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 职业危害与健康培训教材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职业危害与防护2一、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现状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91’93’95’97’99’01’03’图11991—2003年全国矿山和非矿山事故死亡人数3我国的事故基本情况平均每年事故总起数一百万起总死亡12万左右其中工矿企业:平均每年事故发生1.5万起死亡15000人左右平均40人/天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平均每周两起左右4煤矿:产量10亿吨/年,美国死亡30人,我国7000人;是印度(410人)的17倍;美国的200多倍。事故突出的其他主要行业:建筑、机械、化工、建材、电力、冶金、石油5职业危害状况令人担忧﹡一是数量大,按卫生部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例749970例,总量特别大,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占90.2%。据估计,我国现有7.75亿劳动人口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约有2亿人。﹡二是呈上升趋势。据卫生部统计,近年来我国职业病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数量,我国都居世界首位6职业危害状况令人担忧﹡年度职业病尘肺病急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其他职业病20081374410829/78.79%760117198420091812814495/79.96%5521912117920102724023812/87.42%6171417139420112987926401/88.34%5901541134720122742024206/88.28%601104015737在中国有超过2亿的人受到职业病的威胁和危害,每年约70万人患各种职业病。各类职业中毒越来越严重,中毒患者死亡率由以往的15%攀升到20%以上。而在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到80%,矽肺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尘肺病。国家卫生部报告表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有14万多人死于职业尘肺病(约7-人/天),目前(2008年)全国已累计报告尘肺病人58万多例,每年新增约1万例(约27+人/天),以上各数据均居世界首位。由于矿业等很多受尘肺病害威胁的行业,大部分由农民工从事,人数难以统计,专家估计实际尘肺发病要比报告的例数多10倍。8经济损失巨大近年,我国每年统计上报的伤亡事故与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5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5%左右。国际上情况:伤亡事故及职业病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为GDP的1.5-4%。9主要原因法制不健全;安全卫生投入不足,条件差;人员素质低,安全卫生意识差;“三违”严重;管理水平低下;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10劳动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职工及其家属对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职业危害问题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将会越来越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越来越成为人们择业的重要标准。11安全卫生管理基本思想的转变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从传统的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变。12二、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工业卫生和劳动卫生这是几个相近的概念,在中国都常称为职业卫生或劳动卫生。由于这些概念产生的时代及经济、社会背景不同,其含义也略有差别。一般而言,工业卫生一般仅指工业生产活动而言。职业卫生与劳动卫生虽然是与之相同的概念,但从范围上,从工业生产扩大到了包括公共机构在内所有的用人部门。13劳动保护也称职业安全健康,它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等。职业危害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人类在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自然界、作业场所以及劳动工具的伤害。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之后,这种伤害变得愈发严重。马克思把这称为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14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事故原因直接、伤害来得快、工伤易于确定、社会影响大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损害原因不定(个体差异)、伤害来得缓慢、职业病鉴定过程复杂、社会影响相对较小(无知或不知)15(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遇到各种不良劳动条件而有损于健康的危害。1、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很多。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16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六类。17一般将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下列三类:第一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射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肤上的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病毒、真菌、森林脑炎病毒等。18第二类: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生产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4)个别器官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19第三类: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气换风、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设备,或效果不好。(3)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202、职业性有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形态(1)气态:许多毒物在常温下为气态,如一氧化碳;有些毒物在加热后或常温下挥发,如汞及多种有机溶剂可挥发出气体。(2)液态:多种有机溶剂、化工原料、染料、油漆及农药等为液态。(3)酸雾:如硫酸、硝酸、盐酸发生的酸雾。(4)烟尘:冶炼工业在高温下产生的金属烟尘,有机氟聚合物加工中也可产生聚合物烟尘。(5)粉尘:在矿山和工厂中,有许多毒物存在于粉尘中,如矽尘、铅尘、锰尘等。212)职业性有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生产性有害因素常以气态、液态、酸雾、烟尘和粉尘等形态存在,其中粉尘或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消化道:消化道也是毒物侵入的途径,如毒物污染手及食物,毒物随食物入口,或发生意外,误将毒物吞食。皮肤吸收:有些毒物(如苯胺)在工作时污染衣服,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特别是在夏季,喷洒有机磷农药时,因皮肤暴露面积较大,常易引起中毒。22(二)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1、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评价是职业卫生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国公布了粉尘、毒物、高温、噪声等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2003年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12年安监总局公布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用人单位应该向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国家根据职业危害程度对用人单位实行分类管理。23目前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主要有四项措施:1、职业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前期,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应用卫生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进行预测性评价。2、“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3、设计审查:审查是否将预评价提出的防护措施建议和要求落实到建设项目的设计中。4、竣工验收评价:建设项目在试运行期间,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建设项目存在的铅、汞、苯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振动、辐射、致病的生物体等有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测定,对除尘、排毒、通风、照明等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管理进行评价。242、作业环境监测1)作业环境监测目的监督职业病法规的贯彻执行;检查作业环境质量,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掌握作业环境有害物质性质、浓度及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估计人体接触水平;为控制危害及研制、修订卫生标准和防治计划提供依据。2)作业环境监测方案(1)物理因素监测:如噪声作用强度可以用噪声剂量计连续测定,评价热辐射强度用单向辐射热计和黑球温度计测定其作用强度。25(2)化学毒物监测:分为区域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方式。生物学检测,分直接测试、间接测试等。(3)生产性粉尘监测:目前我国生产性粉尘卫生标准有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同时还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263、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健康状况分析等。《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以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几种形式。职业病普查也是一种健康检查。此外,在调换工作、从事特殊工种时用人单位也应进行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档案:包括职业史和疾病史;职业性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及接触水平;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个人健康基础资料等。职业健康状况分析:可作为提高职业卫生工作的可贵信息资源。27(三)职业病及职业病诊断1、职业病1)职业病的定义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广义上均可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执行中,应以法定职业病作为职业病范围。28职业病是指人类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共10类132种疾病。29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确定职业病10类132/115种,其中:尘肺病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肿瘤11种;其他职业病3种。302、职业危害引发职业病的主要条件当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超过一定限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后果:一是有害因素引起身体外表的改变,而没有引起病理损害,如皮肤色素沉着等;二是有害因素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的抵抗力,表现为患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三是可造成特定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引起职业病。31职业危害引发职业性疾病的主要条件是:(1)接触机会。偶然的、短期的或长期的接触,会导致不同的后果。(2)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接触量,但对于化学和物理因素,有时接触量很难用绝对数表示,应考虑接触时间、工龄等。(3)人的因素。即使是在同一环境,从事同一种生产劳动,每个人造成职业性疾病的机会差别很大,它和以下几种因素有关:32☆遗传因素。如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人,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受到有害物质的作用。☆年龄和性别。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容易受某些职业危害的影响;某些职业危害对女性生理机能有特殊的影响等。☆营养缺乏。☆其他疾病与精神因素的影响。☆文化水平和习惯。有一定文化和科学知识者,能自觉预防职业性疾病。生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