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科高永2016-10-25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通常为持续剧烈的胸痛,伴心电图动态演变和心肌酶的升高。早期诊断、治疗对于疾病的转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关键点: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的特点、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2.体格检查需要关注的重点:心肌梗死可能出现的体征。3.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等辅助检查的意义及判读。4.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及分型。5.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包括再灌注治疗方式的选择、适应症、禁忌症及药物的治疗原则。6.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7.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临床病例男性,60岁,因“持续胸痛4小时”急诊就诊。简要病史:4小时前出现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服用保心丸无效。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2型糖尿病史7年。问题1:根据上述病例,需要补充哪些相关临床病史?思路1:该患者因持续胸痛就诊,故需围绕胸痛进行问诊,如发病诱因、胸痛部位、胸痛性质、持续时间、影响胸痛因素以及伴随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持续性心前区、胸骨后或剑突下压榨样剧烈疼痛超过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不缓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或恶心呕吐。胸痛可放射至左上肢、颈部、颌下或肩甲区。不典型症状:上腹部、背部或胃部疼痛不适,某些老年或糖尿病患者可无明显胸痛,仅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急性左心衰、晕厥,甚至心源性休克为首发表现。思路2:该患者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病史,均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需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一步问诊。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此外主要还包括年龄、性别、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一般认为40岁以上男性、绝经期后女性,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过低均为冠心病患病高危因素。思路3:该患者有持续胸痛,因此需要考虑与胸痛相关的高危疾病与胸痛相关的高危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及张力性气胸。上述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疾病预后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详细病史:男性,60岁,4小时前情绪激动时突发剧烈胸痛,位于心前区,并放射至肩部,呈持续性,服用保心丸无缓解,伴有出冷汗,无晕厥、呼吸困难等不适。追问病史,患者近两年常有胸闷不适,多于活动时发生,休息十余分钟可好转,未予重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2型糖尿病史7年,血脂情况不详,喜油腻饮食,有吸烟史30年,1包/天,其父于65岁时猝死(具体病因不详)。体检:T37℃、P85次/分、R16次/分,BP150/90mmHg(左上肢)、145/90mmHg(右上肢)。神清,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分,律齐,A2P2,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未及水肿。问题2:对该患者进行查体时,有哪些体征需要注意?AMI体格检查应注意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及心血管的阳性体征。小面积AMI患者查体可无特殊发现。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出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常提示有左心衰竭。如发现心动过缓伴血压下降,多见于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心尖区出现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提示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室间隔穿孔者,胸骨左缘可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此外,体格检查时还应注意有无颈静脉怒张、肝脾大和两肺啰音情况、外周动脉搏动、四肢循环状况、尿量以及患者神志精神状态,以综合判断患者AMI面积大小、心功能状况及血流动力学状态。问题3:根据患者的病史及查体、最可能的诊断是何种疾病?这是一例急性剧烈胸痛的中年男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可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体格检查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双上肢血压基本无差别(可初步排除主动脉夹层),无明显阳性体征,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临床上有心肌缺血并导致心肌坏死者,如存在下列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尤其是肌钙蛋白)典型的增高,高于正常上限,且至少伴有下述情况之一:心肌缺血症状;ECG出现的ST-T改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ECG出现病理性Q波;影像学证据提示有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明确有冠状动脉血管内血栓形成。心脏性猝死,有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出现的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但未及采集血样之前或心肌标志物升高之前患者就已死亡。接受PCT的患者,基线肌钙蛋白正常,术后升高超过正常上限5倍,或基线肌钙蛋白虽升高但处于稳定或下降趋势,术后肌钙蛋白升高20%,并同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心肌缺血症状;新出现ECG缺血性改变;CAG提示有血管并发症出现;影像学证据提示有新的室壁活动异常,可定义为PCI相关的心肌梗死。CAG或尸检提示有支架内血栓形成,并伴有心肌缺血症状及心肌标志物增高或降低,高于正常上限,可定义为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的心肌梗死。接受CABG的患者,基线肌钙蛋白正常,术后肌钙蛋白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并同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或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CAG证实新移植的或自身冠状动脉闭塞;影像学提示有新的室壁活动异常,可定义为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AMI临床分型1型:与缺血相关的自发性心肌梗死,由1次原发性冠状动脉事件(如斑块糜烂、破裂、夹层)引起。2型:继发于缺血的心肌梗死,由于心肌需氧增加或供养减少引起,如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3型:心脏性猝死。4a型:PCI相关的心肌梗死。4b型: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的心肌梗死。