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洪杰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是肩部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形成关节囊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国际上一般称为冻结肩(frozenshoulder)、五十肩,多发于40岁以上,5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女多于男(约3:1),左肩多于右肩,部分患者为双侧。同年龄组中,患颈椎病、糖尿病、肺病、心脏病者高于健康人。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属于中医的“肩痹”范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特点而有“漏肩风”、“肩凝症”、之称。肩关节周围炎1872年法国医生杜坡莱(Duplay)最早命名了“肩关节周围炎”。1934年美国医生考德曼(Codman著名肩关节外科专家)把肩痛伴肩关节功能障碍者命名为“冻结肩”。“五十肩”的命名是日、韩医生提出的。《针灸甲乙经》(公元215-282年)中记载了“肩胛周痹”“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比西方早了1500多年。在明清期间命名“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提出了中药外用熏熨、辨证内服、针灸、推拿按摩、练功法等系统疗法。近年来国内治疗日趋系统化、规范化,提出了针灸、推拿、封闭、理疗、功能锻炼结合治疗,使肩周炎在早期得到治愈,使中晚期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治愈。肩关节是由肩肱、肩峰下结构、肩锁、肩胸、胸锁等7个关节结构构成的多关节的复合体,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受力复杂,较易劳损。应用解剖前屈:90°后伸:45°外展:90°内收:45°肘达前正中线内旋:70~90°外旋:30°上举:180°环转活动:360°肩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老:基本因素-骨、软组织退变(五旬左右,营卫渐虚)50岁左右及老年人,显然与老年性关节退变有关。静:首要因素-锻练少、劳动少(习惯偏卧,压迫筋脉)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常可继发肩周炎。伤:外因诱因-闪挫、职业、累积(急伤或慢性疲劳)闪搓外伤(上肢软组织损伤,或肩、肘部骨折)使肩部活动减少者多发病。寒:诱因外因-环境和体质(局部风寒湿)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冒雨受寒,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侵袭是肩周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任何导致气血运行阻滞不畅(不通或不荣)的因素-肩胛周痹肩痛日久,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和不荣,以致患处肿胀粘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废用而不能举动-肩凝症。发病因素:老、静、伤、寒①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②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③渗出物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冻结”。病理生理肩周炎还常常继发于肱二头肌健健鞘炎、冈上肌健炎肩峰下滑囊炎。某些患者与感染性病灶或免疫及内分泌功能有关。凝结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囊内的疏松部位发生粘连,肱二头肌肌腱和腱鞘也发生粘连;随后粘连部位纤维化导致了挛缩,关节囊的皱褶互相粘连而消失。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冻结期:除关节囊严重挛缩外,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退行性变加剧,滑膜充血、增厚、组织缺乏弹性。临床上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孟肱关节活动受限达高峰。解冻期:经半年至1年的冻结期后,纤维化后的各个组织重新塑形,肌腱改变了其在骨质上的附着点,挛缩的组织由于病理性的撕裂而恢复其原有长度,表现为肩关节功能的逐步改善,疼痛缓解。病理和临床分期:中医学认为,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与筋脉气血阻滞有关患处肿胀疼痛,—粘连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五旬之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老化劳损闪挫寒伤筋脉气血阻滞肩痹病因病机临床特征为肩痛夜甚、关节僵硬、运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如睡眠、穿衣驾车)和工作。临床过程各不一致,但所有患者都能自发性终止。有的数月后好转,有的需数年,常不能预测。临床表现肩周炎临床表现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刺、灼、冷、酸、胀),自发痛(重:剧痛难耐;中:剧痛可忍;轻:轻微疼痛)和活动痛,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可伴肌萎缩,疼痛反而减轻。初病时肩部痛,并可向颈部和上臂、前臂放射,手指无麻胀痛。日轻夜重,或因痛难寐,患肢畏风寒。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举、前屈、后伸、内、外旋等动作均受限制。病情迁延日久,常因寒湿凝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疼痛反而减轻。症状特点(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①太阴经证: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②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外侧肩髓、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③太阳经证: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处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经络辨证1·基本治疗治则:温通经络、化瘀舒筋;针灸并用,补泻兼施治疗方法以肩关节局部阿是穴取穴为主。肩髃(肩髎)臑俞(肩贞)条口透承山阳陵泉中平(足三里下1寸)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基本处方局部近取肩髃、肩髎、臑俞、肩贞,针刺补法并加艾灸,可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止痛;远取条口透承山、阳陵泉、中平,泻法加灸,能化瘀舒筋,通络止痛。太阴经证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后溪、大抒、昆仑操作:加减: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或走罐;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肩周炎治疗(1)颈肩松按摩膏以金秀瑶族古方为据,配伍大瑶山纯天然珍贵草药精华,精炼成膏,通过按揉于肌肉劳损之处,能有效疏通经络血脉,舒缓肌肉疲劳感和紧绷感,减轻肌肉酸痛不适,给受损的软组织最温和的养护!(2)刺络拔罐:对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皮肤针中强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肤微微渗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较深者可用三棱针点刺2-3针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络通。每周2次。(3)穴位注射:在肩部穴位注射当归、川苔、元胡、红花等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l注射液,每穴0·5m1。如压痛点广泛,可选择2。3个压痛最明显处注射。(4)磁疗:有用于急性疼痛的动磁场和治疗慢性疼痛的静磁场,磁场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加速炎症渗出物的消散,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效果。其他疗法肩周炎围针疗法1.针灸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也已经证明针刺可使外周血液中的致痛物质,如5-羟色胺、钾离子、组织胺等的浓度降低,还可影响前列腺素、环一磷酸腺贰等的变化,从而提高痛阈和针效。但必须明确诊断,排除肩关节结核、肿瘤、骨折、脱白等其他疾病,并与颈椎病、内脏病等引起的牵涉痛相区别。2·把握针灸治疗时机,病程越短效果越好。对组织产生粘连、肌肉萎缩者,应结合推拿治疗,以提高疗效。3·注意肩部保暖,避免风寒侵袭。4·自主锻炼和被动锻炼是配合针灸治疗、早日恢复肩关节功能不可缺少的环节。必须强调适当进行肩部功能练习,每日做2~3次“爬墙”活动(患者面向墙直立,两手上举,沿墙壁慢慢向上爬动)。按语拜佛、瑜加、放风筝1.鐘擺運動:身體前彎,對側手扶於一固定物上,患側手自然下垂,有如鐘擺,以前後、左右、順時鐘、反時鐘等方向之擺動各十次2.爬牆運動面對牆壁,將患側手指沿著牆面漸漸向上爬(圖三之一)。側對牆壁手心朝上,將患側手指沿著牆面漸漸向上滑(圖三之二)。3.甩手轉圈運動雙腳前後站立,患側手臂放鬆,自然甩動兩下,向前轉一圈,再自然甩動兩下,向後轉一圈,如此連續做十次(圖四之一、之二)。4.肩關節內轉與外轉運動一條毛巾置於身後,右手上左手下,同時將此毛巾在背後上下拉動十次(圖五之一),再換左手上右手下,上下拉動十次(圖五之二)。5.肩胛骨加強運動站立,雙手交叉置於頭後,手肘儘量向後張開(圖六之一),再向前置於頭部兩側(圖六之二),重複運動。6.肩關節內轉伸展運動將患側手臂置於身後,儘量向上至對側肩胛骨處,若不能達到,則以對側手幫忙向上抬高,慢慢做內轉伸展運動(圖七)。7.肩關節外轉伸展運動將患側手抬起,經由頭部後面慢慢滑動至對側的耳朵,甚至嘴巴,做外轉伸展運動(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