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一、常识1、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也往往也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特点。2、中国古代的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3、先秦两汉时期,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4、中国上古时代的文艺实践中,诗、舞、乐是一体的,其中乐论占有更为更要的地位,是三者的核心。5、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则对文艺有不同程度的否定。6、孔子的文艺思想是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8、在文学批评方面,孟子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9、《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与儒家相反,他们主张行不言之教,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10、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以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11、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和陆机的“诗缘情”说,渊源于屈原的“发愤以抒情”思想。12、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13、在中国文论史上,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班固。14、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15、西汉前期的贾谊、刘安、司马迁等对屈原辞赋评价很高,但东汉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16、《毛诗序》明显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具体发挥了《礼记•经解篇》中“温柔敦厚”的内含。17、《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的讽谏方式主要是两种:“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18、“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19、魏晋是文学自觉和文学独立的时代。20、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21、《典论•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22、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理论的专著。23、曹丕《典论•论文》以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24、陆机《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25、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想通过论文学创作中物、意、辞三者的关系,来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问题。26、陆机《文赋》共分析了十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这十种文体是: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27、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声律论和四声八病之说。28、声律论的建立既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又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29、汉字的四声最早是周颙发现的,而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30、所谓“八病”是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31、刘勰字彦和,祖籍山东莒县。曾任昭明太子(萧统)东宫通事舍人。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地。32、刘勰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历十余年,期间撰成《文心雕龙》。33、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34、所谓“随物宛转”,是指作为主体的心之宛转附物,必须充分尊重客观的物的内在之势,从而使内心与外境相适应。35、刘勰认为风格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轻靡、新奇,八类又可分为互相对应的四组。36、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问题,通指会通,变指适变。37、钟嵘《诗品》原称《诗评》,明清以后才以《诗品》定名,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理论批评著作。38、钟嵘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39、钟嵘所赞美的风力、风骨,也是对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的歌颂,钟嵘特别重视以“怨愤”作为体现风骨、骨力的重要内容。40、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主要见于《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他提出的“风骨”、“兴寄”之说成为唐代诗论的旗帜。41、陈子昂在与《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能,然而文献有可征者。”42、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主要选录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作,是第一部唐人选唐诗。43、王昌龄在《诗格》中首次提出了诗歌的“意境”概念,成为审美意境论的先声。44、王昌龄的《诗格》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三种构思境界:物境、情境、意境。45、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46、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不平则鸣”说,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重要发挥。47、韩愈在唐诗已经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别出心裁,以雄奇险怪的新的审美观,开创了一条诗歌创作的新路。48、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美学命题,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主张。49、宋代诗话的代表作有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严羽的《沧浪诗话》等。50、金代有王若虚的《滹南诗话》,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51、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穷而后工”的理论。52、欧阳修的文学批评理论上,最有价值的是发展了韩愈“不平则鸣”的思想,提出了“穷而后工”的重要见解。53、黄庭坚在文学理论上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并开创了江西诗派。54、“功夫在诗外”是陆游创作经验的总结。55、严羽《沧浪诗话》是对唐宋诗学的总结性著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个部分。56、宋代提倡婉约派的词论主要有李清照的《词论》和张炎的《词源》。57、李清照的《词论》作于北宋末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这是中国古代第一篇词论。58、张炎《词源》提出的三个评词标准是:清空、雅正、意趣高远。59、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我国一部论述北曲音韵的专著。60、金元时代理论性较强的曲论专著是钟嗣成的《录鬼簿》。6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在中国古代,唐代“始有意为小说”。