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第一节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越来越高,交往范围越来越大,学会相处、共谋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课题之一。大学生渴望与他人交往的心理需求非常强烈,渴望被他人理解和尊重,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喜爱。同时也会由于自身的不成熟而导致在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产生很多困惑和烦恼,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情绪稳定,人格发展健全,充分体验到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建立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对大学生成材及终身发展都是极有帮助的。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彼此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他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然要与他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彼此加深印象,产生好感或是厌恶感,最终形成被双方所共同认可的,比较稳定的关系。所谓产生好感就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彼此社会需求的满足,相互间都愿意保持比较接近的心理关系;反之,如果一方对另一方不友好、不真诚或是出现了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举动,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这时,彼此疏远,关系中止,甚至会产生厌恶感和敌对关系。因此,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不同距离或心理上的不同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越接近,双方就越会感到心情舒畅,情绪高扬。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里,大家相互体贴关心,彼此信任依赖,在情感上非常融洽,大家都会感受到温暖。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意见无法沟通和统一,心理上的距离很大,缺乏相互的关心,那么大家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情绪会很低落、消沉,甚至会感到孤独和忧伤,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二)人际关系的成分分析1.活动众所周知,人具有群体性和社会性。从人际关系的建立开始,活动就成为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之一,同学、朋友、亲友之间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学习、游戏、谈话、用餐、运动、嬉戏甚至是争吵、打闹等,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活动越频繁、深入,人际关系就越亲密,没有任何活动在内的人际交往是不存在的。2.满意感交往双方心理上的满意感是人际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机之一。没有满意感,交往双方就会对交往失去兴趣,不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维持和发展原有的人际关系,友谊可能就会终止。引起满意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物质因素和情感因素两大类。一般情况下,由于在交往中得到了他人的理解、认同、欣赏、崇拜甚至是服从,证实了自身的价值而体验到满意感,会对交往产生很强的促进作用。3.原则人际关系看似是交往双方个人的问题,实际上,它的建立、维持和巩固要遵从很多原则,受到很多规则的制约和限制。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人们的行为受法律等正式原则的制约;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中,如上下级关系,人们的行为则受规章制度等正式原则的制约;在日常的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中,人们的行为还受道德规范等原则的制约。此外,还有许多非正式的原则,如社会舆论、文化传统、习俗观念等,它们在各种人际关系中也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制约和限制,它们规定了哪些行为可以发生,哪些行为不可以发生,以此来规范我们的交往行为。4.技巧人际关系就象体育运动一样,不仅要遵守规则,还需要掌握技巧。例如,交往的最佳时机、非语言艺术的运用、适当的自我暴露、积极的倾听等都属于交往的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够帮助人们在交往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关于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技巧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的。(三)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大学生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和周围的人之间通过相处和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渴望拥有良好的、新型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家庭关系这个时期,有很多大学生会感到矛盾,一方面他们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家庭所在地,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经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成长生活。这就迫使他们要学会独立地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早日成熟起来;另一方面,虽然他们渴望独立,但由于受到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很多限制,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要解决这个矛盾关系就需要大学生重新调整和适应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彼此之间有更多的理解和信任。2.师生关系大学里的师生关系看起来要比中小学里的的师生关系松散的多,每天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可能不多,但更多的内容是侧重于情感、人生观、职业理想等私人话题的。大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更主动、更广泛,希望和教师能有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3.同学关系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最主要的内容。大学生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了一定的群体,由于共同的经历和相似的兴趣、爱好,同学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关系,形成比较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但由于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交往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4.朋友关系从涉及感情的程度来看,朋友关系要比同学关系更深入,它更多地强调彼此之间在感情上的关心、帮助、理解和支持。它的范围更广泛,有的来源于过去和现在的同学,还有的是由所谓的“同乡”、“球友”、“网友”发展而来。在人的一生中,大学期间是形成稳定朋友关系的重要阶段,这里所指的朋友关系当然也包括亲密的“异性朋友”在内。大学生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产生与异性发展稳定的恋爱关系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但是,只有在正确认识了“什么是爱情”、“该怎样对待爱情”、“恋爱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问题之后,才可以发展恋爱关系。