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明星孔子及其思想文化——读论语之感悟选取论语为载体的缘由《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和对话文体(以两人的对话形式而产生的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所以通过品读《论语》一书,以这本书为载体,可以更好得了解到孔子的思想文化,以及孔子思想文化对后人乃至今人所产生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等,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孔子所创造的儒家文化孔子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美学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仁包括了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但基本内涵只有两个1.克己复礼为仁。即克服不符合周礼,为了维护周礼,孔子要求一个人的言行必须与其身份地位相符。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视听言行都符合礼的规定,就实现了克己复礼,即仁。2.仁者爱人。就是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彼此有爱心,就是说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信任和同情,如果做到这些,就实现了仁。仁和礼二者相辅相成。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一方面,有了公认的行为规范,社会生活才能有秩序。另一方面,有了内心的道德自觉,才能使礼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具有内在的道德力量,与人的人格,生命联系在一起,才能使人们自觉遵守礼。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举例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译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评突出了孔子的德政主张,认为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君主就会像北极星被群星围绕一样,受到爱戴。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举例2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约束他们,百姓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用礼来约束他们,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的改过。评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法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法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羞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从论语此章中也可以看出,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过于片面,一味注重道德而忽略刑法,是不可取的,刑法在治理国家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经济思想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①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②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举例1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译孔子很少谈到财力,赞成天命,赞许仁德仁德。评“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举例2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孔子说:“君子看重的在于义气,而小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人影响较大的一句话,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孔子教育思想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所以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认为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举例1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第一》)。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言行谨慎信实,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评本章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文化学习在第二位,孔子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才。举例2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评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从而,就会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孔子的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举例原文子曰:“知者乐(ya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zhi)者乐,仁者寿。”译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评孔子指出长寿必须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就是做个心怀仁术的人。因为仁者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调控自己的精神活动,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迟衰老,活到人类寿命应该达到的限度。知者乐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样悠然安详;仁者乐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样崇高伟大。表明孔子通过提高自身修养从而达到一种至高至美的境界。孔子所创造的儒家文化儒家创始人:孔子儒家经典: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代表人物:孟子.董仲舒.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文化特征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文化影响对中国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2.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对韩国: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总而言之,孔子在我国历史上不管是其思想还是文化,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被称为圣人。现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其思想广泛被人们所接受,也预示着中国思想,中国文化将会被世界上的人们所接受,更加奠定了中国在未来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这就是孔圣人带给今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