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热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历史热点热点一:中国梦——中国近现代重要社会转型期与战略机遇期近代以来,强国梦、复兴梦是中国几代人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中国梦”。“中国梦”在现阶段就是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是最得民心、最为壮丽、最有前途的正义事业,这一事业同普遍民众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贯通。[相关链接]一、中国梦与中国近现代重要社会转型期1.在辛苦求索中追寻中国梦近代以来,西方用“坚船利炮”,击碎了“居天地之中者”的“天朝上国”幻梦。自此,旧中国就处于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积贫积弱、满目疮痍之中。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列强虎视眈眈,视中国为嘴边肥肉,肆意侵凌,割地赔款,中华民族被逼到亡国灭种的悬崖边上。在沉沦中积聚着崛起的力量,百年屈辱,百年渴望。当中华民族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千年未有之强敌”,承载着“救国之任”“强国之梦”,无数中华儿女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争、求索与追寻。从魏源、林则徐到康有为、梁启超;从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到五四运动的慷慨激昂;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到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到处都有中华儿女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慷慨前行。2.向中国梦的目标迈进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就担负起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民主政治建设开始启动;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人民开始迈向盼望已久的强国梦。3.越来越近的中国梦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人民生活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为进一步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奥运会、世博会、神舟飞天,革命前辈苦苦追寻的百年梦想正在一一得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1)对内改革: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2)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二、中国错失的战略机遇1.鸦片战争后,中国错失战略的机遇19世纪中叶开始,借助近代科技、工业革命而强盛起来的欧美国家大规模东侵,企图把全世界纳入其殖民统治范围,东亚的中国和日本同时成为欧美侵略对象。此时,中日都处于封建社会末世。面对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亡,日本采取变革措施——“明治维新”,使其迅速成长为东亚强国。中国清王朝面对世界大潮,实行的是“中体西用”,不愿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2.辛亥革命——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第一次在中国建立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并开启了民智。虽然中国这场并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迟到了300年,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辛亥革命虽然革命成功,革命成果却被窃夺,中国不但未能抓住辛亥革命成功带来的战略机遇,反而陷入新的混乱,国无宁日。3.“文化大革命”部分错失战略机遇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化加速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日、韩、新、马、泰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所谓“四小龙”“四小虎”,形成经济发展的“雁阵”,经济迅速崛起。此时的中国,在经历过两个五年计划,战胜了三年困难时期后,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起飞条件。但是,此时中国判断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甚至是日益临近,对国内阶级斗争的严峻性也进行了不适当的估计,建国后积累的国力被错用。其结果是,中国部分错失了战略机遇期,反而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热点二:关注民生——聚焦三农与构建和谐社会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政治统治的重大问题。每年的两会热点之重就是民生问题。2013年4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保证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年底前将国有、集体企业等“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基本完成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落实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的政策。[相关链接]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老子主张“无为”;孔子提出“仁”,主张以德治民;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等及其实践活动。2.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活动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3.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①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②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③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④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失误:①“三面红旗”: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四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重视规模和速度。③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场浩劫,“文革”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一个错误,党的指导思想出现“左”倾错误。④五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3)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关注民生,聚焦“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稳定之基,“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截至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10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10个文件的主题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近现代西方关于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说”。(2)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3)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重视民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落后,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热点三:承古萌新——文化强国与科技兴国战略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了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张晓兴、王亚平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汇对接,王亚平在太空精神授课,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研究,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价值实现;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引领的管理变革。高考命题关注社会现实,科技创新也是新课改形势下时考时新的热点问题。[相关链接]一、承古萌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作用。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首先要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2.从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1)《老子》思辨哲学应用于现代哲学、《孙子兵法》应用于商战、“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朝鲜、日本等影响很大。(2)儒家强调自我修持的哲理;道家重视天地之道的自然。这两者都是中国文化自身的创造力,同时强调勤奋、独立自主、与世协调的能力。(3)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4)从宋到明,中国文化凝聚为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这些发展都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力。(5)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6)《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斋志异》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7)启蒙运动中,伏尔泰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伦理、人性观念、社会法则等加以综合研究,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3.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主张(1)一战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较彻底批判了封建传统文化。(2)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科教兴国——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大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中央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教兴国战略,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传承,又体现了作为执政党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早在西汉时,我国劳动人民就已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很快被应用推广。纸的发明为欧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3)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4)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为他们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2.新中国科技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都展示了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3.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事业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等。4.近代世界科学技术(1)物理学成就:从经典力学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这一过程呈现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一方面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2)生物学成就:经历了从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3)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热点四:深化改革——体制创新与思想解放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