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篆刻绪论一、什么是书法理论上讲是以汉字为载体,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黑色线条为表现形式的民族传统艺术。书法三要素1.笔法(使用笔的方法)2.笔势(点画姿态的特殊写法)3.笔意(作品风格,格调,情感)注:用最简练的线条造型表达最复杂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1、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六艺之一)2、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形式。3、书写工具“毛笔”是中国独有的。4、汉字是独特的(因形见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去继承、去发展书法艺术。三、怎样学习书法1、严格正字所谓的正字,就是使用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化;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的政策,但是秦的历史较短,正字的效果不大,解放以后我们国家统一了汉字的标准,防止写错字、异体字,它不完全是符合文字学的规律,要使书法学习到达正字要求,就必须在理论上懂得文字学的知识,在日常实践中养成严格的习惯。2、刻苦实践书法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很复杂,只有几根简单的线条,正因为如此,它对几根线条的要求就特别的高,它不像绘画可以略加涂抹,而是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一笔下去便不可更改,要求学书者的基本功要扎实,熟练掌握手中的毛笔;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晚年的时候视力极度衰退的情况下,还能写出笔笔到位、一丝不苟的楷书,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刻苦实践绝不能达到这样炉火纯青的境界;古代流传下来很多刻苦学习书法的佳话,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钟繇入山练字,十年木石皆黑,智永登楼练字不下四十年,退笔成冢,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心,待到熟练地掌握笔法,挥洒自如之时自然会感到苦尽甘来。3、循序渐进苦练不是蛮练,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先正楷后行草,如小孩学步一样一步步走扎实了,才能奔跑自如。先大字,后小字,古人说“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因为初学者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用笔,一笔中的落笔、行笔、收笔,笔笔都有提按,调整笔锋等,须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小字有一定的局限,毫厘之间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是很困难的,很容易一笔带过,所以要先写大字,后学小字。先专一,后博学,初学者应本着选定一本好贴,专心致志临写,不要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只有跟定一家,老老实实的走进门来,才能打好基础,博采众家之长。4、学习古人我们今天学习古人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照相、印刷技术的提高,使我们简直就是可以面对古人的真迹了(古人正相反,古代名家的真迹多封锁在深宫内院,秘不示人),我们要提高眼力,就要多看真迹,多读著作,学习古人经验,融百家于一炉。如《中国古代书法史》、《书谱》孙过庭,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5、书之功夫,在书外①要求学书者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作艺先做人(讲宋体字的发明人的故事)②要求学书者广泛吸取艺术营养,如绘画、雕塑、音乐、国学等各方面知识也大有益于书法的提高。四、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于姊妹艺术的关系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较高的地位:1、它是与书学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书法与文字学、金石学的关系从传统文字学,金石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古文字学进一步丰富了书法的表现领域,提供了更广泛的古代书法遗产资料,如甲骨文、汉简、帛书等,值得书法界给予充分关注。