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裙带资本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次贷危机看美国“裙带资本主义”材料121包祖顺陈凯案例简介与一些亚洲国家以“姻亲”、“朋党”勾结为特色的“裙带资本主义”不同,“美式裙带资本主义”表现为私人资本与政府相结合,政府成为私人资本的保护伞,假公济私,大搞“权钱交易”与“权力寻租”。面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挑战,剖析美国经济和金融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举一反三,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上世纪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人们关注“裙带资本主义”。按照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的定义,所谓“裙带资本主义”,是指“商界和政府通过合作使国民福利最大化”。克鲁格曼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政府官员和商人团体保持一种互惠共赢的密切关系,固然可以把整个国家的力量引到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途径上,但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带来监管不力、内幕交易和垄断等低效率的现象,还有通过权势和关系网寻租致富等腐败现象,如政策性的行业垄断、政府官员在企业兼任职务、利用公共工程谋利、侵吞国有资产等,最终将扼杀市场竞争,降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所以,“裙带资本主义”是导致一些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难以持续的制度性障碍,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美式裙带资本主义:官商勾合的典型事实上,“裙带资本主义”或“权贵资本主义”在全世界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次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就与“裙带资本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次贷危机的源头——美国最庞大的房地产金融机构“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官商结合的典型。与一些亚洲国家以“姻亲”、“朋党”勾结为特色的“裙带资本主义”不同,“美式裙带资本主义”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私人资本与政府相结合,政府成为私人资本的保护伞。“两房”是由私人投资者控股的公司,但这两家公司都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助和支持。在政府的扶持下,“两房”利用宽松的贷款条件和金融产品创新政策,迅速发展成为私人拥有、政府经营的超级怪兽。二是“两房”享有特权,可以发行得到政府“隐形担保”的债券,能方便地从市场筹集资金,还可以得到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结果业务越做越大,经手的住房抵押贷款总额达到5万亿美元,几乎拥有或担保了美国市场上大约一半的房产按揭,成为“房地产泡沫”的最大推手。三是在议会和政府中培养自己的政治代言人,利用金钱和游说对政治家的决策施加巨大影响,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两房”都是美国政治捐款的大金主,过去10年间达到1500万美元。“两房”还在重量级参议员的选区开设了“伙伴办公室”,专门进行“公关”。由于在政府和国会中建立了良好的“人脉”,使国会负责监管“两房”的联邦房企监督办公室形同虚设。四是假公济私,大搞“权钱交易”与“权力寻租”。“两房”利用政府的隐性支持为管理层和股东牟利。特别是“两房”在陷入破产的困境时,不仅得到了美国政府的紧急援救,其高管还能全身而退,拿到极为丰厚的报酬,反而成为危机中最大的“赢家”。被勒令离职的房利美首席执行官丹尼尔·马德将拿到930万美元离职金等补偿,房地美首席执行官里查德·赛伦至少能拿1410万美元的“遣散费”。“两房”就是利用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发展成为美国最庞大的房地产金融机构,进而能够操纵美联储,对美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权力寻租”产生的腐败行为危害严重其实,本世纪初被揭露的安然丑闻表明,“裙带资本主义”的毒瘤在美国早就存在。安然公司之所以能创造“神话”,依靠的就是在政界遍撒金钱,通过编制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政府的特别“照顾”。事后人们发现,在白宫,从总统、副总统到总统经济委员会顾问、司法部长、财政部长、商业部长、国防部长都与安然公司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众多重要行政部门的关键人物都持有安然公司的股票。安然公司的崩溃质疑的是美国的公司治理制度,而“两房”引发的次贷危机则震撼了美国的金融制度,它更蔓延到全世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地震。虽然两者影响的领域和带来的后果不一样,但同样表明“美式裙带资本主义”的危害非常严重。首先,政府为私有公司的产品提供保障,存在巨大风险。道理很简单,政府支持企业意味着利润归股东和管理层所有,而既得利益者的行动成本则由政府或全社会承担,由此必然产生“道德风险”;其次,官商结合能使企业轻易地获得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大量转移支付,这种“收入”远比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赚钱来得容易,从而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尤其严重的是,“裙带资本主义”不仅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必将破坏市场经济正常的秩序,由此产生的腐败行为还会加深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对于我国来说,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的裙带关系和观念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的种种“寻租”现象,就是表现之一,由此产生的腐败行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快建立全面配套的公司治理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切实提高透明度,构造公平的监管和法律框架,培育良性有序的行业竞争格局,特别要注意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产生,坚决制止各种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面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挑战,剖析美国经济和金融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举一反三,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学习掌握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回顾: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任何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和依靠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意图将社会特别是经济关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当它为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阻碍作用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应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会有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落寞时期时,上层建筑同经济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马克思就曾将二者统一起来用以说明社会形态的更替,比如他曾说过:“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唯物史观把社会形态看作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整体,认为经济基础有如社会的“骨骼”,而上层建筑则有如包裹在“骨骼”上面的“血肉”,“骨骼”和“血肉”不可分割,形成了社会有机体。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同时也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替。结合案例•“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政府官员和商人团体保持一种互惠共赢的密切关系,固然可以把整个国家的力量引到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途径上,但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带来监管不力、内幕交易和垄断等低效率的现象,还有通过权势和关系网寻租致富等腐败现象。”说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辨证与统一的。•“在议会和政府中培养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府成为私人资本的保护伞”说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然后资本主义慢慢壮大,直到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上层建筑也就是封建体制彻底不能满足而且已经严重阻碍了迅猛发展的资产阶级产业的发展,矛盾已经无法调和,然后从最发达的国家开始,封建势力被暴力或者和平的方式赶下了历史的舞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先出现资本主义的法律法规等等上层建筑的东西,而是先有了自发的资本主义经济,然后为了适应这个经济,才慢慢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举例:欧洲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印度从殖民地统治中独立出来后,政治体制采用了高级的民主自由的选举制度等等资本主义的体制,但经济还处在很不发达的封建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离市场经济还差的很远,特别严重的是他的多民族矛盾问题非常激化。所以,印度在独立后以资本主义的政治主体发展了那么多年后,经济一直没得到太大发展,或者可以说,他的政治体制制约了他的发展,他一直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就是到现在,他与中国比较,他的基础工业体系也要差很多。但不排除他以后可能会赶上或者超过中国的经济,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他的政治体制开始对经济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如果中国政府人为的放缓对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改变,那么就可能渐渐落后于加速度发展的印度。举例:印度的演变3、学习掌握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根据这一规律,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体制)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党政不分,既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又影响党对大政方针的领导和自身的建设;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干部制度不健全,在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免、奖惩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能促使干部尽职尽责地为社会服务;法制不完备,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存在;权务过分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发扬不够充分,人民群众不能对政府各部门及成员进行有效监督等等。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革除这些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