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nneMoore国内研究摩尔诗歌与中国美学思想之渊源-钱兆明卢巧丹外国文学研究2010,vol3玛丽安摩尔是美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毕生爱好中国文化,有着特殊的中国情结。本文用大量文献资料,论证了她在探索现代诗过程中吸收了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中国美学思想。中国鸟虫走兽画让摩尔走出了欧美蔑视动物题材的阴影,“同伦勃朗画人物肖像一样一丝不苟”地去写她心爱的动物。“九只油桃”不仅用了中国题材,而且模仿伦中国的创造力,是美国现代派“中为洋用,推陈出新”的杰作1玛丽安摩尔是美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可能因为她的诗难译,国内评介不多。知名度远不及并肩开拓一代诗风的T.S.艾略特,庞德,威廉斯,史蒂文斯崇高的威望,威廉姆斯“我们的诗圣”艾略特称《摩尔诗选》“属于我们时代可数的传世之作”庞德,写信问摩尔要诗集或帮出诗集;史蒂文斯评论,“一丝不苟的精神”“自然,睿智,口语化”与中国文化渊源生前父亲进了精神病院,与哥哥在外公家和朋友喜欢中国瓷器或木器,大学选修“东方史”,师从乔治巴顿,儒道佛相辅相成工作后,伦敦大英博物馆“中日画展”,吸引“中国画家描绘的传说中的动物PlumetBasilisk-把哥斯达黎加水陆两栖蜥蜴比作中国龙NineNectarines-赞美爱吃油桃的麒麟纽约,开放,中国美术品汲取营养,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品形象,中国色彩CriticsandConnoisseurs-“明代工艺品,皇宫的黄脚垫”Peoples’ssurroundings-”中国雕花玻璃“Bowls-赞美中国雕花瓷器England-中国升华的智慧摩尔欣赏中国画最大收益不是在于采集了东方独特的花卉动物素材,而是接触了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美学思想早期写动物诗均为比喻,不是喻具体人物,就是喻某一类人1923大都市艺术博物馆中国画展转折,中国美术家“天人合一”美学思想及珍爱自然界每一棵草,每一个小动物的美学观为摩尔树立了表率,促使她“同伦勃朗画人物肖像一样一丝不苟”地去写她心爱的动物。1924Peter1931TheJerboa最早纯粹写动物的诗摩尔大胆吸取东方美学营养的另一个因素诗是诗友的示范1923秋威廉斯和史蒂文斯说分别抛出他们标新立异的现代派力著《春与万物集》(SpringandAll)和《风琴集》(Harmonium)威廉斯“ToHaveDoneNothing”探索“无为”精神史蒂文斯“ThirteenWaysofLookingataBlackbird”“TheSnowMan”蕴涵的禅宗精神摩尔评《风琴集》高度赞扬“中国式的神韵和技巧”杰出代表作“非洲跳鼠“”水牛”“美洲蜥蜴”她的这些动物不是人物的点缀和陪衬,而是不受人类支配,有独立生活习性,有血有肉的动物,时间关系-样板只能是中国画摩尔诗歌创新灵感来源中国艺术,“九油桃”是中为洋用现代派诗歌杰出代表作。论玛丽安摩尔诗歌的客观性-倪志娟,外国文学,2014May,vol3作为美国现代诗歌中主要成员之一,摩尔以其质地坚硬的诗歌引人注目一方面,她在个人生活上选择独身,在诗歌创作中选择独特的视角,主题,形式,以此确立自己作为写作者的个体自由和写作权威另一方面,她在诗歌中尽量避免私人经验的直接表达,她所设定的诗歌主体最大限度地祛除了“我”性,对客观世界表现了充分的尊重,这种客观的写作立场,使摩尔摆脱了一般女性作家所面对的身份认同难题,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的诗人,将自己写进了艾略特等人提倡的“非个人化”诗歌传统。从对诗歌的喜爱达至对作者本人的好奇几乎是大多数读者的天性。尽管摩尔诗歌的坚硬质地与内在封闭性总是抵制读者的好奇但是晦涩中混合的奇思妙想与摩尔为自己设计的卓尔不群的外形也不断激发读者探究她本人的热情:她的生平,她的性格,她的写作立场,她作为一名女性如何侧身于那些强悍的现代男性诗人群体中,赢得自己的诗歌声望。