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掌握与课文有关的文体文学常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手法以及文章的艺术结构;分析掌握苻坚、谢安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肥水之战”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对其中的人物能做出正确的评价;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败的”道理走进作者■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史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宋仁宗(中进士)、宋英宗(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宋哲宗,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英宗),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98页《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5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书名的由来: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现在安徽寿县一带进行的一次大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以前秦王苻坚的强盛入侵开始,又以苻坚的失败而终。背景介绍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国呈现南北方对峙的政治局面。在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纷纷起兵,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各国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混战,直至前秦永兴元年(357)前秦苻坚统一北方。苻坚降服了鲜卑、羌、羯各族,但有重用他们的首领。这些被统治的异族,“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阳平公融语)。只要有机会,他们随时都可能起来反抗。所以极力怂恿苻坚出兵东晋的,“独慕容垂、姚苌”这些鲜卑、羌族首领。出兵之初,慕容楷、慕容绍就对慕容垂说:“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可见这些已足完全是处心积虑地利用苻坚“骄矜已甚”的弱点,以便由此推翻前秦的统治。这些异族参与大战,别有意图,只求保全实力,伺机逃跑。史载,淝水之战失败后,慕容垂的三万兵力完好无损。(摘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轶事典故•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破瓮救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诚信卖马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低调淡泊•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後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说:“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司马光有一个老仆,一直称呼他为“君实秀才”。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仆人的称呼,笑,戏谑•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亦,大家都称为‘•君实相公’!”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高兴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导我……”司马光跌足长叹:“我家这个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坏了。”•坚不纳妾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是和王安石、岳飞一样,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张夫人没有生育,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张夫人却急得半死,一次,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置在卧室,自己再借故外出。司马光见了,不加理睬,到书房看书去了。美女也跟着到了书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书,随手翻了翻,娇滴滴地问:“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呀?”司马光离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美女很是无趣,大失所望地走了。还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丈母娘合计,又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丫鬟。司马光不客气了,生气地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宾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说俨然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唯独一人笑道:“可惜司马光不会弹琴,只会鳖厮踢!”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就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司马光就如此和妻子相依为命。洛阳的灯会享誉天下,逢元宵节,张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说:“家里也点灯,何必出去看?”张夫人说:“不止是看灯,也随便看看游人。”司马光一笑,说:“看人?怪了,难道我是鬼吗!”•典地葬妻•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用•50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元丰(1078—1085)末年,司马光回到京城汴梁(开•封),京城百姓夹道欢迎,把他看做宰相的最佳人选。•道路为之拥挤不堪,司马光的马无法前行。到当时一位•宰相私宅拜见宰相,京城百姓为了看司马光一眼,爬上•墙头屋顶。宰相家有人出来制止,百姓回答说:“我们•不是为了看你家相公,我们只是想见识一下司马相公的•风采!”怎么喝斥,百姓也不走。结果,这位当朝宰相•家就惨了:屋上瓦片被踩碎,树上枝条被弄断。(宋·•司马光执政后,大刀阔斧更改法令。傅尧俞(钦之)•苏东坡悄悄提醒司马光,应该考虑一下后果。司马光一•听这话,起立拱手,大声说道:“天若祚宋,必无此•事。”傅尧俞、苏东坡两人无言以对,讪讪离去。病重•之时,司马光仍然让人用小轿抬去找吕公著,商量政事•临终之时,屋子里除了一张床,枕边有一卷书,别无长物。•其实,像司马光这样的人,这样的官,除了仇敌、政敌和别有用心的小人,大约都是会敬之爱之的。司马光死时,京城百姓罢市去吊唁,卖了衣服买祭品去祭奠。街巷中如同死了自家亲人、哭着送丧的百姓成千上万。下葬的地方,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有好几万。京城有人画了司马光的像,刻印后出售,各地人纷纷前往购买,画工有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发财致富的。(宋·孙升《孙公谈圃》)•我敢肯定,倘若当代出现司马光这样的人物,百姓也是会像宋朝人那样敬之爱之、哭之悼之的!修学治史,一丝不苟在洛阳的十五年,他几乎耗尽了全部心血。在完书后他曾上表皇上说:“臣现在骨瘦如柴,老眼昏花,牙齿也没几颗了,而且神经衰弱,刚刚做过的事情,转过身就忘记。臣的精力全都耗费在这部书里了!”司马光为编书经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到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几次催促,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面没有一个草书,全是一丝不苟的楷书。书成之后,仅在洛阳存放的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可见他为这本书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梳理基础知识重要字音仆射()仇雠()兖()州骄矜()游陟()郧()城硖()石惮()谢琰()勍()蹙()麾()蹈藉()鹤唳()飧()豚髀()屐()齿衽()yèchóuyǎnjīnzhìyúnxiádànyǎnqíngcùhuījílìsūnbìjīrèn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任命,授予官职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发动入侵成年男子派遣士兵通“以”将让担任担任担任看形势回师替(之)修建府第人马做下达诏令那些材通才,才干出身清白、从事正当职业人家的子弟第一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那些年纪在二十岁以下的有才干和勇气的良家子客有吹洞箫者又请发太仓米,减价以粜,给贫民最甚者。(丘弘)又请求打开太仓粮库放粮,减价出卖,供给最穷的贫民。有吹洞箫的客人定语后置秦王苻坚(氐族所建前秦国的皇帝)下达诏令大规模地发动入侵(东晋),百姓每十个年轻人中派一人当兵;那些年纪在二十岁以下的有才干和勇气的出身清白、从事正当职业人家的子弟,(朝廷)都授予他们羽林郎的职务。诏书中又说:“(胜利后)朝廷将任命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担任尚书左仆射,谢安担任吏部尚书,桓冲担任侍中;依情势看,我国出征凯旋还师,为时不远,可以事先(派定东晋皇帝和大臣归降后的官职)替他们修建府第。”前来效命的民间富家子弟有三万多人马,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担任少年都统。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这时鼓励,鼓动对(是)判断句仇敌比喻战乱来满足,实现所陈述的计划谋略通“娴”,熟习战事只说阿谀奉承的话来迎合心意罢了发动功业又只有这时,朝廷的大臣都不希望苻坚采取这样的行动,只有慕容垂、姚苌以及民间富家子弟鼓动他(这样做)。阳平公苻融对苻坚说:“鲜卑(指慕容垂),羌虏(指姚苌),是我们的仇敌(此二人之国都被苻坚所灭,他们虽然臣服于秦,但心怀仇怨),总想着发生战乱来实现他们复仇的志向,他们所陈述的策略,怎么可以听从呢!。良家少年都是富贵子弟,不熟习军事,只说些谄媚的话来迎合陛下的心意罢了。”如果陛下轻信并重用他们,轻率采取重大行动,我担心功业既不能成功,又会有后患,后悔就来不及了!”苻坚不听他的劝谏。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用担任凭借,凭借......的身份把统帅,指挥统帅,指挥副词,表期望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