3、书法与篆刻书法与篆刻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它是书画作品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可谓相得益彰,使整个画面更为夺目,以收到更生动的艺术效果。4、书法与中国画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有“书画同源”的观点。汉字来源于象形,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图案,所以汉字与绘画有着必然联系,书法比绘画更加抽象。图像都是使用毛笔进行笔墨造型的,书与画的用笔与用墨都是相通的,故工画者多善书。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审美观念都讲究“气韵”把意境之美放在形体表现之上,所以人们把书法视为“心画”。书法同绘画两者在形式上也能融合在一起,题画款往往超出表明作画者身份的使用意义,成为整个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了书画交融、相映得趣的艺术效果。第一章基础知识一、选贴和临帖如何选贴:选贴的标准:1、贴的水准要高“高水平”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2、适合个人的学习程度。3、是否喜欢(符合个人的审美情趣)正所谓“爱吃三分補”。选贴的范围:1、唐楷,汉—唐400多年的历史:分三个时期:初唐中唐晚唐初唐四家: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薛稷《信行禅师碑》中唐:代表书家颜真卿早期代表作品:《多宝塔》《东方朔画赞》中期代表作品:《秦礼碑》《颜家庙》《李玄靖碑》《郭家庙碑》,晚期代表作品:《自书告身贴》《大麻姑仙坛记》《八关斋报德记》代表书家李邕(李北海)《岳麓寺碑》《李秀碑》《李思训碑》注“右军如龙,北海如象”龙是指秀逸,象是指豪健之气。晚唐:代表书家柳公权代表作品:《玄秘塔》《神策军碑》集唐楷之大成者北碑(魏碑或魏楷)方笔代表作品:《龙门二十品》《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圆笔代表作品:《郑文公碑》云峰刻石、《瘗鹤铭》注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诗云“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无过遗教经”。方圆兼备代表作品:《张玄墓志》、《张黑女墓志》注:《龙门二十品》是北碑中的精品,唐楷学“法”,北碑学“势”。《张猛龙碑》北碑中最有影响,初学首选。如何临帖对临(要临像)“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拟之者贵似”孙过庭《书谱》背临熟练掌握书体特点,加深对书体的印象。读帖在临写前要认真的观察,分析,像读书一样,去体会,去揣摩。“察之者尚精”孙过庭《书谱》临帖注意的问题:1.动笔临帖(根本原则)。2.临就一定要临“像”。(用笔、结构、神韵)3.避免“抄帖”式的临习。“要求少而精,不要粗而杂”。4.避免“一暴十寒”。(要养成写日课的习惯)5.不要随意换帖。二、执笔和用笔执笔(由二王传下来的,唐朝陆希声所阐明整理的)五字执笔法:擫(拇),押(食),勾(中),格(名),抵(小)五字执笔姿势:掌立腕平,指实掌虚。《五字执笔法歌诀》沈尹默擫用大指押食指,中勾名格小指抵。内擫外押嵌己牢,勾配格抵执乃牢。如上所说各尽职,永不转动成一体。五指包管掌自虚,掌竖腕平肘自起。肘起掌虚腕自活,端正欹侧唯所使。按提使转腕出力,指但司执而己矣。用笔(广义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是指字中点画的写法)“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赵孟頫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就是说用笔的原则是千百年没有改变的。1.藏头护尾(力感,蓄势力量)蔡邕“九势”中所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之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举例:打拳,起跳,劈木头)图例如下:2.中锋用锋(质感圆润,立体感)蔡邕“九势”中所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讲的就是中锋,讲到中锋我们就不能不讲一讲毛笔:3.横鳞竖勒(涩感,逆向的力)蔡邕“九势”中所说“横鳞竖勒”之规•笔势笔势乃是一种单行规则,是每一种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的特殊姿势的写法。永字八法:唐人取王羲之《兰亭序》第一字“永”,做为“永字人法”因为永字中的八笔,可以包括楷书的八个点画。①点为侧(斜着)②横为勒(收住缰绳不使前进)③竖为努(通弩、弓)④钩为趯(汉字笔形,今称钩)⑤左上为策(马鞭子)⑥左下为掠(燕子掠水,轻轻擦过)⑦右上为啄(鸟的嘴)⑧右下为磔(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笔意书法作品中的意趣,气韵,格调等。