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平在红河州第七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红河州胜利实现“十一五”目标,阔步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总结州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州委和州纪委,选举我州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动员全州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宜居的自治州而奋斗。一、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成绩显著的五年州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州委团结带领全州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受重大考验、战胜严峻挑战,全面完成了州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谱写了推动红河发展的新篇章。加快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州生产总值从308.53亿元增加到650.42亿元,财政总收入从78.35亿元增加到160.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4.99-亿元增加到61.2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1倍、2.05倍和2.45倍。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加大。全州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坚持实施“大项目促进大建设、大建设推动大发展”战略,始终保持高强度投入、快速度建设之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先后建成和完善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重点基础设施,有效缓解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建成了平锁、蒙新、新河高速公路,弥泸师、个屯高等级公路,红元、蒙屏、元红、冷清4条二级公路,积极推进石蒙高速及元绿、蛮金等二级公路建设,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0公里,居全省第二位;玉蒙、蒙河、云桂(红河段)3条电气化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在建铁路建设里程达350公里,占全省在建总里程的五分之一。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建成黄草坝、黄连山等水源工程,对全州中小型以上病险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水利化程度达65%。能源建设扎实有效,电力总装机突破400万千瓦,产煤能力跃居全省第二位。供电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供电、通信保障能力大为增强。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州域“五个层次”的城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逐步形成,蒙自撤县设市,全州城镇化率达35.8%,滇南中心城市城镇化率达68.2%。推进产业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6:52.9:28.5调整为16:53.1:30.9,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优调快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粮食生产连续八年获得丰收,“8311”行动计划、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信红河产业园建设、山区综合开发、中低产林改造、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等有效实施,形成了23个种植规模10万亩以上的特色农林优势产业,共计800多万亩。实施大企业战略,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加快工业集群式发展,红河、弥勒、建水、泸西四大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素质得到提升,一批既能增加产值,又能有效降低能耗的项目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州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7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53亿元,增长了1.3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城乡商品市场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连年保持高位增长。交通运输、邮政通信、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服务业发展较快。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业培植力度加大,景区、景点设施建设势头强劲,旅游二次创业步伐加快,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增强,接待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23.5%,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9%。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五年累计投资171亿元,开发面积达1070万平方米,城市房地产业已成为新的支柱。建成了一批以运输、货场、仓储、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项目,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形成。2010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十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全州综合改革试点、新一轮国企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个旧国家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远统筹城乡发展省级试点快速推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实现重大突破。国内区域合作不断深入,桥头堡建设全面展开,国际大通道和对外合作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昆河经济走廊、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内经济技术合作继续扩大,与滇中城市群、泛珠三角地区、川渝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更趋紧密,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拓展,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生态建设富有成效。“七彩云南·生态红河”保护行动广泛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大力实施林业“8631”工程,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3.9%。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实现了补大于占。矿产资源管理、地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取得新进展,红河、南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倡导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实现。推进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施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战略,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提质提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民族文化强州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州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农村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增强。哈尼梯田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继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全州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66万个。覆盖全州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53.31万城乡困难群众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养老、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加快发展。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84%,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群众受益面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兴边富民”、边疆解“五难”、布朗族(莽人)综合扶贫等民生工程成效显著,五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05万人。五年间,全州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27.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平方米,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各族群众得到的实惠逐年增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团结和谐的局面更加巩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支持人大、政协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能。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党外人士和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保持了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有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发挥。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州工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加快,量刑规范化、清理执行积案、犯罪嫌疑人财产调查等取得成效。建立健全了重大社会决策、重大项目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预警和“以奖代补”矛盾纠纷调解等机制,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诉求渠道。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边防建设,爱民固边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全面开展禁毒和防艾工作,开远雨露社区戒毒模式成为全国亮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状况好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建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学习杨善洲等活动,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完成了县市、乡镇两级换届,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得到提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妇女干部,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振兴等重点工程取得实效,人才总量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提高。积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充分保证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全面加强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探索了基层党建“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支部建在协会、党建互助等新模式,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增强,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加大了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党的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回顾过去的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过去的五年,是奋进、创新、攻坚克难的五年。红河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都是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全州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中创造的;是历届州委打下的坚实基础的承接和延续。在此,我代表六届州委,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州单位,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为推进红河新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五年来,我们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特大干旱等考验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确保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必须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始终坚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州情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州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工业化转型迫在眉睫,资源环境约束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城镇化水平亟待提高,“三化同步”协调不够;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尚未消除,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社会管理面临新压力,和谐社会建设面临新课题;党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