成为诗人之路:独身与获得诗人身份摩尔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好像并没有给她带来过多困扰,相反,为她免除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性别束缚和身份认同困惑,使她得到充分独立的空间,生活,精神,情感上不曾有个父亲引领她获得个人身份和社会角色,因此她不需要与父亲所代表的男性权威展开认同与背叛成长的游戏28岁(1915)开始,对诗歌兴趣固定下来,进入诗歌圈,毕晓普,艾略特,庞德,史蒂文斯,威廉姆斯时代是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革的时代,现代主义诗人群体在反抗传统同时亦对动荡的现实进行了表达诗人对于个体写作身份的困惑与探讨尤其深刻诗歌现代主义宣告了西方世界的抒情诗本身危机,后与达尔文,弗洛伊德,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同时发生-现代主义诗人在人格接替概念中重建破碎的抒情诗主体理性主体的破碎,传统抒情诗的镜像语言与依靠二元对立模式确立的写作立场崩溃摩尔选择独身,阻隔情感纠纷,对外在世界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与包容性:ToMilitaryProgress,ToaStrategist,Radical”许多评论家认为,摩尔作品中可以观察到现代主义如何与现代化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玛丽安摩尔诗歌的发言主体:祛除“我”性与写作权威的确立客观性立场:反抗的支点和自我防御的屏障摩尔的诗歌几乎不涉及经验的自我,诗歌很少使用第一人称“我”或带有性别身份认同的“她核心地位的是诗歌的主题,理念,以及诗歌形式威廉姆斯评价,摩尔的激进主义属于诗歌的激进主义成功将诗歌与“主体”相分离,这种分离基础上,摩尔通过对写作过程的高度掌控来展现她主体地位和写作权威敏锐的视觉,细致的观察,愉悦与兴趣,精确性与想象,写作者清醒,旁观的立场,玛丽安摩尔诗歌的主体:“客观对应物”艾略特指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无限丰富的蕴含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用一组实物,一个场景,一连串的事件,用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诗人找到准确的客观对应物,就可以利用这些事物达到自己的意图。诗集《观察》(Observe)客观对应物不同类型玛丽安摩尔的客观性:将自己写入大写的“非个人化”传统艾略特等人开创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无疑构成摩尔写作的一个大背景(TerryEagleton对诗歌运动精辟论述:现代主义诗人面对的是一个业已丧失集体信仰并堕入漫无目标的个人主义的无秩序中产阶级自由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全部丧失来“信用”所谓理性或进步等概念已经枯竭,情感经过浪漫主义运动后,亦变得可疑。在浪漫主义诗学中,个人主义或个性化达到了顶峰,作家的天才,创造性,主观自我等被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诗歌成了“情感喷射器”,诗歌语言充满柔情与滥情,陈腐不堪)为纠正烂漫主义诗人毫无节制的个性表达,情感宣泄,艾略特提倡建立大写的,“非个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有理性的秩序,个人作为有限的存在,必须自觉融入传统之中就诗歌创作而言,艾略特反对诗人在诗歌中直接抒发感情,反对诗人在诗歌中的在场,提倡用间接手段表达情感,将个人情感当作创作素材,诗不是放纵感情和个性,而是要回避感情和个性;诗人必须随时不断的放弃当前的自己,归附更有价值的东西,不断消灭自己的个性,意味着诗人创作过程中要与自我进行适度分离,这种“非个人化”理论,对于浪漫主义诗歌起到了很好的纠正作用,“这样一种‘无我”的艺术观,几乎诗战斗的’反浪漫主义的‘将注意焦点投射于诗,而非诗人的本身一方面是对浪漫注意的,抒情的,私人化的自我的离弃,另一方面是诗歌写作者专制性权威的建构,两者不和谐音几乎是现代诗歌最鲜明的特征在上述背景下,摩尔迎合了艾略特等提