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检测糖尿病的定义: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多发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的实质:胰岛细胞受损而导致的一系列不可逆、多系统并发疾病。胰岛:是一个专门负责调节营养物质储存和动员的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主要包括胰岛素原(PI)、胰岛素(INS)和C肽。从胰岛细胞分泌释放至血循环的物质中,胰岛素及C肽占94%,胰岛素原及其中间产物占6%,胰岛素有生物活性,而C肽及胰岛素原均无生物活性。实验室检查的目的: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分型,并了解病人胰岛功能状况、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检测项目:1、尿糖;2、血糖;3、葡萄糖耐量试验;4、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5、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试验;6、唾液酸和尿微量白蛋白;7、血、尿酮体检查;8、免疫学检查:9、基因检测。1、尿糖(UGLU):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浓度高到一定程度(≥7mmol/L)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回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当病人有肾小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时,由于肾糖阈增高,病人尽管血糖很高,尿糖却往往阴性;而妊娠期妇女肾糖阈往往减低,尽管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阳性。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2、血糖(GLU):临床上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的正常值为3.9~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P2hPG)≥11.1mmol/L为糖尿病;6.1~7mmol/L为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IGT),IFG和IGT是界于正常人和糖尿病病人的中间过渡阶段,这样的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后备军,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人在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通过调节,血糖浓度仅为暂时升高,两小时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给受试者抽取空腹血标本后,口服75克葡萄糖,然后每隔一定的时间测定血糖含量并画出曲线,即为“糖耐量试验”。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mmol/L,服糖第一小时后血糖6.7~9.4mmol/L,第二小时后血糖≤7.8mmol/L,第三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4、糖化血红蛋白(GHb)和果糖胺(GSP):由于血糖受饮食、活动、药物的影响而波动,因此,测定一次血糖只能反映取血当时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时间血糖情况的全貌。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非酶促结合的产物,合成的速度与红细胞所处环境的糖浓度成正比。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半衰期是60天,故GHb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4-6%。果糖胺(GSP):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非酶促结合产物,血清蛋白的半衰期短,故GSP仅反映检查前2周的血糖总体控制状况,正常值为1.5-2.4mmol/L。★5、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试验: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况,协助判断糖尿病型别。通常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1)胰岛素释放试验:方法:口服75克葡萄糖或二两馒头,测定餐前及餐后胰岛素水平。空腹正常胰岛素值为2.5-20μIU/ml,服糖后1小时上升为空腹的5-10倍,3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1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前水平就低,餐后胰岛素值也无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空腹胰岛素水平可略高或正常,晚期则往往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多延迟在2-3小时出现。晚期2型糖尿病病人,由于胰岛β细胞已处于衰竭状态,试验结果可与1型糖尿病相似,此时单靠胰素测定来区1型与2型糖尿病已无意义。(2)C-肽释放试验:C-肽是内源性胰岛素最后生成时的等分子离解产物,正常人空腹血浆C-肽值为0.8-4.0μg/L。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C-肽释放试验的意义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其优点在于,血清C-肽测定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地反映病人自身胰岛的分泌功能。★6、唾液酸(SA)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是指糖尿病合并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的临床症状。唾液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是现在明确的反映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的指标。唾液酸:唾液酸是细胞膜的固定成分,是一种糖蛋白,90%与组织细胞结合,游离唾液酸在体液中是非常少而且很稳定。血管上皮细胞含有高浓度唾液酸。糖尿病合并症患者病变到某种程度,其微血管细胞受损,肾、视网膜、心血管等细胞的唾液酸游离,致使血清中的唾液酸含量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反映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如尿中MALB超过30毫克/24小时,则提示有早期肾损害,此时严格地控制血糖并及时用药,肾功能尚可恢复正常。★7、血、尿酮体检查:血、尿酮体的检测主要用于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控,以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意义最大。血糖水平持续超过13.4mmol/L时,β—羟丁酸可用于监测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此外,胰岛素治疗时血中β—羟丁酸下降早于血糖下降2小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也可呈阳性。但是,尿酮体阳性也可能是由不能进食、呕吐造成的,而且,筛查为阴性也可能发生了酮中毒,故准确性较差。可靠的试验是测定血中的β-羟丁酸含量,超过0.5mmol/L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免疫学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病人这三种抗体测定均阴型,而1型糖尿病多呈阳性。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最有价值,1型糖尿病患阳性率可高达90%,且可持续多年。★9、基因检测:目前,已弄清了几种单基因突变如MODY的4种相关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MODY2)、肝细胞因子-4a基因突变(MODY1)、肝细胞核因子-1a基因突变(MODY3)、胰岛素启动子-1基因突变(MODY4);此外,还有胰岛素基因突变、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以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等。这些基因突变已经明确能够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需要合理的选择与应用。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指标,也可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自身监测,另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在诊断中的应用。以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作为近、远期疗效监测指标;在病情较难控制或长期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下,建议监测胰岛β细胞功能检测;有无胰岛素抵抗及严重程度,可选用的指标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及其释放试验。特别应注意测定酮体、唾液酸、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以早期发现糖尿病酮症、微血管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并进行综合治疗。糖尿病相关抗体与相关基因的检测与研究,有利于糖尿病的预测、分型及早期防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