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型的“十二五”迟福林“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规划纲要》一、“十二五”:历史转型的关键5年总的判断:(1)“十二五”是承接前30年与后30年的关键5年;(2)“十二五”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5年;(3)“十二五”是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5年。1.我国发展阶段的历史性提升“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规划纲要》(1)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发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2)开始进入发展型新阶段的基本判断表:生存型阶段与发展型阶段的结构特征消费结构特征经济结构特征社会结构特征生存型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温饱为特征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是整个消费需求的主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比较高,工业、服务业的比例较低,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要求程度低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农业,社会贫困发生率较高,社会分化不明显发展型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消费需求多样化,基本物质需求比例明显降低农业比例较小,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程度较高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由于市场和分工的拓展,社会群体开始分化表:发展型阶段的基础性标志判断标准判断指标指标参考值我国首次达到参考值的时间(注1)2008年指标实际值(注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1100美元(2002年)3266.8美元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低于50%39.4%(城镇,2000年)49.1%(农村,2000年)37.9%(城镇)43.7%(农村)产业结构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不超过15%;第三产业比不低于40%14.1%(第一产业,2001年)45.2%(第二产业,2001年)40.7%(第三产业,2001年)11.3%(第一产业)48.6%(第二产业)40.1%(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低于50%50%(2000年)39.6%城镇化城镇化率不低于40%40.53%(2003年)45.68%(3)发展型新阶段与人的自身发展——人的自身发展成为发展的核心目标;——公平与可持续成为人自身发展的本质需求;——公平发展与可持续增长互为条件,相互促进。2.我国社会突出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规划纲要》(1)主要矛盾不变与突出矛盾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阶段性特征;——社会需求及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过程。(2)生存型阶段私人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经济发展水平低(2002年人均国民收入1100美元);——需求层次低:首要目标是温饱;——结构指标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3)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到来——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公共服务政府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4)公共产品短缺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经济持续增长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公共治理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3.我国发展导向的历史性转变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政府工作报告》(1)由对物的追求向人的自身发展追求的转变——人的自身发展与发展型消费需求;——人的自身发展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专栏由对物的追求向人的自身发展追求的转变同以往相比,当前全社会的发展型消费支出明显超出生存型消费支出。人的自身发展引发的发展型消费需求,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近些年的实践看,在人的自身发展得不到有效解决、发展型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继续把改革政策的重点放在刺激物质产品供给上,不仅容易造成生产过剩危机,还有可能引发某些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在发展型阶段特征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只有以人的自身发展为重点,尽快释放发展型消费需求,才能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活力和动力。“十二五”时期的改革,就是要围绕人的自身发展进行体制创新,由此释放13亿人的发展型需求,促进向消费大国的历史性转变。(2)由经济总量导向向国民收入导向的转变——经济总量导向与私人产品短缺;——国民收入导向与公共产品短缺。专栏由经济总量导向向国民收入导向的转变释放和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追求。这些年,我国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消费率持续走低,主要矛盾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严重不合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严重制约了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提升,关键在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发展导向由经济总量转向国民收入。(3)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释放13亿人的发展型需求对公平分配提出新的要求,我国已到了“不分好蛋糕就做不大蛋糕”的历史新阶段;——要分好蛋糕,突出的矛盾在于国富优先的改革导向;——国富优先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扩展经济总量、反贫困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效。专栏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国富、民富都十分重要。但问题在于,长期追求国富优先的增长,会使国家生产力增长优先并快于民众消费能力的增长,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坚持民富优先的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能逐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能有效提高消费率,从而明显提升国家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新阶段“民富优先”有利于实现“民富国强”的大目标,使13亿人的发展型需求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巨大推动力。二、“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趋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规划纲要》总的判断:“十二五”是我国改革发展实现历史转折的关节点,也是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历史起点。它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关键五年;是打破行政壁垒、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五年;是推广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五年。“十二五”时期的基本趋势是:初步形成消费主导趋势下的转型和改革;初步形成城市化趋势下的转型和改革;形成低碳经济趋势下的转型与改革;形成基本公共产品短缺趋势下的转型与改革。1.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规划纲要》(1)未来5年中国消费率将提高5~10个百分点,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格局今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提升消费率的历史拐点。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的城市消费开始进入以汽车和住房为主的重要阶段。(2)未来5年中国将以收入分配改革为重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估计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将使最终消费率由现在的48.6%提高到55%左右;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5.6%恢复到50%,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经济格局。2.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工作报告》(1)城市化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化率不低于55%,中国现在是47.5%,低于工业化进程大概10个百分点左右。(2)未来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这对中国形成消费主导的新格局将起到重要作用未来5年,2亿农民工市民化将会有重大突破,由此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7%提高到55%左右。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曾指出,2005~2008年中国2.4亿流动人口的消费量相当于创造一个德国2007年的消费总量。如果未来5年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国在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至少有7万亿元人民币,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中国每年10万亿的出口。3.由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工作报告》(1)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不仅是挑战,更是一次机遇(2)“十二五”需要把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耗总量挂钩,在能源量消耗指标下来控制经济速度2004年国家能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标准是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是24亿吨标准煤,但2007年就将该目标修改为27亿吨标准煤。而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实际将达到32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的14.5亿吨增加1.2倍。(3)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推进相关改革包括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碳交易体制机制建设等。4.公共产品短缺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规划纲要》(1)充分估计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对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作用——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是建设消费大国的重要举措;——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投资于人,对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建设创新大国具有决定性影响。(2)未来5年中国将加大公共投入,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未来五年,中国政府的公共教育投入就将高达9万亿人民币。(3)未来5年中国在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将进一步开放教育、医疗等中高级要素市场,由此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三、“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创新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规划纲要》1.实现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型(1)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非改不可——以追求GDP总量为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土地批租和重化工业项目为重要特点;——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2)政府转型决定“十二五”改革全局——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关键在于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在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中的基本责任;——解决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关键在于确立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解决公共治理建设滞后的矛盾,关键在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3)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中央与地方公共职责分工体制;——推进行政区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行政体制范围内三权分设的改革。(4)以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