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对比,将疾病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两纲六要:阴阳为两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六要。十纲辨证:八纲加气血。一、表里表里是辨别病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病势)的一对纲领。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一)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主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二)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三)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主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弦。二、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个证候“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辨别寒热是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一)寒证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引起的证候。主证:畏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huang白,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二)热证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引起的证候。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三、虚实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虚指正气不足,虚证是正气不足引起的证候。实指邪气亢盛,实证是邪气亢盛引起的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辨别虚实,是采用扶正(补虚)或攻邪(泻实)的依据。(一)虚证虚证多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二)实证实证多由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发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临床表现: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候,其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不衰,正邪相争激烈。常见症状为高热,面红,烦躁,谵妄,声高气粗,腹胀满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肿块,水肿,食滞,虫积,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四、阴阳阴阳是辨别疾病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一)阴证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阴偏盛的证候。多见寒象,以身畏寒,不发热,肢冷,精神萎靡,脉沉无力或迟等为主证。由脏腑器官功能低下,机体反应衰减而形成,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呈现一派虚寒的表现。(二)阳证阳证是体内阳气亢盛,正气未衰的证候。多见热象,以身发热,恶热,肢暖。烦躁口渴,脉数有力等为主证。由脏腑器官机能亢进而形成,多见于体壮者,新病,初病呈现一派实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