倡的诗歌方向,努力将自己写入这个大写传统,同时,也有意识的同艾略特等人开创的阳刚之气的诗歌风格对抗,努力保持自己独立性,在个人化与非个人化之间达成一种辩证的统一摩尔通过专断的选择诗歌主体,诗歌主体,设计诗歌形式等手段彰显自己的写作权威和主体性但她所设定的诗歌发言者和诗歌主体又最大限度地祛除了“我”性,因而她的诗歌主体,诗歌发言者与作为诗人的摩尔形成了一种对立,以其无“我”性限制,削弱了写作者权威性,避免了诗歌中出现经验性的自我,使诗歌呈现最大可能的客观性这体现了摩尔的野心-希望摆脱个体的,尤其作为一名女性狭隘的经验自我,写出具有普遍意义诗歌从摩尔的诗集《观察》中诗歌分析可以看出,摩尔诗歌主体居于泛指意义,喜欢描写一个普遍的类或一种无机的客体例如,《致军事进步》《致一个蒸汽压路机》《致一位战略家》《致一只理应获奖的鸟》设定发言对象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是一种冰冷的客观物体,即使是战略家,也不是一个具体的谁,而是某一种人格类型的象征。转换视角。《婚姻》,以客观描述开始,婚姻可能具有歧义,夏娃亚当的特征,婚姻之神致辞,婚礼描述,亚当夏娃的对话,失败婚姻的特征,正确婚姻教益,叙述视角多次转变,不断呈现的场景,含蓄表达她对婚姻认识,却阻止了携带自我经验的绝对观念的出场。摩尔对待情感的表达,是克制的,有一种女哲人似的质朴和谦和正如《沉默》中所写,最深的情感总是在沉默中显现;/不是沉默,而是抑制着。“《情感和精确性》摩尔开头就提出:“最深的情感——我们有理由去了解它——倾向于表达不清。摩尔认为“任何对其作品是否能被很好地接受的顾虑都会腐蚀效果”摩尔的语言常常有说明书或者教科书似的客观性,她冷静而又果敢的叙述保持着一种始终不变的节奏,尽管她终身都在修订她的诗歌——删减一些词句,调整句式的长短,修改音节等——但她节奏干从未改变,加上无处不在的引语,抽象,晦涩的用词,使她的诗歌如同一种“充满了技艺”的创作,是词语的一种建构摩尔的诗歌还有一个非个人化的特征是她的诗歌祛除了时间感,她设置的时间点永远是当下不同时代的读者总是能从她的诗歌中这种当下的设置找到深刻的认同感对客观性立场最顽固的坚持,构成了玛丽安摩尔诗歌的力量MarianneMoore,PoetofAffectionPamelaWhiteHadasinthisbooktriedtocharacterizethestyleofMarianneMoore’sliteraryproductionsasmotivatedbyanumberofintents,primarilysurvival,conversation,discovery,andselfhood.Onthesubjectofself,Moorequotes:”Theselfdoesnotrealizeitselfmostfullywhenself-realizationisitsconsciousaim”Shesays”inconnectionwithpersonality,itisacuriosityofliteraturehowoftenwhatsaysofanotherseemsdescriptiveofone’sself.HerobservationsonRobertAndrewParker“afantasistofgreatprecision”,givingus“masterpiecesofconstructionplustexture,togetherwithapassionforaccuraciesofbehavior…forwhomsmallthingscouldbegreatthingsMarianneMoorecontinuallydiscoversherselfinwhatshelooksatManyhaveremarkedthattheconversationandtheartofMarianneMoorewerestrikinglysimilarintheirprocedures,persuasive“threeforemostaidstopersuasion”ashumility,concentration,gustoHumility:itisimpossibletobeoriginalexceptastheresultofdeepandhonestfeelingConcentration:”impassionedexplicit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