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是稍扁,的椭球体。两极赤道略鼓二、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灵犀一点](1)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是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是有限方向。(2)同一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代号一个是“E”,另一个是“W”(0°和180°除外)。三、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2.方向3.图例和注记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海平面3.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及剖面图示意:4.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某条剖面线上的和。[灵犀一点]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地势起伏坡度陡缓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1(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图1中A在B的西北方向。(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①如图2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A、B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经纬网图的判读与应用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图2图3约是111千米,如图3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3中AC。(3)图3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3.定“范围”(1)距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4.定“最短航线”图4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图4所示。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图5所示。图5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图6(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如图6中的两段劣弧。[规律方法]1.经纬度的判断方法(1)纬度的判断。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④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2)经度的判断。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2.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趾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1.(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改编)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全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A.北京B.纽约C.新加坡D.巴西利亚(2)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纽约(40°43′N,74°W)的()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3)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南北相距约为()A.4300千米B.1500千米C.4500千米D.2800千米获取和解读信息(1)图中可读出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的大致经纬度。(2)根据题干中北京和纽约的具体经纬度可获取两地南北纬度、相对位置和东西经度相对位置。(3)由第(2)、(3)题干北京39°54′N、新加坡1°22′N可知两地的纬度差为38°32′。答案:(1)B(2)A(3)A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比例尺的大小、缩放与应用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1)规律内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2)规律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4.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5.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2.(2010年高考天津卷)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获取解读信息从题干中可获取“突出地形起伏”的信息。即扩大垂直比例尺就能突出地形的高低起伏。答案:B1.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1)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①气温: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②降水: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高大的山地或者高原对大气环流有阻挡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面的气温和降水状况。(2)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与计算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3)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4)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5)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2.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可以结合其他知识进行一些相关的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C/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C·H相)/100m。(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②陡崖的绝对高度。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②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3.(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答案:(1)D(2)C获取解读信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根据图中山峰高度和等高距确定出图中各条等高线的高度,解题流程见下图:1.绘制(1)绘制步骤。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2)绘制实例。2.应用——通视问题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规律方法]地形剖面图的判断技巧(如下图)1.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m之间,B在250~300m之间。2.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m之间;b在150~200m之间;c在350~400m之间。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过程。4.(2013年高考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2)题。(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中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B.b处C.c处D.d处获取解读信息答案:(1)C(2)A等值线的判读方法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B.55mC.60m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mB.40mC.65mD.90m【答案】(1)C(2)C(3)B获取解读信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