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virus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者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2呼吸道病毒的分类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他病毒科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3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引起人和动物流感。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4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至少2000万人死亡。1957年“亚洲流感”导致100多万人死亡。1968年“香港流感”与1977年“俄罗斯流感”一同导致全球每年25万-50万人死亡。1997年,H5N1型禽流感首次在香港感染18人,造成6人死亡。5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离株丝状多于球形有包膜,单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6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7流感病毒的结构核衣壳HANA基质蛋白包膜8外膜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血凝素(HA)柱状,三聚体。HA1、HA2保护性抗原神经氨酸酶(NA)四聚体;与病毒释放有关。,镶嵌有两种刺突。核衣壳螺旋对称、分节段RNA多聚酶RNA+NP=RNP12435678M2M1NAHA分节段的(-)SSRNAPB2PB1NPRNAPA基质蛋白(M蛋白)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特异性10流感病毒的结构核衣壳分节段的(-)SSRNA核蛋白(NP)RNA多聚酶神经氨酸酶NA包膜刺突血凝素HA基质蛋白M1、M2外膜具型特异性11流感病毒的分型据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命名: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A/HongKong/1/68(H3N2))12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变(antigenic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或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流感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会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人流感病毒与动物或禽流感病毒之间的基因重组13致病性与免疫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中和抗体(sIgA、IgG、IgM)免疫性:传播途径-------病毒飞沫,呼吸道传播全身中毒症状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局部粘膜上皮炎症141516常见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畏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厌食、乏力17流感的防治药物治疗盐酸金刚烷氨、干扰素滴鼻、板兰根、大青叶接种疫苗(与当前流行株的型别基本相同)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病毒表面抗原疫苗减毒活疫苗18麻疹病毒(measlesvirus)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19麻疹病毒的传播人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20致病机理入侵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入血侵入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再次入血多种组织、器官受累第一次病毒血症第二次病毒血症21临床表现高热(达到40~40.5℃)、畏光结膜炎、鼻炎、咳嗽是三个主要的前驱症状口颊粘膜柯氏斑随后红色斑丘疹,从耳部开始,2~3天后遍及全身麻疹可自愈,由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22柯氏斑23麻疹患儿24麻疹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如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脑炎晚期并发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25麻疹的治疗控制高热及时补液,保持室内湿度注意饮食营养,儿童应补充维生素A注意并发症26麻疹的预防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我国接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再次免疫孕妇不宜接种疫苗紧急被动免疫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27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有包膜,单链负股RNA两种刺突HN和F蛋白只有一个血清型28传播方式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人是其唯一宿主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29致病性潜伏期2~3周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入血,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合并症: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3031预防预防可接种MMR三联疫苗32SARS冠状病毒33生物学性状有包膜单股正链RNA34致病性传染源:SARS患者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临床表现:发热为首发症状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X线片休克、DIC、死亡3536免疫性特异性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37防治原则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疫苗治疗:早期氧疗对症支持疗法恢复期血清治疗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