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三)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领导体制是指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行政组织进行的决策、指挥、监督等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或体系的完整性、一致性、稳定性和连贯性的体系。行政领导体制从制度上决定了行政组织的最高行政首脑,也从制度上规定了领导决策机构及最高行政首脑与其他执行机构、参谋辅助机构、监督机构和信息反馈机构之间的领导关系和权责关系。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根据最高领导者或最高权力中心的权力分配和实施领导的具体方式,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个人专权制、个人负责制、集体负责制和分权负责制四种类型。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指挥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现代行政执行活动涉及领域广泛,参与机关和人员众多,分工精细,事务性强,各项任务和工作联系密切,需要有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机配合和协调一致.但是,冲突和矛盾总是难免的,并且会给执行工作带来阻力.因此,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整合其工作目标,避免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保证行政执行的一致性,就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行政指挥.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一方面,行政指挥主体只能对其直属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一个下级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另一方面,指挥主体所发出的指挥命令应保持稳定统一,协调一致.2,法定权威原则.行政指挥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管理形式,行政领导者必须拥有一定的强制权力,才能够命令下级.因此,行政机关在授予行政指挥者一定的行政职位的同时,应明确赋予其相应的法定权力,包括指挥权,命令权,审批权,奖惩权等,并规定统一的纪律和制度.3,果断有力原则.行政指挥必须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处变不惊.推动各项工作要坚定有力,迅速及时.遇到问题要当机立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4,准确权变的原则.行政指挥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实施行政决策.既不能改变决策目标,降低决策标准,还必须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行政指挥应该在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行政决策的基础之上,中规中矩,结合实际,灵活权变,进行创新.5,合理授权原则.要想顺利而高效地开展行政执行工作,指挥者必须进行行政授权.指挥者根据执行工作需要,向下级分配工作任务,授予相应的权力,并且被授权者有相应的责任.被授权者有义务向授权者报告和请示,并且接受监督.行政问责制•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发展轨迹(一)从同体问责为主向异体问责为主发展1.人大是最主要的异体问责主体。2.媒体是最有效的异体问责主体。3.公民是最本源的异体问责主体。(二)由应急型问责机制向长效型问责制度转变(三)从以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为主转向注重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四)从权力问责逐步转向制度问责问责制如何走向更加完善一、目前我国行政问责还没有专门的、完善的成文法二、我国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有些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在追究责任时,相关部门相互推诿,出现谁都有责任,谁又都没有责任的情况;以至于在问责中,问责客体具体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模糊不清。三、问责程序不健全。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问责启动程序,问责机制如何启动往往取决于行政领导的意志,没有规范可供遵守。四、目前的问责主体和问责范围过于狭窄。现有的问责还仅局限于行政机关内部的上级对下级同体问责,缺乏人大、政协、民众等异体问责,更缺乏对上级的问责。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特设“迟到席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理解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法律制度要以尽可能小的经济耗费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正和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体系的两大价值目标,效率原则的提出导源于经济学方法对法律的渗透,揭示出法律内在的经济属性,行政主体实施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作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效率表示使价值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可能造成行政机构低效率的两种途径是:具有与促进效率相反的目标;不论其目标是什么,它没有将其追求目标的成本最小化。”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资源是指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果和无形的精神成果。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行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政府效率就是政府生产力,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生产力。行政效率可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管理效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工作效率(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的效率)。这三个层次的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中央连续三个高规格会议采用新形式省去层层传达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务实、高效,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可以使广大干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上。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行政效率:一是指投入产出的定量比例关系;二是指最佳的选择;三是指能达到的最高纪录;四是指完成既定目标的程度;五是指及时有效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上述几个方面都是从宏观上评价行政效率,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则应结合实际予以综合衡量和评价。我们经常用以评价、衡量、测算行政效率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行政费用测量法(从单位费用、人均负担费用来测量);行政功能测定法(将每项目标与理想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进行比较);因素评分法(给人力、经费、物资、机构、制度、方法打分)。我们也可换个视角来考察行政效率:局部与整体(坚持局部效率从属于整体效率);短期与长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单纯经济效益应从属于社会效益);正效益与负效益(全面衡量)。