5型: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辅助检查应重点进行哪些方面?对于急性胸痛的患者,在急诊应尽早完成下列辅助检查:1.常规生化: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2.出凝血全套、D-二聚体;3.BNP;4.心肌标志物;5.心电图。如有条件,可行床旁胸片及床旁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综合心动图变化有助于AMI诊断。D-二聚体升高可见于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BNP可协助评估心功能及预后。床旁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诊断及预后也有重要价值。心肌标志物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查是临床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红蛋白。其中肌钙蛋白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首选生物标志物,一般在AMI后2-4小时即可升高,10-24小时达到峰值,约1周时间恢复正常。CK/CK-MB在AMI起病后4-6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到峰值,3-4天恢复正常。MYO出现最早,恢复也最快,但特异性不高。标准18导联ECG动态观察是临床进行AMI检出和定位的重要检查依据。1.特征性改变,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以下特征性改变:宽而深的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倒置的T波尖变钝,两支对称。在背向梗死区的导联上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T波直立并增高。2.动态性改变,超急性期:起病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支不对称的T波。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亚急性期:一般指心梗数天至数周内,ST段抬高持续数天至2周,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通常对称性倒置;此阶段通常Q波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存在。陈旧期:一般指心梗3月以上,此时ST段及T波大多恢复正常,异常Q波多数持续存在。心肌梗死ECG定位诊断梗死部位导联梗死部位导联前间壁V1V2V3下壁ⅡⅢaVF前壁V3V4V5高侧壁IaVL前侧壁V5V6V7正后壁V7V8V9广泛前壁V1V2V3V4V5|aVL右室V3R、V4R、V5R辅助检查主要结果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全套、D-二聚体阴性;BNP173pg/ml↑;TnI0.8ng/ml↑;CK180U/L↑;CK-MB28U/L↑;MYO200ng/ml↑。根据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考虑是何种诊断,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该患者因胸痛4小时入院,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有所升高,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因此基本可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Ⅰ级;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AMI危险评估: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危险评估是相当重要的,Killip分级根据有无心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程度,将AMI分为4级。Killip分级Ⅰ级无明显心功能衰竭证据Ⅱ级轻中度心衰表现:肺底啰音(50%)、第三心音及X胸片上肺淤血表现。Ⅲ级重度心衰(肺水肿);啰音50%的肺野Ⅳ级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也是目前AMI危险评估常见的方法之一,用于预测30天内死亡率。TIMI评分年龄65-74岁/75岁2/3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或左束支传导阻滞1分收缩压100mmHg3分糖尿病、高血压或心绞痛病史1分心率100次/分2分体重67kg1分KillipⅡ-Ⅳ级2分发病至再灌注时间4小时1分低危0-4分;中危5-9分;高危10-14分与AMI鉴别的主要疾病有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急腹症等。1.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休克,有右心负荷的体征如颈静脉充盈、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D-二聚体升高,ECG可见SⅠQⅢTⅢ以及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右心负荷增高表现;血气分析提示低氧低二氧化碳;超声可见右心室增大,室间隔左移呈D字形表现等。肺动脉CTA见栓塞的肺动脉可明确诊断。2.主动脉夹层:一般表现为剧烈胸痛,放射至背、肋、腹、腰和下肢,双上肢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D-二聚体升高,主动脉增强CT及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3.急性心包炎:一般表现为持久而较剧烈的胸痛,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伴呼吸困难,早期听诊可及心包摩擦音,ECG除aVR导联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通常无异常Q波出现,同时结合心脏超声(心包积液),可协助诊断。4.张力性气胸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查体可发现一侧呼吸音减低甚至消失,胸部X线或CT简称可明确诊断。5.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胆囊炎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伴休克,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结合ECG和血清心肌酶谱、淀粉酶等检验结果可协助鉴别。该患者在急诊室基本诊断明确,急诊医生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卧床休息,吗啡阵痛,硝酸酯类静脉滴注扩张冠状动脉,300mg氯吡格雷及300mg阿司匹林嚼服,同时联系心内科医生。该患者是否需要行再灌注治疗?思路:再灌注治疗能及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从而有效解除疼痛,显著改善预后,因此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核心,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诊断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2小时,症状持续不缓解均应考虑行再灌注治疗;如果起病12-24小时,胸痛剧烈,ST段抬高导联仍有R波者,仍可考虑再灌注治疗。该患者发病在12小时内,因此有再灌注治疗指征,应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适应症:1.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或提示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分析)。2.发病时间6小时以内者,最佳在3小时以内,若6-24小时内,患者仍有严重胸痛,并且ST段抬高导联有R波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3.年龄75岁。溶栓治疗绝对禁忌症1.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包括TIA)史者。2.已知的颅内肿瘤。3.活动性内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