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三个部分。1、免疫器官: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可产生免疫细胞。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两大类。•淋巴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又叫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叫B细胞)两类:•T细胞可以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并监视着体内异常细胞的出现,一旦发现,将它们清除。当然,T细胞一旦“敌我不分”,把正常组织错当成入侵之敌,这就会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参加体液免疫。(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中)3、免疫分子:具有免疫效应的物质称为免疫分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抗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等)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类是补体、溶菌酶等,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免疫作用没有针对性。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御感染:指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即免疫系统具有抵抗传染病的能力;•自身稳定:指机体及时清除已损伤或衰老的细胞,以维持体内生理平衡;•免疫监视的功能:指机体某些免疫细胞能识别和清除体内基因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以防发展成肿瘤。(二)免疫作用的种类主要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特异性免疫两种。(1)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三)计划免疫1.预防接种(1)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种类①自动免疫制剂有菌苗、疫苗和类毒素等。疫苗: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一切病原微生物制品,统称疫苗。但详细分类,疫苗是指由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菌苗是由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由细菌外毒素经过减毒而制成的生物制品叫类毒素。②被动免疫制剂有丙种球蛋白和免疫血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人体可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持续时间仅3—4周。另外,免疫血清(如狂犬病抗病毒血清)多来自动物的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用前须先作皮试。(2)主要接种的疫苗种类1982年卫生部颁发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目前,主要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糖丸)、麻疹活疫苗等。主要预防的传染病有:结核、乙肝、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麻疹等。计划免疫接种程序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出生24h内、1月初种2个月1次3个月1次1次4个月1次15~6月1次12次8个月12;11岁1岁半111;12岁1;113岁14岁1次6~7岁11113岁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①为减轻预防接种的反应和避免接种局部感染,在接种头一天要事先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争取他们的配合。②要合理安排幼儿饮食,要吃饱饭不要空腹,不要进食刺激性较强或易致敏的食物,如含酒精饮料及鱼虾等。③家长要为幼儿洗澡,清洁皮肤,并为幼儿穿上易穿脱的衣服。④接种时还要进一步做好解释和教育工作,争取幼儿的配合。⑤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的皮肤,注射器要专人专用。⑥接种结束可组织幼儿轻微活动,注意避免受热、受凉。⑦对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做出适当处理,如遇个别幼儿晕针,不要乱动孩子,让其仰卧,头放低,适当喂些热糖水,在短时间内可恢复。出现轻微反应的不用特别处理,一般到第二天即可恢复正常。⑧若高烧并有其他症状,需及时去医院诊治。2.预防接种的程序(1)基础免疫:(2)加强免疫:(1)基础免疫:一般6个月以上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疫苗,在短期内接种到小儿体内,使他们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这种初次接种叫基础免疫。(2)加强免疫:经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经一段时间后,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若重复接种一次,就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二、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一)传染病的特性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免疫性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1)传染病患者(2)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传播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与水源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3)虫媒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5)医源性传播:乙型传染性肝炎(6)母婴传播:艾滋病(7)直接接触传播(8)土壤传播:如破伤风、如钩虫病3.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托幼园所的婴幼儿是典型的易感者。(三)传染病的预防1.及早发现并控制好传染源(1)早发现病人。(2)早隔离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3)密切观察接触者。2.切断传播途径(1)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对切断每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有益的。(2)根据每种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以阻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3)传染病发生后,要对患儿的生活用品和排泄物以及接触班级进行彻底消毒,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3.保护易感者(1)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合理安排婴幼儿一日生活,提供合理充足的营养,坚持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提高幼儿对于传染病的一般抵抗力,这对预防传染病有重要的意义。(2)有计划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病原体:能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等)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传染病病原体传染病病原体传染病病原体水痘水痘病毒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麻疹麻疹病毒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风疹风疹病毒普通感冒腺病毒等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病结核杆菌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百日咳百日咳杆菌白喉白喉杆菌狂犬病狂犬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伤寒伤寒杆菌蛔虫病人蛔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球菌麻疹麻疹病毒,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患者是惟一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经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⑵前驱期一般3~4天。主要表为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多中度以上);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多泪、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③Koplik斑。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Koplik斑,在发疹前1~2天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⑴潜伏期一般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可有低烧。出疹期其他症状:全身有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和呕吐。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⑶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h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4.并发症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⑴喉、气管、支气管炎: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如继发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严重者可窒息死亡。⑵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⑶神经系统①麻疹脑炎:病死率达10%~25%;部分存活者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②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病人大多在诊断后l~3年死亡。⑸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过程中,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⑷结核病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5.护理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常见传染病-麻疹•经空气传播•患病后能获得免疫力6.预防⑴对病人应严密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⑶保护易感人群:①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②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⑵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护理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方可接触易感者。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二、水痘(附:带状疱疹)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VZV生活能力较弱,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物而间接传染。传染性强⑶出疹期: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绿豆大小,周围有红晕,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粘膜可发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微痒。一般不留疤痕,可引起神经皮肤再感染,表现为带状疱疹。⑴潜伏期:2周左右。⑵前驱期:发热等不适,1~2日内出皮疹。4.并发症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常洗手洗脸,勤换衣;衣物和用具消毒;防止庖疹破溃感染。多喝水,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鱼虾等食物;预防受凉感冒;居室经常通风。如出现持续高烧、症状加重的患儿,需送医院治疗。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水痘疫苗,对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水痘患儿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多很少有并发症,无须特殊治疗,常可在7-10天内自然痊愈。但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5.护理6.预防三、流行性腮腺炎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渐退,约2周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厌食等全身症状。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THANKYOUSUCCESS2020/2/2833可编辑常见传染病-流腮•俗称痄腮、大黄蜂•病毒附在病人口和鼻的分泌物中,随空气经呼吸道传染4.并发症⑴脑膜炎: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腮腺炎并发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不及时治疗,可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⑵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30%~40%的患者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的患者生育力受损。⑶卵巢炎: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⑷胰腺炎⑸其他: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腮腺炎本身并不很严重,对机体严重危害的是它的并发症5.护理立即隔离至腮腺消肿。居室要通风换气。卧床休息,忌刺激性食物,宜流质和半流质。多饮水;患儿食具要单用,煮沸消毒。病儿衣被等要经常曝晒,脸盆、毛巾等每天煮烫。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采取降温措施。保持孩子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可以减轻患处的疼痛。6.预防腮腺炎患儿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