62、刘辰翁的《世说新语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小说评点类理论著作。63、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言宜”的主张。这一理论是对孟子“养气”理论和曹丕“文以气为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64、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65、严羽,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省)人,有诗集《沧浪吟》和诗论专著《沧浪诗话》。66、严羽认为诗歌欣赏和创作的思维方式就是“妙悟”,而“熟参”则是妙悟的重要条件。6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对王维诗画特点所作的评论。68、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对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69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说,“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70、明初研究唐诗的专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一书中,承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余绪,确立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71、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李梦阳还提出“真诗乃在民间”观点。72、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文学流派是唐宋派,其中茅坤编有《唐宋八家文钞》,创作成就最高的则是归有光。73、王士祯是继钱谦益、吴伟业而起的诗界领袖,以标举“神韵说”著名。并编选了《唐贤三昧集》。74、清代乾隆年间主盟诗坛的是沈德潜,他以格调说风靡一时。75、翁方纲的“肌理说”是一个以学问为本,通法于变,而一概求诸古人的诗学体系。他代表了多数朴学家的诗学观点,形成了一派“学人之诗”。76、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出“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相对立。77、袁枚《随园诗话》的诗学思想的核心是提倡“性灵”,并由此引申出了要求抒写真情,表现个性,提倡独创,化工自然,天才灵感等一系列的文学创作思想。78、清代散文理论批评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其得名是由于它的三位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79、方苞提出“义法说”,刘大櫆讲究神气音节,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位一体说。80、姚鼐在方苞“义法说”论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义理、考证、文章”的统一。81、清初有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崇尚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风;82、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宗奉姜夔与张炎的词风。83、嘉庆以后有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强调比兴寄托之说。84、李梦阳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85、王世贞著有《艺苑卮言》,他认为:“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86、公安派以袁宏道为首,他字中郎,曾问学李贽。87、王夫之在钟嵘“即目所见”的“直寻”说基础上,提出了即景会心的“现量”说。88、“现量”本是佛家因明术语,王夫之借用作对诗歌创作中意象的生成进行概括。89、王夫之认为诗歌的兴、观、群、怨同源于情,故称“四情”。90、王渔洋在司空图“韵味说”、严羽“兴趣说”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神韵说”为核心的诗歌理论。91、周济论比兴寄托则注意词体创作的审美规律,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见解。9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认为,我国古代戏曲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北朝北齐时的歌舞戏的出现。93、明清曲论家中最重视戏曲结构的是李渔,他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首章即提出:结构第一。94、徐渭专论南戏的著作名《南词叙录》,这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南戏的理论著作。95、现存最早的一部传奇作家传略和剧作品评集是吕天成的《曲品》。明代后期戏曲理论方面有两部比较重要的专著,这就是吕天成的《曲品》和王骥徳的《曲律》。96、李渔号笠翁,原籍浙江兰溪,曾定居南京,建芥子园书铺。著有《闲情偶寄》,其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后人合为《李笠翁曲话》。97、李贽文学理论的核心是“童心说”。98、金圣叹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和《西厢》六部书的评点中,他称之为“六大才子之书”。9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这段话出自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100、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共同完成了《三国演义》的修订与评点。并著有《读三国志法》。101、毛纶、毛宗岗父子第一次在小说理论史上使用了“结构”这一概念。102、张竹坡是第一个对《金瓶梅》作全面分析并自成体系的批评家。他竭力为《金瓶梅》清洗其“淫书”的恶名,认为《金瓶梅》也是“泄愤”之书。103、刘熙载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文论著作主要有《艺概》和《游艺约言》。104、刘熙载的《艺概》一书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文概六个部分,说明他对艺的认识相当宽泛。105、陈廷焯“沉郁”词论的含义既有思想内容的特点,也有艺术形式上的特色,是他词学审美理想的一大标准。106、况周颐在词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有关词的“重拙大”的论述,与他对词境、词心的认识密切关联。107、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在“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三个方面,其中在理论上鼓吹最力、贡献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梁启超。108、王国维是第一个以西学来作为文论框架结构的学者,他以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美学观念为建立文论体系的坐标。109、《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具代表的、影响最深刻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110、王国维文论思想的核心是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他把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二、名词解释1、“诗言志”《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先秦时期所谓“志”,主要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诗言志”虽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但最早提出“诗言志”理论的当为《左传》所记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赋诗言志”。“诗言志”说最早源于歌舞乐一体的文艺形态,因此,“诗言志”最早只是一种文艺观而非文学观。2、“思无邪”。原出《诗经•鲁颂•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借它来概括全部《诗经》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