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由于多层砌体房屋具有整体性差,抗拉、抗剪强度低,材料质脆、匀质性差等弱点,因此不仅要满足承载力,且要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一、砌体结构的一般构造要求(一)材料强度等级要求砌体所用块材和砂浆,主要应依据承载能力、耐久性以及隔热、保温等要求选择,同时结合当地材料供应情况,按技术经济指标较好、符合施工条件的原则确定。《砌体规范》规定,5层及5层以上房屋的墙,以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砖采用MUlO,砌块采用MU7.5,石材采用MU30,砂浆采用M5。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对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所用材料应符合表6-5-1的规定。(二)截面尺寸要求(1)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mm;(2)毛石墙的厚度不宜小于350mm;(3)毛料石柱较小边长不宜小于400mm,当有振动荷载时,墙、柱不宜采用毛石砌体。(三)支承长度要求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四)连接锚固要求(1)支承在墙、柱上的吊车梁、屋架及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的预制梁的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的垫块锚固:1)对砖砌体为9m;2)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7.2mo(2)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3)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应与山墙可靠拉结。(五)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的要求(1)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2)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六)设置垫块的条件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1)对砖砌体为4.8m;(2)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3)对毛石砌体为3.9m。(七)设置壁柱的条件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1)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的砖墙为4.8m;(2)对砌块、料石墙为4.8m。(八)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1)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6-5-2采用。(2)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3)采用装配式有中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4)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阁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于长纵墙,可只在其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于横墙可只在其两端各l/4范围内设置(l为横墙长度);5)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士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6)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或2φ6钢筋,钢筋网片或钢筋应自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m,如图6-5-1所示;7)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8)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9)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0)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3)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2)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3)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的一般规定(一)房屋层数和高度的限制大量的地震灾害表明,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愈多,高度愈高,破坏的程度和概率就愈大,因此《抗震规范》规定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6-5-3的规定。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6-5-3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砖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对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可按表6-5-3的规定采用)。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二)房屋的高宽比限制为保证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要求房屋的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6度、7度时不大于2.5,8度时不大于2.0,9度时不大于1.5。在计算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时不把走廊宽度计在内。当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高宽比宜适当减小。(三)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限制为尽量减少纵墙的出平面破坏,《抗震规范》规定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表6-5-4的要求。(四)房屋局部尺寸限制对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制值,应符合表6-5-5的规定。(五)房屋结构体系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对于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非常重要,选择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3)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lOOm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6)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六)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度、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度、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度、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三、多层黏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一)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构造柱与圈梁、墙体连接,对墙体的约束作用非常显著。(1)构造柱设置原则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6-5-6的要求。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6-5-6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6-5-6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以上2)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两层后的层数对待。(2)构造柱构造要求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6-5-3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②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二)钢筋混凝土圈梁(以下简称圈梁)圈梁能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有效的抗震措施。(1)圈梁设计原则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6-5-7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2)圈梁构造要求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2)在表6-5-8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3)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表6-5-8的要求。(三)楼、屋盖楼、屋盖是房屋的重要横隔,能传递水平作用、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对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lOO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5)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四)楼梯间因楼梯间的横墙、大梁等部位的震害较严重,故楼梯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2)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五)其他构造要求(1)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2)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四、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一)上部多层砌体要求(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表6-5-6的规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