怎么判断行政效率的高低行政行为速度行政行为的成本行政行为的正确度行政行为速度办事速度是效率的外在表现。但是,就行政效率而言,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指时间使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的时间标准是指行政服务对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间的结合。所谓希望的快,当然是越快越好,即时即刻。所谓可以接受的慢,是指行政服务对象的希望底线,即不因政府工作的周期破坏其原定的计划,或者付出额外的成本。通俗地说就是不至于“坏事”。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是比较理想的。一方面,政府机关不需要为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十分必要的速度而支付不合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会对服务对象造成任何意义的延误。电子会议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为的成本行政行为的成本政府处理问题的投入成本是一个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大致包括三个部分:行政设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行政人员成本。如果政府机关处理某个问题速度很快,具体的服务对象评价为效率高。但是由于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与处理该问题的最后社会效果不成比例,就不能认为该政府运作具有高效率。例如,某地通往某旅游景点的公路年久失修,经常发生堵车和游客被围困在旅游景点的现象。当地政府于是派出专机免费疏散被围困的游客。如何评价当地政府的工作效率呢?对被围困的游客来说,政府办事效率高。如果是非常特别的情况,如涉及人的生命安全,作为既定的应急措施,这样处理没有问题。但如果通过及时维修公路能够解决的问题,却不及时维修公路,而是等到游客被困再派出飞机来解决,就不能得出结论说这里的政府运作效率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处理问题的效果是行政目标的核心。行政行为的目的是实现和增加服务对象的合法利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成本也好、速度也好,只有同效果联系起来考察才可能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对于抽象行政行为而言,行政行为的正确度是指制定的公共政策(包括各种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充分兼顾相关利益群体合理利益的基础上,积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最终增进社会整体福利。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而言,行政效果是指行政机关对管理(服务)对象所作出的行政决定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特点作用行政效率离不开定量分析;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社会效益上;行政效率体现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是公共行政体系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公共组织、各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以及相关要素的整体要求。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它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高效的公共行政是国家和社会全面的发展必要保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效率公平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平。效率是发展速度,是社会发展机制;公平是一种社会价值和社会心理状态,是社会稳定机制。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社会分配不公上,政府则可以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行政行为公平、行政程序和行政制度公正来维护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矛盾表现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平的实现;追求公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效率的提高。其统一表现在效率是最终实现事实上公平的基础和主要途径,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分配的原则;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行政速度的定量分析合理的行政速度是指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所花费的合理的时间。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的时间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制约:1.行政程序设计的工作环节2.行政机关设施运行的有效性。3.满足行政服务对象需求的时间。4.法定期限和承诺期限5.行政人员的素质行政成本的定量分析行政成本是否合理,是计算行政效率的出发点。什么是合理行政成本?就是要与行政行为的效果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让纳税人相信,花这么多钱,养这样一个机构,办这些事情是经济的、正当的。一个高效率的组织其运行成本必然与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竞争态势下,通常会略高于其他同类组织。特别是对生产耐用商品的机构而言,竞争往往是一种成本投入的竞争。行政行为正确度的定量分析行政行为的正确度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合法性、合理性、满意度。合法性的定量考核比较简单;合理性考量虽然复杂一些,但还是可以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服务对象满意度的考量相对要复杂一些,但基本方法不外乎民意调查结果、投诉率、复议和诉讼的胜诉率,行政违法案件发生率、特定机构的业务增长量等。测量标准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应是质和量的统一,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1)量的标准:主要是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消耗的数量。(2)质的标准:主要是看公共行政职能是否充分发挥;行政目标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了公共行政的客观规律。(3)社会效益标准:即公共行政适应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及反映和满足反映公众需要的程度(4)规范性标准: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标准,是一种定性考察标准。提高方法从我国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努力压缩办事时间,同时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压缩办事时间,是服务对象最直接的要求;而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意义在于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使行政效率最终实现其社会价值。行政机关管理影响到行政效率行政机关管理影响到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能否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条件。具体表现在:A、能提供基础性工作条件,保障职能活动的顺利进行。B、能充分利用和节约时间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