表现在点画的姿态,字体的结构之中,体现整幅作品的神韵。①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②颜真卿《祭侄女文稿》第二行书,③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第三行书为例讲解作者是如何用书法来表达艺术情感的。兰亭序黄州寒食帖祭侄文稿三、文房四宝笔没有毛笔就没有中国书法,所以笔居文房四宝之首是理所当然的,《笔经》传韦诞著《笔经》中有笔的记载,称“铜管”、“管城子”。笔的分类1.硬毫:多半兔毫(紫毫)狼毫、鹿毫、鼠须、人须等。2.软毫:最常见的羊毫、鸡毫、鸭毫、胎发。3.兼毫:偏硬:五紫五羊,七紫三羊,九紫一羊。偏软:二紫八羊,三紫七羊。以紫毫为笔芯,羊毫为外披,对叫“白云”。以紫毫为笔芯,狼毫为外披,字“狼毫”。初学者常用笔:“加料条幅”“齐月光风”“长峰大楷”“冰清玉洁”“挥洒云烟”等笔的特点:“尖”、“齐”、“圆”、“健”。墨:1.墨的特点:胶烟,烟轻,色黑。2.墨的分类:松烟(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油烟(油烟墨主要是用桐油并和麻油、猪油等,再加上胶料等制成)。1.墨汁名称:常用的有“一得阁”、“中华”、“曹素功”。纸:宣纸(千年寿纸)1.种类——性质上分:生宣熟宣;2.厚度上分:单宣夹宣3.制作形式上分:棉料、皮料种类:冰雪宣、冷金宣、瓦当宣、虎皮宣、薛涛笺(花笺)、毛边纸、毛太纸等。纸的鉴别:耳听目察口式火烧砚:1.砚的分类:端砚、歙砚、单打砚、雕推砚、石砚、贝壳砚、瓦砚、玉砚、铜砚、灌泥砚、砖砚。2.砚的鉴别:“抚之细滑如脂凝,呵之油然云雨腾,磨之细腻如乌漆,涤之出水见金星”一般以石质坚细(如婴儿的肌肤)发墨性为上,如能买到价格比较低廉的普通歙砚,这对于初学者是比较理想的,圆形砚台较好(俗称墨海)贮墨多。第二章楷书楷书常识一、楷书概念: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楷原指一种树木,后引申为楷范,楷模,法式,即标准化的字体,楷书是由隶书演化而来的,改变隶书的笔势,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便于书写。二、楷书的发展源流:创始期晋楷发端于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实成于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即将楷书更完整化,后来传到南朝的王僧虔(王羲之四世孙)、智永(七世孙)、虞世南(初唐)他们的特点:多半为中小楷,风格:端庄,流利,文雅流畅自然。发展期魏楷、魏碑是北朝铭石碑版(魏碑)在艺术风格上主要承袭汉代铭石,碑刻特点,多半是石碑墓志铭或是佛家的经文,风格古朴奇险,有刀切斧凿的痕迹,反映出黄河流域文化的审美,情趣,文化特征。鼎盛期唐楷:公元581年—618年,书法艺术是南北融汇贯通。继承期唐代以后。欧阳询一、生平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洲)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享年八十五岁。父早逝,询幼孤,但敏悟过人,博贯经史,隋灭陈,589年,33岁,唐灭隋,618年,六十二岁入唐以后,做了银青光禄大夫,后做太子卒更令,渤海男(统治阶级第五层)曾做弘文馆学士,唐太宗时去世。他也是一名学者,曾编《艺文类聚》一百卷,《唐书·欧阳询传》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以为法。他年轻时悉心碑帖,一次在野外见索靖所书石碑,来回观赏,后竟坐卧于碑旁,逗留三日乃去。因见右军教献之指归图一本,以三百缣(XIAN)购之而归,赏玩经月,喜而不寐。询书名远播海外,当时东北高丽国甚重其书,不惮(DAN)千里跋涉,遣使求其墨迹。代表作品有:①《九成宫礼泉铭》76岁时所书(632年)②《温虞谦碑》81岁时所书(637年)③《房彦谦碑》70岁时所书(626年)④《化度寺》69岁时所书(625年)此碑发现于1896年敦煌石室,现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二、欧阳询的笔法:1、横画:竖下笔(截锋下笔)切锋,逆锋回收。①底横长,字写的稳定。(如“立”“丘”“上”)②无底横时中横写长。(如“年”“来”“丹”)③字的顶部写成短横。(如“王”“南”“石”)2、竖画:竖画横下笔,回锋收笔。①凡末笔竖画时写得长。(如“神”“针”“仰”)②竖在上部,向上延伸。(如“德”“壹”“遠”)③竖在左侧时取背势。(如“同”“有”“從”)④三点是欧字的最明显特点。(如“涼”“淒”“清”)三点向三个方向。⑤竖点,即竖画的缩写。(“宇”“窮”)⑥钩,多延用隶书法。(如“也”“池”)三、结构特点1、又窄又长(如“閣”“周”“月”“固”“禹”)2、本来就长,往往加以夸张写得更长。(如“壹”“壽”)3、一般的方法,独体字都写成上窄下宽,力求稳定。(如“其”“九”“丘”)4、结构向右拓展。(如“臣”“德”)5、改变字的结构。(如“深”“襲”“襲”)6、大小变化:——见右图欧体的突出特点是:“险劲”越险越稳定,大小不一,不失重心,稳定而结实。颜真卿一、生平唐代文化繁荣发达,诗有杜甫,文有韩愈,书有颜真卿,画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