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教学目标1.掌握头针的概念、特点;头针标准线的定位、主治。2.熟悉头针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3.了解头针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内容概念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三、操作方法四、适应范围五、注意事项概念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头皮针、颅针。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有多种头针用于临床,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脑源性疾病的常用针法。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头部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是头针治病的理论依据。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一)额区(二)顶区(三)颞区(四)枕区额区[额中线][额旁一线][额旁二线][额旁三线][额中线]定位:额部正中,属督脉。自神庭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寸。主治:神志病、鼻病等。回顾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额旁一线]定位: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寸。主治:胸部病、鼻病等。回顾攒竹直上入前发际0.5寸[额旁二线]定位:在额旁一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寸。主治:腹部病、眼病等。回顾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额旁三线]定位:在额旁二线的外侧,自足阳明胃经头维穴内侧0.5寸处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寸。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泄、子宫脱垂、眼病等。回顾额角发际上0.5寸顶区[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一线][顶旁二线][顶中线]定位:当顶部正中,属督脉。自前顶穴向百会穴,沿皮刺1.5寸。主治:腰、腿、足的瘫痪、麻木和疼痛等病证。回顾前顶:百会前1.5寸[顶颞前斜线]定位:从顶中线前神聪穴,沿皮刺向颞部的悬厘穴,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头面部的瘫痪。回顾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前神聪百会前1寸[顶颞后斜线]定位:从顶中线的百会穴,沿皮刺向颞部的曲鬓穴,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头面部的感觉异常。回顾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交点[顶旁一线]定位:在顶中线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自通天穴沿皮向后刺1.5寸。主治:腰、腿的瘫痪、麻木、疼痛等病证。回顾前发际正中上4寸,旁开1.5寸[顶旁二线]定位:在顶旁一线的外侧,顶中线旁开2.25寸处,属足少阳胆经。自正营穴沿皮向后刺1.5寸。主治:肩、臂、手的瘫痪、麻木、疼痛等病证。回顾前发际上2.5寸,正中旁2.25寸(三)颞区[颞前线][颞后线][颞前线]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等。回顾颔厌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颞后线]定位:在颞部耳上方,属足少阳胆经。自率谷穴向前下方,沿皮刺向曲鬓穴。主治:颈项病、耳病、眩晕等。回顾曲鬓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四)枕区[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枕上正中线]定位: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属督脉。自强间穴向下沿皮刺1.5寸,达脑户穴。主治:眼病等。回顾脑户枕外粗隆上缘凹陷处强间脑户上一寸半[枕上旁线]定位: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眼等。[枕下旁线]定位: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垂直线,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玉枕穴向下,沿皮刺2寸。主治:动作失衡等小脑病证。回顾脑户旁1.3寸三、操作方法(一)针具(二)体位和消毒(三)针刺法选用28-30号粗细,1.5-2寸长的毫针。一般选用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针刺法1.进针2.行针3.起针4.疗程教学参考进针针尖与头皮呈30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少,将针与头皮平行,沿刺激区刺入0.5-1.5寸。如推进过程中针下有抵抗感,或患者感到疼痛较剧时,应立即停止推进,后退改变角度或重新进针。头皮分层皮层皮层下帽状腱膜层纤维组织紧密联系帽状腱膜下层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阻力小头皮分层行针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左右快速旋转达200次/分左右。一般可持续捻转2-3分,留针20-30分,留针期间每隔5分,重复捻针1次。起针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如紧涩难出,可徐徐捻转出针。注意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疗程可每日或隔日针刺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作下一疗程。四、适应范围头针主要用于脑源性疾病,亦可用于针刺麻醉。五、注意事项(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不易及时发现。因此,必须作到针前严格消毒,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感染。(二)头针在治疗时刺激较强,故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防止晕针。(三)出针后应清点针数,防止遗漏(四)高热、心力衰竭、病情危重以及婴幼儿囟门尚未完全闭合者,不宜采用头针。血压过高时,应待稳定后方可行头针治疗。头针教学参考多针刺法①头针对刺法:有上下对刺和前后对刺两种,前者用于额区,后者用于头顶各线。上下对刺:如针额中线时,一根针从神庭穴由上而下刺入,另一根从前额发际下5分处由下而上刺入,二针相对。额旁1、2、3线的上下对刺,可按此法施行。前后对刺:如针顶中线时,一根针从前顶穴进针,向百会穴透刺;另一根针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顶穴透刺,二针前后相对。顶旁1、2线可按上述施行本法。需要注意的是,对刺法的二根针是相对而刺,并不要求其针尖相抵。②头针接力刺法:适用于顶颞前、后斜线的多针刺法。其操作常用等长度的三根毫针,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如前顶穴)、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将此线三等分)处进针,沿皮由上而下依次透针。如此这三根针犹如接力赛跑的接力棒,依次接力,故名曰“接力刺”。③头针齐刺法:是用三根针并列集中刺激同一头穴或治疗线的多针刺法,适用于额中线、顶中线和枕上正中线等。额中线:第一针从神庭穴进针,第二、三针则分别从神庭穴左右旁开各5分处进针,三针均向前额发际下5分处透刺1寸。顶中线:第一针从前顶穴进针,向百会穴透刺;第二、三针分别从前顶左右旁开5分处进针,斜向透刺至百会穴。枕上正中线:第一针从强间穴透刺至脑户穴;第二、三针分别从强间穴向左右旁开5分处进针,斜向透刺至脑户穴。在临床上,亦可同时针刺枕上正中线和枕上旁线(双侧),三针平行齐刺。(以上多针刺法内容出自于《针刺手法百家集成》314~315页)。复习思考题1、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如何?2、简述头针的刺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