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屋顶介绍起源背景•尽量收纳冬阳,尽快排泄雨水•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形式•中国古代屋顶形式主要是坡顶,也有平顶•坡顶常见有一坡顶,两坡顶,四坡顶。•两坡顶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分类•庑殿:四坡屋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歇山:由上半部硬山或悬山,下半部庑殿所组成,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悬山(挑山):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硬山:屋顶两侧不突出于山墙•攒尖:包括圆攒尖,四角攒间,三角攒尖及八角攒尖等•卷棚:没有中脊之屋顶等级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庑殿顶•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庑殿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清朝时期,庑殿顶只能用于皇家和孔子的宫殿,其中又以重檐庑殿顶最为尊贵。•庑殿顶出现的很早,早于歇山顶。天坛祈年门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工力所北楼工力所南楼工力所正楼悬山顶•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但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式。•与硬山顶不同,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屋顶的檩伸出墙外,加博风板保护。•悬山顶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样式,但在唐朝以前并未用于重要建筑。和硬山顶相比,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出头的檩子先烂硬山顶•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等级低出现晚火防风多用于北方卷棚顶卷棚顶,即卷棚式屋顶,又称元宝顶其特征在于前后两坡相接处没有明显外露的正脊,而是成弧线曲面。卷棚顶线条流畅、风格平缓,因此多用于园林建筑,在宫殿中也多用于太监、佣人等所居的边房。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建筑都采用了卷棚顶,以表现此为离宫,和正式宫廷相区分。颐和园文昌院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北京天坛祈年殿盝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盔顶•盔顶是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之一,其特征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岳阳楼十字脊背顶•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北京故宫角楼单坡顶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是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民居形式。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建筑一角勾连搭顶•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工力所木工车间穹窿顶•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