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明太祖御制《皇陵碑》一、明朝的建立1.元明嬗代元末农民大起义原因:1.政治黑暗腐朽2.阶级民族矛盾尖锐3.天灾频仍4.开河、变钞: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大起义的爆发1.韩山童、刘福通起义:至正十一年,颍州;2.彭莹玉、徐寿辉起义:至正十一年,蕲州;3.方国珍、张士诚起义:至正八年,十三年;刘福通红巾军的北伐与失败至正十五年建立龙凤政权,十七年三路北伐,二十三年刘福通被张士诚击杀,二十六年小明王死。徐寿辉红巾军的分裂与蜕变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建汉。徐部将明玉珍据四川独立,称帝建夏。明朝的建立“小明王”与“大明皇帝”1351年,颖州白莲教首领刘福通起义。1352年,25岁的朱元璋投靠郭子兴部下为卒,提升很快,并成为郭子兴的女婿。1355年,韩林儿称“小明王”。是年,郭子兴病亡,小明王命朱元璋任元帅。1356年,朱元璋攻克江南重镇集庆(今江苏南京),继续尊小明王之正朔,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明朝的建立“小明王”与“大明皇帝”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号,发动北伐。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改大都为北平。一、明朝的建立1.元明嬗代1344年17岁父母长兄死于疾疫。出家为僧,游方乞讨1352年25岁投入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1356年29岁占领集庆(今南京),受龙凤大宋政权官爵,任江南行省平章1361年34岁被封为吴国公1364年37岁自立为吴王1368年41岁称帝,建立明朝传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然成汤革夏,乃资亳众;武王伐纣,爰赖西师。至于汉高,虽起徒步,尚藉亭长徒众所附。上不阶寸土一民,呼吸响应,以有天下,方册所载,未之有也……《明太祖实录》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朱元璋明朝的建立“小明王”与“大明皇帝”1363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确立了其在南方的霸主地位。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1366年,朱元璋害死小明王,停止使用“龙凤”年号。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方国珍,南方大局已定。一、明朝的建立1.元明嬗代一、明朝的建立南京中华门明聚宝门遗址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已有意限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削减。行政制度洪武十三年(1380),中书左丞相胡惟庸谋反被杀,明太祖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陵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胡惟庸案明朝的建立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政治方面:修养生息。鼓励开垦荒地。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特务制度锦衣卫(亲军都尉府)文化方面读书人的最高荣誉——科举(八股取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文化专制《孟子》一书,中间词气之间抑扬太过者八十五条。其余一百七十余条,悉颁之中外校官,俾读是书者知所本旨。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壹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孟子节文题辞》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祖父)•懿文太子朱标(父亲)•长子次子(朱允炆)1.加强文官之治,削弱将军和皇子们的权势。(黄子澄、齐泰、方孝孺)2.改进明太祖所实行的严厉的法律制度。3.减轻前朝某些过重的税收,最主要的是减轻了江南过度的土地税。(尤其是富庶的苏州和松江)4.限制佛、道二教寺所能拥有的免税土地数量,将多余土地分给有需要的人民。5.削藩举措。建文帝下落之谜《明史》:“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太宗实录》:“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建文逊国》: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皇帝升遐时,有遗箧,曰‘临大难,当发’。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帝曰:“数也!”明成祖朱棣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籓北平。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明成祖生母之谜•《南京太常寺志》:“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明人沈玄华《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十四韵》:“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民国学者王謇的《孤庐杂缀》。书中记载:“往余幼从吴梦辄师恩同游,师告余曰:‘克金陵时,官军得明成祖御碣于报恩寺塔座下,其文略谓:成祖生母为翁吉剌氏,翁故为元顺帝宫人。生成祖,距入明宫仅六月耳。明制:宫人入宫,七月内生子者,需受极刑。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所生。