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外科相关神经病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手足外科相关神经病变某些临床科室的神经性病变有时以四肢为首发病变部位,因此,了解这些相关疾病的病变特点,对手足外科神经疾患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相关解剖相关解剖本体感觉传到通路1.感受器:位于肌、腱、关节。2.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索上行为薄束和楔束,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3.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其纤维交叉后组成内侧丘系,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4.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痛温觉浅触觉传到通路1.感受器:位于皮肤内。2.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后角。3.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其纤维斜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至对侧上行为脊髓丘脑束,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4.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其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随意运动传到通路一级神经元: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锥体细胞;大部分在延髓进行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向下支配前角细胞,主要支配对侧四肢肌肉;小部分直接下降到脊髓相应部位再交叉或不交叉,到前角细胞,支配双侧的躯干肌肉;二级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神经系统疾患诊断的解剖定位当中,重要的区域有:肌肉、肌肉神经接头、外周神经、神经根、脊髓、脑干及其以上中枢。肌肉病变代表疾病:1、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炎性肌病,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一般成人发病,女性略多见。2、皮肌炎:皮肌炎的临床特征与多发性肌炎相似。此外,面部和手部常可见紫色斑疹。与多发性肌炎不同的是,本病可累及儿童。特点:1、肢体近端肩胛带、骨盆带肌肉的疼痛和无力,无感觉障碍。2、肌肉一般没有萎缩和肌束震颤,肌张力通常正常或轻度降低,浅发射也正常或轻度降低,无病理反射。神经肌肉接头病变代表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针对自身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特点:1、易疲劳是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临床特征,肌肉活动时无力加重而休息时恢复。2、以颅神经支配肌肉,特别是眼外肌受累最为常见。3、没有明显肌肉萎缩或肌束颤动,肌张力和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外周神经病变一、神经丛、干病变为手足外科最为常见的病变部位,包括损伤、嵌压及肿瘤性病变等。病变特点:1、神经丛、干为混合神经,病变后除引起该神经支配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外,并有相应区域内的感觉和营养障碍。2、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和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外周神经病变二、神经末梢病变最为常见的疾病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变特点:1、手套样、袜套样的四肢感觉改变。2、可出现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和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失神经营养性改变。神经根病变代表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特点:1、电击样的放射性疼痛是神经根疾病的标志。2、神经根通常有其特定的支配部位,表现为某神经根相应支配肌群萎缩和无力,以及相应皮节的感觉异常。3、肌力降低,生理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4、神经根压迫和牵拉实验可诱发电击样的放射性疼痛。5、影像学定位诊断与临床检查相一致。脊髓前角细胞病变代表疾病:1、脊髓性肌萎缩型运动神经元病:为脊髓前角细胞的变性疾病,一般首先表现为手部内在肌的萎缩变性,无感觉障碍,应该与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症及肘管综合症相鉴别。2、脊髓灰质炎:为脊髓前角细胞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一般有高热瘫痪等急性发作病史,慢性期表现为由于肢体肌力失衡而造成的畸形。无感觉障碍。3、脊髓空洞症:一种缓慢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由于脊髓中央水管的扩大导致脊髓中央形成空洞,造成相应脊髓阶段分离性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脊髓病变1、脊髓疾病的特点是感觉平面(病人常诉及躯干或腹部的束带感或扎紧感)、病理征阳性、括约肌机能障碍(大小便潴留或失禁)。2、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减退。3、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不伴有显著的肌萎缩。脑干及其以上病变表现复杂,为颅神经及感觉运动传到束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及语言和视觉障碍周期性瘫痪多见为低钾麻痹,四肢迟缓性瘫痪,感觉无受累,有过渡劳累和饱餐诱因,反复发作病史,低血钾和低钾心电图改变。谢谢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