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学复习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历史教育学复习总结名词解释一、历史知识:二、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因而具有双边性和互动性。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1、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形成历史概念和揭示历史规律的讲授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讲授政治经济制度、法令条文、某些文化成就等等。讲解的方式主要有解释与比喻、分析与综合、类比与对比。2、讲述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较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讲述法又分为叙述、描述、概述三种不同的方式。3、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交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的特征是:不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知识;变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师生的共同活动,重视和调动学生本身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谈话法可以分为检查性谈话、启发性谈话、巩固性谈话三种方式。4、板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黑板书写传递新教学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掌握要领、明确重点、把握结构、分清层次,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板书分正副板书。5、叙述法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具体的、完整的讲述。运用叙述法应注意几点:要按教材内容进行叙述;要有一定的条理性;要突出重大情节;要有充沛丰富的感情,主要通过语言、语调表现感情。6、描述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的重大场面、主要情节进行具体细致、绘声绘色的描述。其特点是形象性。其作用主要在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形成具体而鲜明的历史表象。运用描述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有所选择和侧重;要语言生动、细腻、准确、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但不能违背历史的真实性;要运用教材中的各类图象进行描述。7、概述法是对教材中的次要部分,进行扼要地概括讲述,用以勾画出历史的全貌和发展线索。概述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条理清晰。8、图文示意教学法:简称“图示法”。它是用各种传递历史知识信息的媒体(包括各种符号、数字、图形、词组等)组成图示,来表达历史史实或历史概念的一种方法。9、学习发现法。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而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210、讨论法。它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互相讨论,交换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深思熟虑的概念;可使学生交流思想,开阔思路。三、历史学习:四、历史教学语言:内部特征:语义(准确清楚、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外部特征:语音(语气、语调、语节、语速、语量、感情色彩)历史教学语言基本要求:第一、要有历史特色。第二、语言要生动。第三、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五、学法指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科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是获取、掌握、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主要方式是传授、示范、讲评、辅导与交流。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七、备课:备课是指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再次,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备课方式主要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备课种类可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三种八、单一课:单一课分为导言课、讲授新课、复习课、检查知识课四种类型。导言课具有三个内容:说明学历史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本学期或本单元的历史时期断限和教材内容的编章;提出具体要求和介绍学习方法等。导言课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认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讲授新课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新知识。这种类型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在一个单元的开始,教材内容和前一节课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二是教材分量较重或较难,如不在一节课内授完,势必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讲授新课包括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中心环节)——概括总结新内容——布置作业。复习课的任务是使所讲授过的内容得到概括和系统化,帮助学生明确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提高分析能力,加深理解和记忆。复习课有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三种。复习课的一般结构是:组织教学——提出复习课的范围、做法和要求——复习、练习——综合练习——布置作业。检查知识课的任务是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完成这种类型的课之后,必须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3九、综合课:这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类型。其任务是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课堂练习等几项。综合课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较适宜。综合课的一般结构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第一章一、历史教育目标:1、实质: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标准。具体包括:时限、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国家的期望。2、三维目标及基本内涵:(1)、知识与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第三章编写教科书的原则: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必须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诸如政治思想、法律规范、社会观念等以及历史学科的体系结构、学术观点,更要考虑到教学实际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学习的特点等相关因素4(1)、科学性原则历史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应该是学术界已经有定论的或倾向趋于一致的认识,是基本符合历史客观事实的知识;书中所表述的重要的、基本的历史概念要正确、准确、明确,论述不能含混不清;历史教科书知识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开放性的模式中,要能够及时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以保持教科书的科学性.(2)、思想性原则任何历史知识的选择和组织都有一定的思想性,体现出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基础性原则要求教科书要体现出本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框架,是与高深的、专业化的知识相对而言的。(4)系统性原则要尽可能地以学科的逻辑系统来组合教科书的知识,同时也要力求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历史发展的纵横关系要编排得当,既要有横向的联系,又要有纵向的联系。还要考虑到教学的系统,课文内容的分布,书中的导言、课文、辅助阅读材料、作业等方面的编排,都要具有系统性。(5)精选性原则历史知识是包罗万象的,这就必须要挑选最基础的和最有价值的知识,选编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以使得历史学习的重点突出。(6)可读性原则教科书的文字要简明、通俗、生动,内容要形象感人,形式要活泼多样,特别是图文并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适用性原则要适于教学实际的需要,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条件,从而有助于教学的开展。教科书的内容是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但其深度和难度的确定,应以师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和掌握为标准。历史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到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学,章节的分布和分量要匀称,适于课时安排。教科书中的辅助材料要恰当组织,习题的设计要有实效性。(8)稳定性原则任何学科课程的教科书,在编写时都要考虑到使用上的稳定性,以后的改动或重编尽可能不要过于频繁。由于时代的发展,历史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及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改进,使得历史教科书内容上的调整往往是经常性的,其稳定性只是相对而言的。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结构应保持相对的稳定。第四章一、历史学习的主体: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这一过程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指导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最终决定的学习的效果。二、历史学习的方法:1、听课的方法:“听”、“思”、“记”2、阅读教材的方法3、观察的方法4、搜集材料的方法5、运用证据的方法6、探究问题的方法7、评价历史的方法8、记忆的方法9、练习的方法10、复习的方法三、历史学习的过程:1、前认知阶段2、信息接受阶段3、思维阶段4、结构重建阶段5、迁移阶段四、历史学习的基本策略:1、认识历史学科功能的策略2、了解历史知识特点的策略3、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策略4、提高历史认识水平的策略5、沟通相关社会知识的策略五、学习效率1、影响学习效率的内部因素:心理特征学习倾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2、影响学习效率的外部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班级因素教师因素教材因素六、学法指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科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是获取、掌握、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主要方式是:传授、示范、讲评、辅导与交流。(一)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1、听课指导: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如何发现5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2、阅读指导:指导阅读教科书;指导阅读史料;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指导学生使用历史工具书;指导学生阅读网络资源(二)掌握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3、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方法(三)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整理笔记;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辨析;如何完成历史练习;各种类型的历史试题的解答方法;探讨历史、探究历史的方法。第五章历史教学过程概述:1、历史教学过程是历史教师和学生双向性的共同活动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教师借助历史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2、历史教学过程由准备阶段和展开阶段构成。3、所谓准备阶段,主要是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