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间脑TheCerebellum、theDiencephalon主讲人:冯志博LecturebyFengZhibo小脑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二、小脑的分叶三、小脑的内部结构四、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教学要求: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部(蚓部和两侧小脑半球)、分叶和小脑脚。掌握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小脑核的位置及其纤维联系。了解小脑的机能。力求将小脑分叶(名称)、各叶的纤维联系和功能特点及损伤后出现的症状共同联系起来学习。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位置-----小脑位于颅后窝,前借3对小脑脚(是小脑传出和传入纤维的进出通道)连于脑干背面,它们之间有第四脑室。外形—-小脑上面较平坦似山坡,下面中间凹陷、两侧膨隆似狭缝;小脑中间缩窄部称小脑蚓,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cerebellarhemisphere),在蚓垂两旁延髓背面后者向下膨隆称小脑扁桃体(tonsilofcrebellum),颅压高时可出现小脑扁桃体疝危及生命。小脑脚有三对: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和小脑下脚;小脑中脚起自脑桥基底部,其内侧是起自脊髓和下橄榄核的小脑下脚,而其前内上是较薄的小脑上脚(主要为小脑的传出纤维),左右上脚之间有上髓帆。下髓帆自小脑向下移行到延髓。小脑三对脚和上髓帆、下髓帆与菱形窝之间形成第四脑室,有正中孔和两外侧孔通珠网膜下腔。小脑皮质形成许多薄片样结构,称小脑叶片,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脑灰质的量,提供了完成复杂功能的基础。二、小脑的分叶据小脑表面的沟和裂将其分成3个叶:①绒球小结叶,在小脑下面该叶借后外侧裂与小脑余部分隔;②小脑前叶,小脑上面借原裂与小脑后叶分隔;③小脑后叶。小脑又据其进化程度和传入纤维联系可分为:①古(原)小脑(前庭小脑),②旧小脑(脊髓小脑),③新小脑(大脑小脑)。三、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表面被覆的灰质部分是小脑皮质(cerebellarcortex),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是髓体,包埋于髓体内的灰质核团称小脑核(cerebellarnuclei)。1、通过小脑脚进入小脑的传入纤维均分别止于不同叶的皮质中。进入小脑皮质的纤维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梨状神经元,最后由梨状神经元发出轴突止于小脑核。2、小脑核----有4对,从内向外依次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dentatenucleus)。球状核和栓状核合称为中间核或间位核(interposednuclei)。四、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1、古(原)小脑------绒球小结叶,主要接受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的纤维,即前庭小脑束经小脑下脚的内侧进入,整合后其传出纤维除一部分直接进入脑干的前庭神经核外,其它纤维由顶核中继,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前庭神经核和脑桥、延髓的网状结构等。后经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和网状脊髓束来调节机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即“前庭眼反射,VOR”)。因此又称前庭小脑。古小脑损伤患者出现“醉酒步态”、眼球震颤,但肢体的单独运动不受影响,而肌张力和腱反射不受影响。该病多见于儿童。2、旧小脑-包括小脑前叶和小脑后叶中小脑蚓的绝大部分,或者说小脑半球的内侧部和小脑蚓的大部分。它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的纤维,但也接受脑桥小脑束的纤维。其皮质的传出纤维由顶核和间位核中继分别经小脑下脚和小脑上脚止于脑干的前庭神经核、红核和网状结构。后经前庭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影响运动神经元,调节肌张力并协调肌的运动。此部又称脊髓小脑。旧小脑损伤出现肌张力低下和深反射亢进,因失去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脏活动,这是小脑对脑干网状结构影响的结果。3、新小脑----接受对侧的脑桥小脑束故称脑桥小脑,因脑桥核中继同侧的皮质脑桥束传递大脑皮质始动的随意运动信息(正要发生或正在进行着的)又称大脑小脑。