实则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仅十月稍强也。翁自是遂抑郁而殁,易篑前,以己之画像一帧,授成祖乳母,且告以详,命于成祖成年就国后告之。成祖封燕王,乳母如命相告。于是,成祖始知己之来历,乃投袂奋起,而靖难之变作矣!’”一、众藩之首分封制度与塞王御边洪武二年决定分封诸王,三年四月正式册封第2-10子为亲王。2秦王.西安3晋王.太原4燕王.北平5周王.开封6楚王.武昌7齐王.青州8潭王.长沙9赵王.(早殇)10鲁王.兖州11蜀王.成都12湘王.荆州13代王.大同14肃王.甘州15辽王.广宁16庆王.宁夏17宁王.大宁18岷王.岷州19谷王.宣府20韩王.开平21沈王.潞州22安王.平凉23唐王.南阳24郢王.安陆25伊王.洛阳靖江王.桂林(朱元璋的侄孙)(下划线是指九个重要的塞王,长子朱标,第26子朱楠早夭)金陵大报恩寺塔二、靖难之役•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于是告讦四起,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建文元年夏六月,燕山百户倪谅告变。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以兵守王宫。王密与僧道衍谋,令指挥张玉、朱能潜纳勇士八百人入府守卫。•秋七月癸酉,匿壮士端礼门,绐贵、昺入,杀之。上书天子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二、靖难之役•建文元年八月,长兴侯耿炳文率13万大军讨燕,滹沱河之战,大败,退守真定。九月,改派李景隆统兵。•二年四月,大战白沟河,李景隆惨败。铁铉、盛庸取代李景隆,扭转战局。十二月,盛庸大败燕军于东昌。•三年三月,双方大战于保定夹河。•四月,又战于藁城,官军败绩。•收纳南京宦官,朱棣得悉南京布防空虚,“临江一决,不复反顾”。•四年四月,大战于安徽灵壁齐眉山。•五月,燕军渡淮,徇扬州。•六月,攻南京金川门。“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三、武功赫赫1.五征漠北永乐八年,第一次亲征永乐十二年,第二次亲征永乐二十年,第三次亲征永乐二十一年,第四次亲征永乐二十二年,第五次亲征2.征讨安南永乐四年,八十万大军下安南。四、扬威域外1.郑和出使西洋2.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以前的刘家港是现在的浏河)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世。•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五、文治有成编修《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解缙编纂。•《《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永乐大典》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永乐大典》的规模更是西方同时代的典籍所望尘莫及的。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六、浩大工程1.营建北京城2.疏通大运河3.大修武当山4.筑永乐大钟5.创明十三陵6.金陵大报恩寺紫禁城及北京城墙永乐大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营建京师有三大工程,即故宫、天坛、永乐大钟。大钟铸好后,先挂在宫中,明万历年间移置万寿寺,清雍正十一年移置觉生寺(今大钟寺)。•通体褚黄,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匣米,钟体光洁,无一处裂缝,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精美。轻撞,声音清脆优扬,回荡不绝达一分钟。重撞,声音雄浑响亮,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方圆50公里皆闻其音。据冶金部门分析,该钟配方科学,钟体强度达最佳值,故五百多年,仍完好如初。此钟的悬挂方法符合力学原理,悬钟木架采用八根斜柱支撑,合力向心,受力均匀,大钟悬挂在主梁上,全靠一根长一米、高14厘米、宽6.5厘米的铜穿钉,穿钉虽承受几十多吨的剪应力而安然无恙。永乐大钟七、制度创建1.设立内阁皇权空前加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2.创设东厂明仁宗朱高炽世子时期•朱高炽年幼端重沉静,善于言辞,且擅长射艺,喜爱与儒臣讲论。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午(1395年11月4日),被册封为燕世子,心性仁慈,深受朱元璋喜爱。•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朱高炽则镇守北平,期间以一万兵力,阻挡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中央军围攻。•但由于朱高炽身型肥胖且不良于行,不曾随父亲征战,因此也不获喜爱,反而常随朱棣征战的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均受朱棣喜爱。•当时,明惠帝施加离间计,下赐世子书;朱高炽不予启封,直接呈上朱棣,方破此计。之后朱棣改北平为北京,仍命朱高炽居守。太子时期•永乐二年四月甲戌(1404年5月12日),朱高炽被召入南京应天府,被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屡次北伐,均命其担任监国。当时全国经战争影响,水旱饥荒严重,他派遣官员赈灾抚恤,仁政受到赞许。•朱高煦心有不甘,联同弟朱高燧及其他党羽加紧离间明成祖与朱高炽的关系。明成祖问太子是否知悉有人离间,朱高炽则答称不知情,“知尽子职而已”。•永乐十年,朱棣北伐归还,朱高炽遣使误期,加上书奏失辞,太子一系官员均下诏狱。礼部侍郎胡濙奉命调查后,密奏朱棣称太子诚敬孝谨等七事。帝王时期•政权过渡: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7月18日,65岁的永乐帝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秘不发丧,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