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汇总省份朝代体裁题目作者主题问题数量分值大纲唐诗律诗落叶修睦注咏物诗2个8分安徽宋诗绝句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写景诗2个8分重庆金词小令鹧鸪天预报王寂思乡诗2个6分天津宋诗绝句野菊杨万里咏物诗3个8分江西宋词中调江城子秦观惜别诗2个8分江苏宋词小令梦江南温庭筠闲适诗3个10分湖南唐诗绝句度破讷沙李益边塞诗2个6分广东元诗绝句余杭四月白珽写景诗2个7分湖北唐诗绝句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写人诗2个8分山东宋诗绝句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思乡诗2个8分福建宋词中调望江南李纲写景诗2个6分四川元诗绝句子规曹伯启思乡诗2个8分辽宁宋诗绝句初见嵩山张耒写景诗2个11分题目特点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以主观题为主;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盘点三、选材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是融会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立题的,但是许多考生对古代诗歌鉴赏似乎还不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甚至全然牛头马嘴,因此这里试图采用由分而总的方法,帮助考生提高基本的鉴赏能力。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手法。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考纲陈述】能力层级为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主要内容、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分为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人公)。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江雪》中的渔翁)。(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咏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等)。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称之为“意象”。(3)事物形象是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如《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诗人往往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鉴赏人物形象知识概说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观猎》中将军的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怎样鉴赏(分析)人物形象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案一: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答案二: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答案三: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不是本诗的表现正解:答案由三个部分构成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之“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孤独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世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概括特点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给你技巧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3、这表现了她的天真、活泼和勇敢的一面。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概括特点(二)注意细节、动作﹑心理等的描写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答案: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形象: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士形象。形象特征:前四句写环境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后两句写西邻对他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他的潇洒。形象意义: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注意环境描写寻陆鸿渐不遇皎然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寒冷、寂静在寒冷寂静的天地里,渔翁不怕天冷雪大,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单,形象却显清高超脱。这个清高超脱的渔翁形象,实际上这就是诗人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的写照。《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①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抛掷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被埋没。③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形象的总体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细节等,把握人物特征。3、注意环境描写。小结: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1、什么形象(概括形象)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3、形象的意义(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常见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注)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