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穴位注射法疗法住院三区车德文教学目标1、掌握穴位注射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熟悉穴位注射的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一、定义【定义】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达到1+1大于1的功效。二、发展历史所谓“水针”,是相对于原来针灸所采用的“金针”而言。这种疗法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蓬勃的搞中医现代化。于是很多医生在临床中尝试用注射器代替原来的金针,很快,这种方法拓展到穴位封闭,等很多治疗领域。并取得了巨大发展。三、作用机制及原理优势:1.在穴位处注射药物后:在组织局部直接产生治疗作用或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到达靶器官发挥作用。2.研究表明:穴位相对于非穴位,其神经、血管更为密集,因此在接受相同物理及药物刺激时更为敏感,反应更为强烈。(即药物的吸收速度更快、生物利用度更高)。四、穴位注射疗法作用(1)止痛作用(2)防御作用(3)调整作用五、适应范围(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六、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药物有:(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七、施术前准备1.应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污染。2.根据病情、操作部位、药量需求选择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一次性无菌针,一般临床上以1ml、2.5ml、5ml注射器较为常用。七、施术前准备3.药物的剂量:(严格执行药品使用说明书用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也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a、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b、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5ml;c、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d、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e、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七、施术前准备4.药品的质量:药品的包装应无破损,瓶身应无裂缝,药物应无浑浊变色而且无霉菌。5.穴位选择选穴原则同针刺法,但作为本法的特点,常结合经络、穴位按诊法以选取阳性反应点。如在背部、胸腹部或四肢的特定穴部位出现的条索、结节、压痛,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变异等,软组织损伤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一般每次2~4穴,不宜过多,以精为要。6.熟悉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重要神经及血管。八、操作方法一、取药:1.术者戴好口罩、肥皂水洗手,再以清水冲洗;亦可直接消毒啫喱干洗手。2.核对患者名字、年龄、药物、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及过敏史。3.从包装取出注射器时,将针头斜面与注射器刻度调节到一个水平面旋紧。4.碘棉签消毒注射药物瓶颈,砂轮锯瓶颈后在消毒,后折断瓶颈。5.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药剂瓶的液面下面、左手食指、中指夹住瓶颈下缘,拇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针筒,右手拇、食、中指持活塞,吸净药液,药液吸入针管后再次核对,将注射器空气排出,盖好注射帽,放入注射盘中备用,准备好无菌棉签及皮肤消毒剂。八、操作方法二、消毒:按无菌原则:用消毒液自中心向外旋涂擦5X5cm区域2次,不留空隙。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依据穴位所在的部位、注射器的规格等选择不同的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进针角度。持针方式:1.执笔式:如手持钢笔姿势,用拇指和食指在注射器前夹持,以中指在后顶托扶、适用于各种注射器的操作:八、操作方法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2.三指握式:以拇指在内、食指中指在外的方法握持注射器。主要适用于进针及进针后的提插操作。3.掌握式:用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注射器,将食指前伸抵按针头,小鱼际抵住活塞。主要适用于斜刺及平刺,如背腧穴的进针可采用掌握式。八、操作方法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4.五指握持式:以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掌握注射器,适用于短小或粗径注射器的操作:进针方式:1.单手持针:以执笔式或五指握持式握持注射器,针尖距离穴位0.5cm,瞬间发力刺入,是较常用的进针方式。常用于:如肾腧、大肠腧、阳陵泉、足三里的进针等等。八、操作方法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进针方式:2.舒张进针法:对于松弛或者有皱纹的部位,可将虚伪两侧的皮肤用左手拇指、食指向两侧用力绷紧,一边进针。操作时应注意两指相对用力时腰均衡固定皮肤、不能使锁定的注射点移动位置,然后右手持针从两指之间刺入穴位。多用于腹部、臀部和颜面部的穴位进针。八、操作方法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进针方式:3.提捏进针:左手拇、食指轻轻地提起所要刺入穴位两旁的皮肤,右手持针从捏起皮肤前端刺入。多用于皮肉浅薄或者深部有重要脏器的部位。例如:肩井穴。八、操作方法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进针角度:1.直刺法:将针体直刺入皮肤、使针体与皮肤成90度。适用于人体不多数的穴位,浅刺和深刺都可应用,如足三里、阳陵泉等。八、操作方法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进针角度:2.斜刺法:将针斜刺入皮肤,使针体与皮肤呈45度。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适宜深刺的穴位。如膀胱经的第1、2侧线的穴位(第1侧线穴位向内斜刺,第2侧线向外斜刺;为避开血管、肌腱和瘢痕组织也宜斜刺进针。八、操作方法三、持针方式、进针方式、进针角度进针角度:3、横刺法:又称沿皮刺、平刺,是沿皮下进针横刺穴位的方法,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适用于头面、胸背部穴位及肉浅薄的穴位。如列缺等八、操作方法三、体位的选取选择患者舒适及便于患者医疗操作的体位,常用体位有:1.仰卧位。2.俯卧位。3.俯伏坐位。八、操作方法四、操作首先使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适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如无回血,无麻木、触电感(表示刺中神经),便可将药液注人。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药液;缓慢注药法:凡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较轻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则用中等刺激,推液也宜中等速度。分层注药法:如所用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将注射针向几个方向注射药液。八、操作方法四、操作出针方式:出针根据部位的深浅,选择不同的出针方式:肌肉浅薄部位:出针时可用左手用无菌棉签压迫在穴位旁边,右手快速拔针即可,压迫0.5-2分钟。肌肉丰厚部位:先把针拔到皮下停留片刻,然后缓慢出针,压迫0.5-2分钟。八、操作:术后嘱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休息3至5分钟,以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九、注射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十、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操作前要检查注射器情况。注射器的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行,防止感染。2、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十、注意事项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及药物的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先做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应用。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使用亦当谨慎。4、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度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十、注意事项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6、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十、注意事项7、出现滞针时不要强行拔针,应在扎针部位周围轻轻拍打使肌肉足够放松才拔针,避免断针,弯针的发生。【禁忌症】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十一、禁忌症中风穴位注射处方用穴位注射法治疗中风偏瘫一般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穴位注射选穴每次以1-2个穴位为好,最多不超过4个穴位,并宜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选穴:穴位注射法治疗中风偏瘫一般上肢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悬钟。注射用药:注射川芎嗪注射液每穴0.5~1ml。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用处方:颈椎病1颈型颈椎病:选穴:阿是穴、颈椎夹脊穴。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每穴0.5~1ml。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用处方: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穴:主穴:阿是穴、颈椎夹脊穴。配穴:根据疼痛循经而治:1)疼痛放射至上肢外侧前缘可选:肩髃、曲池、手三里。2)疼痛放射至上肢外侧后缘可选:肩贞、天宗;3)疼痛放射至上肢外侧中线可选:外观、肩髎。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每穴0.5~1ml。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用处方:颈椎病3.椎动脉型颈椎病:选穴:阿是穴、风池。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每穴0.5~1ml。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用处方:肩周炎选穴:阿是穴。配穴:1.肩前疼痛,配肩髃、手三里。2.肩后疼痛,配肩贞、天宗;3.侧方疼痛,可配肩髎。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每穴0.5~1ml。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用处方:肘部疾病选穴:曲池、阿是穴、手三里、肘髎。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每穴0.5~1ml。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用处方:腰部疾病选穴:阿是穴、委中、腰阳关、承山。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每穴0.5~1ml。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用处方: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穴:阿是穴、腰椎华佗夹脊穴。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每穴0.5~1ml。疗程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