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3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P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p3实践性、科学性、阶段性(或革命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p5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p5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6.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p5(简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7.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5(简答)(1)这个问题是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最终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它贯穿于人类哲学史的始终;(2)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P7辩证唯物主义所指的运动是一个极其广泛的哲学范畴,包括宇宙发生的一切运动与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到思维的活动。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物质运动同空间、时间是不可分割的。9.空间是表征事物的广延性、结构性和并存性的物质存在形式(多选)p7广延性、结构性、并存性。空间特点是三维性。时间的一维性10.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p9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p12(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辨析)B、事物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辨析)12.试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p13(论述)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16(简答)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自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二是矛盾及其各个方面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三是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关系表现为:第一,它们互相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没有脱离个别的一般,也没有脱离一般的个别。第二,它们互相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只是概括了同类矛盾的共同本质,并非把矛盾的特殊性包括无遗,个别不能完全进入一般之中。第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特定场合、特定时间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14.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p1815.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p211)真理的二重性(多选、辨析)绝对性和相对性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简答)3)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简答)16.4)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应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论述)(1)真理的定义(2)马克思主义的定义(3)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17.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p23(多选)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既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形式和自己特殊的规律。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意识形态与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有可能是比较先进的。第三,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四,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8.意识形态的作用p23(辨析)意识形态的作用具有两种不同性质:①促进社会的发展,②阻碍社会的发展。19.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p27(简答)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特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解决。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28(简答、论述)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21.试论执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p28(简答、论述)2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p32(辨析)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一方面考察,它总是具有各种形式的劳动,从另一方面考察,它总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性质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性质相同的抽象劳动,形成性质相同的商品的价值。23.价值规律的含义p3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是商品的价格由价值为基础;三是商品交换根据价值对等的原则,实行等价交换。24.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p36(辨析)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成为偶然的现象,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成为经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因为:一是价格的上下波动虽然偏离商品价值,但始终围绕商品价值波动,以它的价值为轴心;二是从个别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但从全社会看,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三是从长期看,价格离开价值的涨落相互抵消,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辨析:商品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违背了价值规律(×)辨析:商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25.价值规律的作用(多选、简述)调节作用、促进作用、分化作用26.资本的划分p37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7.简释资本循环及其过程p41(简答)资本循环:生产企业的投资不间断地由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过程,从而又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以货币为内容的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第二种形式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内容的生产资本形式,第二种职能是在车间里生产出商品,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第三种形式是以商品为内容的商品资本形式,第三种职能是把商品售卖出去,从而收回成本并把商品价值的增殖实现为利润。28.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p42(辨析)资本周转是指生产企业的投资,经过一定期间的反复循环,又回到生产经营者手中的运动。第一,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的联系:当资本循环不是循环一次就停下来,而是一次接一次地反复进行时,就是资本周转。第二,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的区别:资本循环反映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其行驶的职能;资本周转则反映资本运动的时间、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辨析: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转的行驶,两者并无区别(X)29.剩余价值转化为剩余利润p46(结合p37,简答)利润和剩余价值都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部分,把它看作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就叫剩余价值;把它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就叫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实质;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它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不是劳动的产物。30.垄断额竞争的关系p51(多选、辨析)31.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p5732.列宁晚期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p6233.列宁晚期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考p63(简答)34.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线索和阶段p6435.邓小平南方谈话在理论上的贡献p65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69(十八大报告)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70(论述)38.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p71(简答、论述)3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83(论述)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应当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相对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更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特点是生产力“不发达”,(略加阐述)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尤其是落后的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的水平。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第五,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才能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40.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85(论述)4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p92(简答)4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p92(简答)43.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p94(简答)4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p1024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p107(结合p102、p57论述)第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只有首先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就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才得以实现的。第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特殊性质。如果社会主义不具备民主政治的特征,就是不完全或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七大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明确地规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缺一不可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必须具有的本质特征。如果一种社会制度自称为“社会主义”,但它却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那这种社会主义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或者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第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是防止国家权力脱离人民群众、蜕化变质的根本途径。如果没有广泛而切实的民主,就谈不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