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冠心病【流行病学】WHO统计,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被称为“第一杀手”年龄:40岁以上,男女,脑力劳动者多见;美国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近年有上升的趋势,有明显的地方差异,北方南方住院率: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性别:男女比例约2∶1,女性绝经期后患病可增加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riskfactors)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HDLⅡ)载脂蛋白A(ApoA)高血压:冠脉硬化者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损伤动脉内皮引发硬化,SBP和DBP升高都与本病密切相关。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吸烟: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吸烟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糖尿病:加快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栓塞。目前将冠心病和糖尿病称为“等位征”次要危险因素:肥胖:促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增加耗氧量;侧支循环不易建立(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20%以上易患本病西方的饮食方式: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糖和盐者【病因】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riskfactors)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性强,工作专心而休息不抓紧,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人遗传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者,家族性高脂血症者其他: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存在胰岛素抵抗;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衣原体感染;口服避孕药等如果撤除损伤因子或者运用保护性措施阻断病变进程,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变是可以逆转的【临床分型】WHO将冠心病分为以下五型:隐匿型(无症状型):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心绞痛型:(最常见)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心梗型:症状严重,由冠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猝死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以上5种可合并出现心绞痛(anginapectoris)【定义】是一种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5-18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失衡导致心绞痛心肌血液的需求增加心肌血液的供应减少发病机制: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疼痛产生机制(补充)心脏对机械性刺激不引起疼痛,其直接因素与心肌缺血缺氧时,酸性代谢产物聚积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入大脑而产生之放射痛: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内,可向胸骨后、左臂的前内侧及小指放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下颌部(背、上腹部等)2、性质:为压迫性不适或紧缩性、发闷、堵塞、烧灼感,无锐痛或刺痛,偶伴频死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3、诱因:常因体力劳动或情激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阴雨天气、吸烟时发病。疼痛发生于劳累或情激的当时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15分钟;5、缓解方式:停止原来活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5分钟内缓解6、发作频率: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体征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发作时: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皮肤湿冷或出汗、BP升高、心率增快,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SM(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ECG: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静息ECG:约半数在正常范围,亦可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发作时ECG: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0.1mv)有时出现T波倒置,缓解后可恢复正常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段抬高•ECG负荷试验:最常用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可增加心脏负担以激发心肌缺血运动方式主要为分级踏板或蹬车阳性标准:ECG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分钟•动态ECG:连续记录24小时ECG变化,从中发现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显像所示灌注缺损冠脉造影:可使左、右冠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管腔面积缩小70%会影响心肌血供,50~70%也有意义本检有确诊价值,并对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极为重要其他: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冠脉内超声显像可显示血管壁的粥样硬化病变【诊断要点】1、根据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点和体征,结合年龄和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诊断;2、发作时ECG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3、ECG无改变者可作ECG负荷试验或动态心电图4、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放射性核素检查和冠脉造影【治疗要点】原则:改善冠脉血供和减轻心肌耗氧量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二个目标:缓解(终止)急性发作和预防再发作发作时治疗:1、休息:发作时立即休息,一般在停止活动后即可消除症状;2、药物治疗:首选作用快,疗效高的硝酸酯制剂作用机理扩张冠脉:降低阻力,增加冠脉血供扩张动、静脉: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常用药物(1)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1~2分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副作用:头昏、头胀痛、面红、心悸等,偶有BP降低(体位性)注意事项:首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2)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持续2~3小时缓解期治疗:1、一般治疗避免各种诱因积极治疗及预防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调节饮食,尤其不宜过饱;禁绝烟酒劳逸适度2、药物治疗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可单独、交替应用或联用硝酸酯类缺血性心脏病四类药β-受体阻滞剂Ca++通道阻滞剂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3、冠脉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4、外科治疗:冠脉搭桥术5、中医中药(补充)治标:活血化瘀法常用丹参、红花、川芎、蒲黄、郁金或丹参滴丸等“芳香温通”法:常用苏合香丸、宽胸丸、保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治本:一般在缓解期应用,以调整阴阳、脏腑、气血为主,有补阳、滋阴、补气血、调理脏腑等法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痛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在1月内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硝酸酯类药物作用减弱1月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诱发的心绞痛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15-36一、概述概念: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右侧冠脉阻塞)(心肌缺血区)15-37一、概述临床特征: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粥样斑块【病因与发病机制】冠脉硬化管腔狭窄超过75%不稳定粥样斑块斑块增大、破溃、出血血栓形成管腔闭塞持续痉挛【病因与发病机制】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1、晨起6~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脉张力增高,易使冠脉痉挛2、在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后,血脂增高,血粘稠度增加,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集聚而致血栓形成3、重体力活动、情激、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4、休克、脱水、出血、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脉血供锐减心梗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者,也可发生在原来从无症状者中心梗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均可使冠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心肌梗死的发病部位部位与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一致。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心室,其中约40%~50%的MI发生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这些部位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约30%~40%发生于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大部,相当于右冠状动脉供血区:15%~20%见于左冠状动脉旋支供血的左室侧壁。心肌梗死极少累及心房。【病理生理】心肌梗死心肌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15-45先兆(二)身心状况•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15-46(二)身心状况疼痛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症状症状15-47【临床表现】1、疼痛: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常发生于清晨、安静时,多无明显诱因;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似程度更剧烈,常伴烦燥不安、大汗、恐惧及濒死感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颈部、背部放射而误诊少数无疼痛,一开始即休克、急性心衰或猝死持续时间长,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15-49室颤先兆:①频发:5bpm②成对或联律:早搏成对或呈规律性出现③多源性:同导联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④R-on-T:早搏的R波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⑤短阵室速: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早15-505、低血压和休克: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低血压如疼痛缓解而SBP仍80mmHg,并有休克表现可诊断为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或1周内发生,约20%病人可见,原因①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②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属次要③严重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等15-52(二)身心状况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及烦躁等,重者出现肺水肿。15-53(二)身心状况全身症状:发病1~2天后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15-54(二)身心状况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三)体征1、心脏体征:①心浊音界可正常或轻、中度增大②心率多增快,少数可减慢③心尖区S1减弱④心尖区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少数第三心音奔马律⑤10~20%在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临床表现】⑥心尖区粗糙的SM,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⑦可有各种心律失常2、血压:除极早期BP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都有BP下降,不再恢复到起病前的水平3、其他:可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相应体征(四)并发症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可引起心衰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一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包压塞而猝死3、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临床表现】4、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心梗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抗生素效果不佳而消炎痛或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心电图:对心梗的诊断、定位、定范围、演变及预后都有帮助(1)特征性改变:STEMI:①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