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脑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又名“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偏瘫的中医综合康复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古代对此病的认识:《内经》虽没有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所记述的“大厥”、“薄厥”、“仆击”、“偏枯”、“风痱”等病证,与中风病在卒中昏迷期和后遗症期的一些临床表现相似。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一定认识,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此外,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等有关,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明确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为(100~300)/10万,死亡率为(50~100)/10万存活者致残率约80%,复发率41%。具有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祖国传统医学在康复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诸如针灸、推拿的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方面证实有效,显现出优势,如何吸收现代康复理论和提高中医康复的疗效,是近年脑卒中中医康复研究的热点。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一整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即采用中西药物、针灸、推拿、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临床上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给大家。(一)重视卒中早期康复的介入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临床医生往往注重急性期的药物治疗,有时甚至错误地认为早期康复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使许多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期,导致患者日后生活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后,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进行康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除外)。1针灸的早期介入目前临床强调的早期康复治疗多指现代康复医疗的物理疗法,忽视了中医在早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认为中医药,特别是针灸、推拿是中风后期康复中的辅助治疗方法,其实,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中药、针灸、推拿等本身具有调整脏腑阴阳失调,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的作用。脑卒中患者针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不论病人是否度过昏迷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最好宜早期针刺,早期针刺介入能够改善脑的的氧代谢和脑血流的增强、保护中枢神经元、减少脑神经元的凋亡。通过针灸的醒脑开窍的促醒作用,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及早的康复治疗,对日后患者主动运动的参与十分有利。因此也必须强调针灸的早期介入。相册由zyylc创建相册由zyylc创建2.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在病床上进行良姿位训练和桥式运动训练,瘫痪期肢体保存功能位,避免挎篮手,足下垂、内翻。偏瘫急性期康复治疗所设计的仰卧位、患侧在上方与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姿势,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目的在于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预防、缓解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良姿体位训练仰卧位良姿位健侧卧位良姿位患侧卧位良姿位肢体被动康复锻炼,按摩及活动患侧肢体肌肉和关节。通过给予肢体反复适当的康复锻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新的运动投射区,并且逐渐具备发放运动神经冲动的功能从而使原来丧失运动功能的肢体重新获得正常运动模式得到强化和维持。痉挛期按摩痉挛的关节和肌肉,鼓励患者用健侧帮患侧被动运动,进行坐起及坐位和站起及站立平衡训练。3.心理治疗多数中风患者对突然肢体偏瘫这一事实无法接受,极易产生悲观情绪,国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为20%~75%,加上脑组织受损后导致精神障碍,使患者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出现违拗,不配合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故尽早给预心理治疗对日后的下一步治疗非常重要。•在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关心尊重患者,并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避免刺激和损伤患者自尊的言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克服悲观、绝望、忧郁等情感障碍,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心理,随着运动功能的改善,使患者主动参与功能锻炼,提高自主运动等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风后遗症的致残率。总之,早期康复可以降低与卧床有关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挛缩、压疮和直立性低血压问题,同时也有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和维护病人自尊心和自我价值的作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ADL和生存质量,有利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和社会。(二)提倡走中西医结合康复之路传统医学在治疗中风偏瘫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头针、体针、刺血、拔罐、按摩推拿、灸法、穴位注射等疗法,但均是以被动的形式恢复偏瘫的功能,这种康复方法较之主动训练的方法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将现代康复学中有关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补充到中医康复方案中。另外中医在脑卒中临床表现的描述和疗效的判定方面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若将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价的方法引入到中医康复方案中,是符合中医康复学发展的。传统针灸疗法虽然促进了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但若缺少针对性的练习和正确指导,就很容易产生代偿运动和不正确的运动模式,而这种代偿运动和异常运动模式很难纠正。所以患者只有通过系统康复训练,分阶段、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反复动作强化训练,而致大脑运动皮质区“动作定型”的完成。因此,中西医康复应走汇通之路。在不违背各自的理论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康复方法上的合作,取长补短,建立一套融合两套康复理论体系的康复方法,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再次中风的发生“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传统的经典理论应用于预防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中风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目前世界医学关注的重点。初发中风患者只要有1次发病,其潜在的复发因素将使1/3~1/2的患者面临着再次复发的危险。中风患者每次复发1次,其病情就会较前加重,疗效和预后亦较差,死亡率和致残率会明显增高,因此中风的预防显得至关重要。一些疾病不但是导致中风的直接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中风后偏瘫的病程中。这些疾病的改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偏瘫的治疗和预后。(四)脑卒中康复的误区1脑卒中康复就是修复受损区域其实,脑卒中后的康复是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受损的脑部进行功能重塑的过程。以偏瘫为例,帮助患者恢复功能的最有效的手段是按照正确动作模式练习得越多脑部重新建立的通路就越完善。这里,姿势和动作的正确模式很重要。如果按照错误的动作模式进行训练,训练的越多形成的错误动作就越顽固,在生活中完成该动作不仅费时费力,甚至可能因身体不宜保持平衡而出现危险。2无微不至的照顾对患者最好在传统观念里,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才是对病人好,实际上,别人提供的帮助越多,患者自身得到的锻炼越少,功能恢复得越慢,反倒不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甚至会使患者对自己的康复前景信心不足。因此,在照顾康复患者时应注意,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尽量让患者自己完成起床、更衣、转移(从床到椅子或轮椅或坐便器等)、进食、取物等各项曰常生活动作,家属只需在患者身旁进行监护,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即可。我们认为,由于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脑的生理调节,中风病的病理变化,本来就是多因素的,与内在之脏腑、气血经脉,外在之自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对其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也应尽可能做到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尽可能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中药、针灸、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临床功能!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的一项探索,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