二、人际吸引的条件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而产生彼此注意、欣赏、爱慕,并且通过彼此之间进一步的接触来加深感情,建立起更为深入的关系的过程。人际间的相互吸引,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彼此接触多了,日久生情会产生吸引;两个人有相似的经历或兴趣会产生吸引;两个人性格不同,互为补充,也能产生吸引;当然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异性相吸就更为普遍了。(一)接近且悦纳接近是人际吸引早期阶段的重要因素,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空间上的距离越接近,彼此接触的机会就越多,就越能够增进相互了解。在大学里经常会见到的“同乡会”,就是由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同学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组织,由于在语言、经历、感受等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就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频繁,关系密切。当大家彼此都熟悉了之后,在共处的时候就会更多地替对方考虑,就会有意识地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因此彼此接近的人比较容易成为朋友。国外有学者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证明,不仅那些住邻近宿舍的同学容易成为朋友,甚至是那些住同一楼层,上下楼走同一楼梯,报箱邻近的同学都要比其他同学更容易成为朋友。当然,人与人在空间上的彼此接近,只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否则的话,夫妻结婚时间越长,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越亲密,越幸福。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很多。在接近的条件下,彼此之间必须要相互悦纳、体谅、容忍、克制,要能够非常高兴地接纳对方的态度和意见,接纳对方的观点和看法;体谅对方的难处;容忍对方的小缺点;在发生冲突的时候要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否则,在出现严重分歧时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相互体谅和容忍,接触次数越多,关系就会越紧张,甚至会导致公开的冲突、疏远和决裂。(二)相似或互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通常喜欢与那些在态度、价值观、社会条件及教育程度等方面与自己类似的人交往,这样可以找到更多的共同点,更能被对方接纳和认同,观点、看法一致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社会性支持。这一点也符合“巴氏吸引律”(Byrne’sLawofAttraction)所描述的内容:我们对他人的吸引力,直接根据双方相似态度的比例而定,相似态度越多则吸引力越大。彼此有共同语言,互相理解,互相印证,互相支持,友情得以深入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相异者相吸引”,看起来这种现象与上述“巴氏吸引律”的内容相矛盾,但实际上人们在需求及人格特质上的互补性是构成人际吸引的另一条件。在这里强调的互补性是指交往双方在某些特殊特质间的互补,并不是指两个人之间无任何相似之处。例如,能言善辩的人可能会与沉默寡言者建立亲密的关系,支配欲强的人可能会喜欢与服从型的人相处。事实上,互补作用是交往双方在心理需要上的相互满足。有研究表明,在异性交往的初期,互补性对交往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可能并不大,但在长期的交往关系中,它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当双方能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适应对方并彼此取长补短的话,两个人的一些相反的特征(人格、需求等方面)就可以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会趋于稳定。(三)外表吸引力俗话讲“人不可貌相”,“不要以貌取人”,这里面的道理我们都能明白,但是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却往往忽视这些忠告,经常是“以貌取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为漂亮的就是好的,我们经常提到的“郎才女貌”就暗含了我们对女性漂亮外表的渴求。人们之所以喜欢外表漂亮,富有魅力的人,是因为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把外表吸引力与内在的人格特征、能力大小等同起来了。人们往往认为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要比一般人更聪明、能干、快乐、自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晕轮效应”。好象在这个人的周围笼罩着一层光晕一样,让别人看不到他(她)的缺点和不足,只剩下优点和长处了。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种“晕轮效应”的最直接的表现,男女双方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一旦第一印象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后,人们便会排斥后来接收到的与此不一致的各种信息,期待更多的一致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严重的话会使人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和评价与事实截然相反,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来。当然,第一印象也是可以改变的,“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自然会使人们改变自己最初的认识和判断。外表吸引力并不是女性的专利,许多女性承认外表吸引力对男性来讲也同样重要。有研究发现,在外表吸引力对社会交往主动性的影响力方面,男性比女性更为显著。因为有吸引力的男性在与女性约会时,更能得到肯定和鼓励,更能增强他的信心和勇气,使他更能主动与女性接近和相处。而女性则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在与异性交往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她外表上的优势不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外表吸引力不仅仅是指容貌,还包括气质、风度、谈吐、修养、服饰、装扮等方面的内容。大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吸引力,绝对不是靠美容术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多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落落大方、举止优雅、风度翩翩、谈吐不凡的人,吸引力也一定会呈直线上升趋势。(四)个性特征和能力毫无疑问,人们的外貌和仪表,能够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最终,才华和能力以及完美的个性品质才是最具魅力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体验到,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那些相貌一般,但智力超群、才华横溢、有所成就的人要比那些仪表出众,但智商平平、能力平平、毫无成就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完美的个性品质也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表现得更稳定、更持久、更深刻。人们普遍认为,男子汉吸引人的个性品质是勇敢、坚韧、有创造力、不屈不挠、胸襟宽广、不拘小节、理智、正直、忠诚、有思想、思维灵活、事业心强、有责任感等,而女性吸引人的个性品质是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同情心、善良、随和、值得信赖、活泼开朗等。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作为个性品质,最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被人排斥的是虚伪。在交往中不受欢迎的人则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社交技巧,不能在与人接触时体察别人,并适度表现自己;过份重视自我爱好的满足,忽略别人的权益与需求,无从在人际间建立起分忧或共乐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