉的摸索,如触及物体则紧握不放,侧卧时更易出现。强握反射:检查者可轻划患者的手掌,患者即强握刺激物而长久不放。足也可出现类似的强握反射。紧张性跖反射:与强握反射类似,但不完全相同。检查时,可用叩诊锤柄加压于足跖,即可出现足趾缓慢的紧张性屈曲,可持续数秒钟,加压越大,反应也越强,一般出现于额叶(6区)病变的早期,常发生于病理征之前。这一反射多表现在病灶侧,这是因锥体外路的传导径路可以是同侧的或两侧性的。损伤6区可出现强握反射、摸索反射摸索反射和强握反射都是额叶损伤的释放症状,为6区病变的有力指征。这两种反射虽由锥体外路传导,但锥体路的完整性也是发生这些反射的必要条件。1.4额眼区意识性头眼同向运动中枢:头眼同向运动中枢、或称额眼区,位于额中回的后部,Brodmann8区的下方,相当于6、8、9区的相邻部分,书写中枢的前方。它是与眼肌随意运动有关的皮质区,同时与眼肌运动相关的关颈肌的协同运动也有关系。因此,当该区有刺激性病变时,可使头颈和双眼同时向对侧转动,若有破坏性病变时,由于对侧的相应中枢功能完好,则头、眼共同注视病灶侧。然而,此种转动一般是暂时的,如果两侧中枢都有病变时,则产生永久性两眼侧视麻痹。1.4额眼区额眼区发出的纤维经皮质脑干束下行,多数纤维经网状结构中继,止于眼肌诸核,只有少数纤维直接止于眼肌诸核。此外,还可能经基底核中继后再下行至中脑被盖网状结构,联系眼肌诸核。视觉引起眼运动的径路,是视觉冲动通过17区,经枕额下束达额眼区。此外,额眼区与丘脑背内侧核有往返联系。即:视冲动→视觉中枢17区→经枕额下束→额眼区→经皮质脑干束→眼肌诸核1.5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书写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8区),相当于头眼运动中枢的投射区内,与支配手部的运动皮质相邻。这说明书写过程与手、眼的运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此中枢损伤,则产生失写症。此时患者不能以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意见,但手部的其他运动功能仍是正常的,阅读和说话的功能也不受影响。1.6发音区(及抑音区)发音区(及抑音区):一侧大脑半球有两个电刺激可以引起发间的区域,它们是中央回发音区和额上回发音区。1)中央回发音区:一般称为Rolando发音区,位于中央前、后回,与唇、下颌、舌代表区重叠。刺激中央前回的发音次数,四位于中央后回。切除此区仅发生构音障碍,不引起失语症。2)额上回发音区:位于半球内侧面的额内侧回,中央沟向前4cm处,与补充运动区部分重叠。制止说话区:每侧半球各有两个制止说话区,电刺激时,正在进行的语言可以突然停止。其中包括中央回制止说话区和额上回制止说话区。1.7语言区(说话区)语言区(说话区):语言区大多位于优势半球。它们分别是前语言区、上语言区,均位于额叶;后语言区,位于顶叶和颞叶1)前语言区(前说话区):即运动性语言区,是第一躯体运动区向额下回后部延伸的部分,相当于44区和45区的一部分,又称Broca回(区)。2)上语言区:亦称补充说话区,位于半球内侧的额内侧回,损伤此区,失语症仅维持数周即可恢复正常。1.8自主神经皮质中枢自主神经皮质中枢:自主神经皮质中枢除存在于边缘叶皮质外,也存在于额叶皮质,特别是6区和4区。如刺激半球内侧的4区(旁中央小叶前部)有直肠和膀胱的反应;在半球外侧面的4区有血管运动和呼吸运动的代表区。额叶皮质的病变可以出现相应的心度、血压、膀胱、直肠等症状。如偏瘫患者的肢体可因血管运动障碍而产生皮肤温度变化、浮肿和发绀等,又如旁中央小叶附近的病变则可发生无抑制性膀胱等。1.9前额区也称额极区前额区也称额极区,位于额上、中、下回的前部及眶回,几乎占据整个额叶。此区主要与精神活动(如思维、判断、智能、情绪和记忆等)和肌肉协同运动有关。在前额区病变时(特别是两侧性病损),常可产生额叶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或额叶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或盲目欣快、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自知力缺乏,记忆力丧失等症状。1.10额叶性共济失调前额区为额桥束的主要发源地(8、9、10、45、46区;少数来自4、6区),所以也属锥体外系的一部分。它通过额桥束,不仅是皮质-脑桥-小脑-红核-网状结构-脊髓通路的起点,也参与构成皮质-脑桥-小脑-红核-丘脑(腹外核)-皮质运动区的环路。这个皮质-小脑-皮质环路的功能是调整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额叶有病变时,可出现额叶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直立和行走障碍,步态蹒跚,易向病灶对侧倾倒,严重时不能站立和行走。所以额叶性共济失调和小脑性共济失调因其解剖基础同在皮质-小脑-皮质的环路上,所以症状也很难区别,不过两者各有其本身固有的其他症状,可作为各自病变定位的诊断的依据。2.顶叶功能定位顶叶:顶叶皮质可分为三个区即:1.中央后区: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相当于3、1、2、43区以及3区和4区间的过渡地带。2.顶上区:此区位于半球背外侧面和内侧面。有人认为此区仅包括顶上小叶3.顶下区:即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40区)、角回和顶下后回(39区)(有的人无顶下后回)顶叶主要与一般躯体感觉有关。此外,还有感觉认识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运用中枢和锥体外区。第1躯体感觉区(系解)第1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和运动觉。身体各部投影和第1躯体运动区相似,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1)上下颠倒,但关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3)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也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例如手指和唇的感受器最密,在感觉区的投射范围最大(图17-61)。第2躯体感区(系解)在人类还有第2躯体运动区和第2躯体感区,它们均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下面的岛盖皮质,与对侧上、下肢运动和双侧躯体感觉(以对侧为主)有关。视觉性语言中枢(系解)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在顶下小叶的角回(39区),靠近视觉中枢。此中枢受损时,视觉没有障碍,但不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为失读症。研究表明听觉性语言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有学者将它们均称为Wernicke区(图17-62),该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Wernicke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大脑前庭皮质(系解)前庭神经核:主要由前庭上、下核、内侧核和外侧核组成。前庭神经核接受前庭神经初级平衡觉纤维,是小脑传入和传出通路的重要中转站。前庭神经核经内侧纵束及构成该束降部的前庭脊髓内侧束,协调眼球运动和头部姿势;经前庭脊髓外侧束,协调抗重力肌张力。与脑干网状结构的双向联系,是前庭系功能紊乱,导致晕动病的解剖学基础。前庭神经核上行投射至丘脑腹后核,继而至大脑前庭皮质(位于第5区,顶叶中央后沟下顶内沟交界处),使平衡冲动上升为意识,如:对头部运动、方向和平衡的感知;前庭刺激时,恶心和眩晕的感觉。2.1第Ⅰ躯体感觉区(SmⅠ)1.位于中央后回(3、1、2区)及旁中央小叶后部。司理躯体的浅部感觉和深部感觉。它们具体指的是:1)运动觉;2)位置觉;3)两点辨别觉;4)实体觉:感受三维空间即能辨别实体的能力;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