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工程监理细则1、工程概况项目电气简介2、组织架构见监理大纲。3、监理目标确保强电工程按预期计划完成,使工程监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优良,争取达到省级优良样板工程。4、监理依据4.1《施工承包合同》4.2《建设监理合同》4.3施工图纸:4.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4.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4.7《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90)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4.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4.10《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4.1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4.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4.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4.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4.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4.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4.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4.1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4.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4.2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程》(CECS49:93)5、监理工作重点序号分部分项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对策1镀锌钢管管口不齐、乱丝、弯扁、跨接线漏焊、接线盒深入墙内、管子导致混凝土裂缝。①锯管时人要站直;套丝工具要调整适度;使用定型的电气用的弯管器。②管子在进箱盒要有适度的弯曲,以求得管和接线盒的配合过渡,应加锁紧螺母;暗配的管子应有1.5cm以上的混凝土护层。③按规范规定进行接地跨接。主要解决办法:对接线盒埋入过深,应用套盒过度,并焊好跨接线、作好防腐处理。2开关、插座盖板周围有缝隙或孔洞。开关、插座安装高度不一致、接线盒埋入太深。①接线盒口边,在墙面刮白前应先修正位置,并用水泥砂浆修口,待室内乳胶漆刷完后才可以安装开关、插座。②开关、插座的高度不一致,主要应在绑钢筋时、浇筑混凝土前有效控制,同层内应采取同一基准控制标高,接线盒应贴模板固定牢固。土建工程的支模尺寸应严格控制,杜绝抹灰层过厚。主要解决办法:①修补缝隙或孔洞:把开关、插座卸下,进行必要的剔凿,用水泥砂浆修口,补刷乳胶漆。②对高差较大的无法调好的接线盒,应彻底凿开混凝土,重新安装更换接线盒。3电缆线路过墙保护管长度不够,或不加保护管。电缆头制作质量差,电缆无标志牌。送电运行后,电缆电线的接线端子处发热①认真学习现行规范,执行电缆保护管的规定。②提倡使用定型的电缆首套,在干包防潮锥(应力锥)时应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要美观;按规范要求挂标志牌。③注意市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机电行业的监督检测报告,严禁使用不合格的产品,特别是铜接线端子的选用,应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一般端子宜先压接后镀锡,紧固螺栓必须配有弹簧垫,紧固力适度。铜和铜的接触必须镀锡。4防雷接地底板接地网的网格不清,跨接线截面不够,焊接长度不够。高度在30m以上的阳台金属扶手及铝合金窗接地漏做。避雷带不平直①及时和设计部门联系,确定底板接地网的网格尺寸;熟悉规范,正确选用跨接线,一般宜选用和金属母材材质相同的材料,其截面不小于100mm2(圆钢为Φ12以上,推荐选用Φ14mm)。②认真做好均压带、及引出线,其截面应为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钢材,引出线直接引向阳台金属扶手及铝合金窗的位置并作好标记,以便跨接。铝合金窗应有厚度不小于2mm的镀锌钢制跨接板引出,并且和铝合金窗接触良好。③先施工避雷带的支撑并调正,在把避雷带调直。避雷带宜选用Φ14mm镀锌圆钢5导线与电器连接铜导线接头未镀锡。多股导线连接未用端子。紧固件不是镀锌制品①对于沿海地区,铜与铜连接必须镀锡,未镀锡的应补做。②10mm2及以下的多股铜导线,宜用开口的接线端子,16mm2及以上应用套筒接线端子,压接后镀锡。③规范要求电气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必须采用镀锌制品,对于电气连接用紧固件,其平垫圈、弹簧垫圈必须配套齐全,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此规定6灯具安装成排灯具不整齐、高度不一致。灯具的金属外壳不做接地(无PE线)①成排灯具安装应先拉线定下基准再打膨胀螺丝,对于在吊顶上安装的灯具,应以吊顶的自然分格为基准进行定位。在安装过程中,要进行多次检查调整的过程,直至达到规范的要求。②对于灯具的接地的问题,规范上并无明确的规定,一方面应这样理解:灯具是电器,其金属外壳应与“PE线”可靠连接(对TN-S系统);另一方面,看设计要求,根据安装的场所不同设计者会有明确的规定,在施工中主要应根据规定严格执行6、监理工作流程6.1工作流程图6.2流程说明:6.2.1检查开工条件6.2.1.1施工图纸6.2.1.2施工合同(附业主批准的工程量清单和预算书)6.2.1.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2.1.4《开工报告》6.2.2场地移交承建商进场后,监理部组织进行设备房、控制室、电梯井道、电气竖井等场地移交,并填写《场地移交记录》。监理部向承建商发出正式《工程监理配合要求》,并要求其填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连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起报监理部审查。项目总监(代表)安排监理人员进行审查,审查应该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指引》的规定进行,并做好审查记录。6.2.3施工安装过程监理控制:按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原则,在电气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方面进行控制,协调和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要求的各项目标。6.2.4安装调试测试,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安装、调试、测试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指导,使其达到设计、规范等要求的功能和标准,并形成相应的安装、调试、测试记录和隐蔽验收工程记录。7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质量监控重点是抓好工序检查和物料检查,控制方法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包括物料订货前申报、工序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事中控制的主要手段为物料进场验证和有见证材料送检等。