新小脑皮质的传出纤维到齿状核,后者的轴突形成小脑上脚交叉纤维到红核和背侧丘脑腹外侧核,最后经丘脑中央辐射返回到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修正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起始神经元的活动,参与运动指令的编程,协调随意运动,保证了运动力量、方向和范围的精确性,提供了运动的时相和顺序。新小脑损伤出现共济失调(不能准确指鼻和作快速的轮替动作),辩距不良,并出现意向性震颤,及运动学习的障碍。小脑的传出纤维通过对大脑皮质下行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及由脑干下行的运动传导束发挥影响,最终调控γ运动神经元和α运动神经元的易化和抑制,实现维持机体平衡、姿势稳定,调节肌张力和共济失调的作用,并通过运动的学习使运动真正的随意和精确。总之,小脑通过其复杂的回路结构和广泛的纤维联系,特别是和大脑之间的往返联系,象比较器(comparator)一样调整脑下行运动通路的输出,对脑控制运动指令的意愿intention与实际执行的运动本身进行比较,实现对运动协调、校正和补偿的调控作用;同时,小脑还有运动学习和记忆功能。Ito(1986)由控制论观点分析后提出:小脑是运动的控制增益系统(controlaugumentationsystem),与端脑基底神经核的稳定增益系统(stabidizationaugumentationsystem)形成辅助运动传导通路的对立统一体。CentralNervousSystem间脑以背侧丘脑为中心分为五部分: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国外常将后丘脑归到丘脑。间脑TheDiencephalon间脑的位置和外形、分部背侧丘脑和后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和底丘脑教学要求: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五个丘脑部分);掌握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分部及第三脑室的位置。掌握其特异性核团(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的纤维联系和功能特点。掌握下丘脑和后丘脑的主要核团及纤维联系。了解它们及底丘脑、上丘脑的位置、组成和机能特点。了解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力求将间脑各部纤维联系和功能特点结合起来理解其作用,尤其以特异性核团为重点。一、间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1、位置:间脑和端脑均由胚胎早期的前脑发育而来,前脑头端迅速发育成端脑,前脑尾端发育相对迟缓为间脑,被包裹居于两侧大脑半球中央,连接端脑和中脑,所以间脑大部分被端脑包绕掩盖,只有腹侧面的一部分在脑底表面可见。2、外形:在脑底表面由前向后可见(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等下丘脑部分和垂体)。3、分部:以背侧丘脑为中心分为五部: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在脑底面由前向后依次为:视交叉、灰结节、漏斗、正中隆起、乳头体等下丘脑部分和垂体。背侧丘脑dorsalthalamus,又称丘脑thalamus为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中夹第三脑室。在背侧丘脑背侧面,内侧以丘脑髓纹为界,外侧与端脑的尾状核之间以终纹striaterminalis为界;二、背侧丘脑和后丘脑背侧面外侧部还有穹隆和侧脑室的脉络丛覆盖,内侧部是游离的。背侧丘脑的前端有狭窄的隆凸称为丘脑前结节;后端有膨大的丘脑枕。二、背侧丘脑和后丘脑丘脑枕的外下方有隆起的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前者借上丘臂连上丘,后者借下丘臂连下丘;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共同组成后丘脑metathalamus。二、背侧丘脑和后丘脑背侧丘脑的核团背侧丘脑的纤维联系三、下丘脑下丘脑虽小,神经元、核团众多,纤维联系广泛,结构复杂而弥散分布,常常边界不清。其中最早引人注意的是视交叉上方的视上核(加压素)和紧贴第三脑室壁的室旁核(催产素)。静脉窦室旁核视上核垂体上动脉初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次级毛细血管网弓状核第三脑室下丘脑腺垂体束下丘脑神经垂体束静脉窦毛细血管网垂体下动脉神经末梢轴突毛细血管分泌颗粒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模式图四、上丘脑epithalamus:包括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连合、缰核、后连合及松果体、第三脑室顶等结构。与睡眠和生物钟有密切关系。五、底丘脑位于背侧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有底丘脑subthalamus包括底丘脑核、未定带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