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8)班制作人:沈颖杰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邓小平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这首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劳动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由衷的喜悦心情:有赞云:“小平南方走一走,全国经济重抖擞。引进外资,开放港口。人民心头奇欢畅,苏修折了十年寿。”改革开放后,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翻身当主人,彻底告别了解放前受统治阶级愚弄和麻醉,为统治阶级做牛做马,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全国经济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举国上下更是掀起了一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喜人局面。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穷,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改革开放33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件•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6、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7、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9、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0、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11、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12、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3、1992、1994年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14、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5、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6、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7、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8、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19、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2002年“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1、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22、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23、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24、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入宪•25、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26、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7、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28、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29、2007年《物权法》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由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30、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30年前,我们挣脱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却仍然迷茫于“两个凡是”的阴影中;30年前,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匮乏是我华夏泱泱大国的心痛;30年前,我们身羸体弱,饱受西方诸国歧视,政治、经济、文化受制于人。30年后的今天,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都市文化已逐步取代了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旧主题,货物琳琅满目的巨型超市星罗棋布。这表明了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的。2008北京奥运会到2010上海世博会都标志着中国已经腾飞。30年来,从没的吃到你想如何吃就如何吃,从没的穿到各种名牌都穿在身上,从出门步行到坐飞机,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蜗居斗室,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等等。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