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二、维新派其他主要报刊三、国人办报热潮的特征与意义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一)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二)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三)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一)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万国公报》2、《中外纪闻》1、《万国公报》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1895.8.17,北京创办人康有为,编辑:梁启超,麦孟华双日刊,木刻雕版印刷政治性报纸,免费赠送,以刊载论说为主2、《中外纪闻》1895.12.16-1896.1.20第一家正式机关报强学会成立,《万国公报》改名除论说外,增加中外新闻(外报选译、国内各报摘录)康有为发表《开会主义书》维新派政治宣言(二)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1896.1.12-1896.1.25机关报,免费派送,政治色彩更浓厚明确,倡导变法维新办报宗旨: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三)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1、梁启超2、《时务报》1、梁启超(1)生平(2)新闻思想(3)“新文体”(2)新闻思想A、戊戌变法时期:有益国事(耳目喉舌)去塞求通(功能与作用)B、1899-1911:较系统报刊性质与任务:性质多样;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办好报纸四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健全舆论的主张:“五本”宣传方法:浸润、煽动(3)“新文体”首先由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旧式文言文不能适应需要;粱启超在《时务报》运用最好(时务文体),《新民丛报》上运用最成熟(新民文体)基本特征: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情感历史渊源:既是对晚汉魏晋文风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效果与社会反响:许多人竞相学习与仿效,守旧老辈痛恨,视为野路子2、《时务报》旬刊,石印,影响中国历史进程1896.8.9,黄遵宪创办,主笔梁启超,总理汪康年内容:谕旨、奏折、论说、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二、维新派其他主要报刊(一)澳门《知新报》(二)唐才常、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湘报》(三)严复与天津《国闻报》(一)澳门《知新报》1897.2.22,何廷光、康广仁为总理,何树龄、粱启超等撰稿5日刊,后改旬刊基本内容:“多载京师各省近事,为《时务报》所不敢言者”特色:大量刊载内地报刊所不敢刊,言论更尖锐,编译外报材料报道事实真相(二)唐才常、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湘报》1、《湘学新报》1897.4.22,长沙,旬刊,后改名《湘学报》湖南第一家中文新式报刊讲求实学、新学为主,偏重学术主编唐才常,变法时期著名的宣传家和活动家2、《湘报》1898.3.7,长沙,湖南第一家“南学会”的机关报基本内容:言论与新闻、广告、本省物价表办报宗旨:开风气、拓见闻主编唐才常主要撰稿人之一谭嗣同(三)严复与天津《国闻报》1896.10.26,北方最重要宣传阵地基本内容:电传谕旨、路透电、本地新闻、各地新闻、外洋新闻(详于本国之事)主要任务:报道国内外时速和译载外报材料出旬刊《国闻汇编》(1897.12.8,详于外国之事)实际创办人与主持者:严复报目的:通上下之情、中外之故,通外情为要务三、国人办报热潮的特征与意义(一)特征(二)新闻业务特点(三)意义(一)特征1、全国性:沿海及内地中小城市报刊数量大,达70余种2、多样性:专业报刊:《农学报》、《算学报》;文摘报《集成报》;妇女报刊《女学报》;3、进步性:宣传维新变法,介绍新知识(二)新闻业务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新文体2、新闻报道中夹带评论3、编辑工作有所改进:版面分栏,新闻分类4、重视新闻的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意义1、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意义2、在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上的积极意义1、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意义(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2、在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上的积极意义(1)突破了外报在华垄断地位与封建王朝的言禁(两个突破);(2)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两个开端);(3)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方面出现新面貌(两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