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指南讲课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新版指南的变化看糖尿病治疗王静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延用1999年WHO标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新变化治疗-有更新•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手术治疗糖尿病•抗血小板治疗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1980年30万全人群兰州标准0.67%1994年21万25-64岁WHO19852.28%2002年10万≥18岁WHO1999城市4.5%农村1.8%糖尿病患病率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08年4.6万≥18岁WHO1999接近10%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YangWY,etal.NEJM2010;362:1090-101年龄标化的20岁以上的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9.7%,据此推算,我国9,240万成年人有糖尿病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15.5%。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新指南总结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新指南提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B细胞功能衰竭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在24kg/m2左右,而白种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kg/m2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更差,更易出现B细胞功能衰竭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HbA1C没有纳入诊断标准目标值血糖(mmol/L)*空腹3.9–7.2mmol/l(70–130mg/dl)非空腹≤10.0mmol/l(180mg/dl)HbA1c(%)7.0血压(mmHg)130/80HDL-C(mmol/l)男性1.0(40mg/dl)女性1.3(50mg/dl)TG(mmol/l)1.7(150mg/dl)LDL-C(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100mg/dl)合并冠心病1.8((70mg/dl)体重指数(BMI,kg/m2)2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性女性尿白蛋白排泄率2.5(22mg/g)3.5(31mg/g)20μg/min(30mg/d)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150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糖尿病危害严重强化治疗可以减轻危害不同的询证研究强化的标准和结果不同探索强化治疗的切点糖尿病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FongDS,etal.DiabetesCare2003;26(Suppl.1):S99–S102.2MolitchME,etal.DiabetesCare2003;26(Suppl.1):S94–S98.3KannelWB,etal.AmHeartJ1990;120:672–676.4GrayRP&YudkinJS.InTextbookofDiabetes1997.5MayfieldJA,etal.DiabetesCare2003;26(Suppl.1):S78–S7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作年龄成人致盲的第一位原因1•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的第一位原因2•中风心血管死亡和中风增加2到4倍3•糖尿病神经病变非创伤性截肢的第一位原因5•心血管疾病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糖尿病的并发症医疗费用耗费巨大•在医院治疗的病友中约每2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伴有并发症!•有并发症患者每年住院次数是无并发症患者的2.74倍!•有并发症患者每年医疗费用上万元,是无并发症的10倍!并发症肾脏病变眼病心血管病神经病变骨骼病变外周神经病变无并发症者每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元)488062425519849126471090255663726陈兴宝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第11卷第4期P238-41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糖尿病危害严重强化治疗可以减轻危害不同的询证研究强化的标准和结果不同探索强化治疗的切点ADVANCE研究:HbA1c降至6.5%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主要微血管事件:显著降低主要大血管事件:无显著差异ADVANCECollaborativeGroup.NEnglJMed.2008;358(24):2560-72基线HbA1c水平(%)终点HbA1c水平(%)标准组强化组7.27.36.5HbA1c从10%降低到9%对减低发生并发症风险的影响要大于从7%降低到6%新指南中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的变化HbA1c的控制标准定为7%,其主要理由是:1.与IDF新指南保持一致2.多个大型循证医学研究(如UKPDS,DCCT,Kumamoto等)证明HbA1c降至7%,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就明显降低,HbA1c进一步降低可能对微血管病变有益处,但低血糖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3.VADT,ADVANCE,ACCORD在强化血糖控制组死亡的风险上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从死亡的风险考虑取较安全范围同时考虑到糖尿病治疗需要个体化,指南中特别强调了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胰岛功能相对较好,无严重并发症,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药物,以及血糖容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把血糖降低到正常,如HbA1c6%。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忌食: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果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黄、肝肾、脑。宜食:粗杂粮如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常见食物的血糖指数血糖指数为115~9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麦芽糖、葡萄糖、玉米松饼。血糖指数为89~8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膨化大米、糯米、速溶方便米粉、油炸/烤土豆、饴糖。血糖指数为79~7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蚕豆、南瓜、蜂蜜、高粱、紫米(早熟)、西瓜、胡萝卜、小米、白小麦粉面包、膨化小麦、法式油炸土豆、爆玉米花、烤玉米碎片、玉米粥、夹心面包、炸油饼、精白面面包。血糖指数为69~6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全小麦粉面包、玉米面、大麦粉面包、木薯、香蕉(未熟)、全黑麦粉面包、燕麦粉面包、汉堡小圆面包、脆皮面包、粗粒小麦粉面包、(燕)麦片混合面包、小麦饼干、全黑麦饼干、营养谷类早餐、麦片粥、燕麦片粥、葡萄干、无籽葡萄(鲜)、菠萝、土豆(新)、蒸/煮土豆泥、黑豆汤、绿豆汤(罐装)。常见食物的血糖指数血糖指数为59~5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大米、紫米(褐色大米、糙米)、土豆(煮/烤)、山芋、山药、甘薯、荞麦、甜玉米(穗)、米粉、无核葡萄干、香蕉、芒果、猕猴桃、鲜桃汁(罐装,浓/淡)、柑汁、桔汁、橙汁、绿豆粥、燕麦片(粥)、爆米花。血糖指数为49~4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乳糖、巧克力、绿豆、橘子、橙子、柑子、葡萄(鲜)、苹果汁、柚子汁、梨汁、菠萝汁(未加糖)。血糖指数为39~3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馄饨、鸡蛋面、意大利式细面条、黑麦仁、小麦仁、营养(粗)面粉、扁豆(菜豆)、苹果、梨、未熟香蕉、干杏、脱脂牛奶、酸奶、玉米粥、西红柿汤、鱼翅。血糖指数为29~20之间的食物依次是:大麦仁、绿豆、红豆、黑豆、干豌豆、干豆类、四季豆(云豆)、小扁豆、香肠、全脂牛奶、果冻(不含奶)、龙口粉丝、桃(鲜)、鲜桃汁(纯天然)、葡萄柚子、李子、樱桃。血糖指数为19~14之间的食物依次是:黄豆、花生、低脂牛奶、罐装黄豆。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在UKPDS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天一次的格列美脲。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在有心衰(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的患者、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其使用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对于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对于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患者,应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方可继续用药。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HbA1c0.3%-1.5%,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HbAlc下降0.5%-0.8%,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GLP-1(胰升血糖素样肽-1)在体内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高血糖素分泌。目前国内上市的DPP-4抑制剂为西格列汀。在包括中国2型糖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DPP-IV抑制剂可降低HbA1c0.5%-1.0%。DPP-I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西格列汀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应注意减少药物的剂量。GLP-1受体激动剂GLP-1(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艾塞那肽,需皮下注射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