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结合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展开论述。1.战争时期的新闻纪录片电影。重要作品1938年《延安和八路军》(袁牧之导)反映了全国各地抗日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的情景;重点纪录了毛泽东、朱德和八路军其他高级指挥员的风采,以及延安的自然风貌与社会风貌、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那时的人力物力严重匮乏,纪录片发展速度缓慢。2.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1958~1966文革前)这阶段是对新闻纪录电影的延续,传播渠道主要是电视。主要创作人员有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要任务: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物和新成就。主要形式:电视纪录片和新闻片。作品有《收租院》(北京电视台拍摄)重大意义1.突破了“报道型”新闻纪录片的僵化模式2.开创了以文学性见长的散文体纪录片3既有“宣传教育”的思想性,又有艺术的生动性3.十年动乱时期的纪录片(1966~1978)被极左路线和帮派压制和束缚的时代,公式化,概念化,题材严重狭窄手法严重僵化。状态:在夹缝中顽强生存。优秀作品《深山养路工》吉林省铁岭地区一支活跃在深山峡谷中的铁路养路队,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爱护国家财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本片运用老工人的同期声讲话,以多种蒙太奇手法,制造了戏剧性效果,具有生动感人的表现力。《放鹿》《下课以后》《太行山下新愚公》等。4.纪录片的初步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1,纪录片开始栏目化1978年9月30日央视《祖国各地》1989年《地方台50分钟》2.作品数量多,内容广,形式多样。内容:人物,城市风光民俗宗教历史文化等。形式:散文式,抒情诗式音画式调查报告式等。3.出现了系列化,长篇化的创作倾向《话说长江》(25集1983年播出)《丝绸之路》(15集1979年中日联合摄制)《话说运河》(35集央视摄制)4.主要模式解说词+画面格里尔逊模式《西藏的诱惑》(刘郎1988年)(男)“西藏的诱惑,不仅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地理,更因为:西藏,是—种境界。”5.巅峰时期——新纪录片运动(20世纪90年代前期)1,电视纪录片栏目在各级电视台遍地开花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贵州电视台《人与社会》2.口号:纪实主义3.理念:真实再现,平民化平等化过程化自然化尽可能地贴近生活真实,展示原生态的生活。代表作《望长城》《沙与海》《最后的山神》《望长城》的内容四部每部三集每集50分钟第一部分《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第二部分《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沿线的民风民俗第三部分《千年干戈化玉帛》马背农耕民族的融合第四部分《风烟散尽说沧桑》长城沿线的生态环境创作手法:纪实主义手法平民化平等化过程化自然化——真实的再现,走进生活而不干扰生活,很随意,很生活---很有感染力。《望长城》的重大意义:中国纪录片发展史的里程碑,第一次真正让节目主持人走进生活现场,第一次让纪录片有了故事和戏剧性,第一次使纪录片实现了声画合一6.退潮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95年起)1.人们热情不再,各电视纪录片栏目收视率急剧下降2.纪录片创作也处于萎缩时期原因:国人价值观世俗化,大众化膨胀精英文化的纪录片走向边缘;电视观众的文化层次的影响,中低文化层次更倾向于娱乐和泡沫剧;电视产业化的影响,市场成为电视栏目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纪实主义模式已经走向僵化,尚未建构出新的纪录片模式3.退潮中的希望DV纪录片DV普及将在全社会带动纪录片创作。优秀DV作品《邝丹的秘密》(章桦李京红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