事后控制包括对物料和工序的验收、审查施工记录等。7.1动力工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7.1.1施工流程:主体结构施工时钢管预埋、预埋件安装(隐蔽验收)→装修前管内穿线→电缆敷设、母线安装→配电箱、开关箱、电动机、开关柜等安装→盘柜及二次接线→送电调试→运行→检查验收。7.1.2配管配线7.1.2.1外观检查(1)管材、线材等必须符合国家或有关行业标准,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2)产品的其他技术文件应齐全。7.1.2.2配管工程(1)暗配管的原则是:最近路线、最小弯曲、埋入深度不少于15mm;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高出基础不小于50mm,暗配管不宜穿过设备基础。(2)电线管路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裂缝现象,弯扁程度不大于管外径的10%,弯曲半径在明配管时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时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3)当预埋电线管出现下列情况时,中间应加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a、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时。b、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一个弯曲时。c、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二个弯曲时。d、管子长度每超过12m,有三个弯曲时。(4)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丝扣连接,管端的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二分之一,管接头应焊跨接线。b、暗配管可使用套管焊接,套管长度为管外径的1.5~3倍,焊口应牢固、严密。c、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5)电线管与设备的过度a、在干燥的房内,应从管口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管口应包扎严密。b、管口距地面不小于200mm。c、金属软管连接应用软管接头。d、金属软管应用管卡子固定。e、不得利用金属软管做接地导体。7.1.2.3配线工程(1)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截面为2.5mm2及以下多股铜芯线,单股铝芯线与电器的端子可直接连接铜芯线应镀锡。其余均应使用端子。(2)不同回路、不同电压、交流、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但照明灯具回路除外(多于8根),电压为65V以下的电力线路除外,信号回路应注意屏蔽。(3)同一交流回路必须穿一个管内,管内不允许有接头,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子内面积的40%。(4)各种管口均应有护口。7.1.2.4检查与验收(1)安全距离及安装间距符合要求。(2)管子弯曲半径符合要求。(3)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符合要求。(4)非带电金属新的接地良好,跨接良好。(5)油漆均匀,无损坏、脱落。7.1.2.5竣工文件(1)材料合格证。(2)安装技术记录。隐蔽工程记录。(3)试验记录(包括绝缘测试)。7.1.3电缆工程7.1.3.1电缆敷设前应做如下检查(1)电缆通道、井、管符合设计要求。(2)电缆型号、规格等符合设计要求。(3)电缆外观检查应无损伤、耐压等级符合设计。(4)有必要时对电缆的绝缘层、导线的截面做实测。7.1.3.2塑料绝缘的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缆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倍。7.1.3.3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并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7.1.3.4标志牌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入井内等地方,电缆应装设标志牌。(2)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始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字迹写清晰不易脱落。(3)标志牌的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7.1.3.5电缆的固定要求(1)垂直敷设或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米处加以固定;(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的首尾两端及拐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米处加以固定。7.1.3.6电缆进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做密封,应满足防水要求。7.1.3.7直埋电缆应有明确的标桩,在直线段每50米一个桩,在电线的拐弯,接头处进入建筑物处应设置标志桩,标志桩应有明显的方位指示,并应有准确的隐蔽工程记录。7.1.3.8高压电缆头的制作(交联电缆),应编制单独的施工技术措施;低压电缆终端头一般宜用电缆首套,当干包防潮锥时应密实、美观。7.1.3.9电缆头的接地线,电缆的截面小于等于120mm2时,接地线的截面不小于16mm2,在电缆截面大于150mm2时,接地线应不小于25mm2,接地线一般用镀锌铜编织线。7.1.3.10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截面小于等于120mm2时,接地线的截面不小于16mm2,在电缆截面大于150mm2时,接地线应不小于25mm2,接地线一般用镀锌铜编织线。7.1.3.11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应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7.1.3.12电缆工程的验收检查(1)电缆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应装设齐全、正确、清晰。(2)电缆固定、间距、弯曲半径、相序排列符合要求。(3)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的制作、安装应符合要求。(4)接地良好。(5)电缆终端的相色正确,电缆支架等的金属部件防腐层应完好,接地良好。(6)电缆沟内无杂物、盖板齐全。(7)直埋电缆路径标志,应与实际路径相符。路径标志应清晰牢固,间距适当,且应符合规范规定。(8)防火措施应符合设计。7.1.3.13竣工文件(1)直埋电缆的路径图。(2)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文件。(3)隐蔽工程记录。(4)电缆线路敷设记录。(5)电缆头制作记录。(6)试验记录。7.1.4硬母线安装工程7.1.4.1铜母线无出厂合格证或资料不全时不得使用、以及对材质有怀疑时应按:最小抗拉强度255N/mm2,最小伸长率6%,20℃时最大电阻率0.01777Ω·mm2/m,进行试验。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