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邓世靖孙旭光感染性角膜病仍是发展中国家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我国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可预防和治疗前言细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角膜溃疡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尚不确切了解-美国北部:2/100,000-全球每年有100,000患者-发展中国家角膜盲的首要原因角膜外伤角膜接触镜以往角结膜疾病角膜手术局部及全身感染(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危险因素细菌感染病理机理—定植、侵袭与毒力定植粘附素:上皮特异性亲和菌毛:粘附(大肠杆菌,淋球菌)粘多糖:粘附膜磷壁酸:受体结合(甲链)细菌感染病理机理侵袭-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细菌的数量:正比侵入部位与定位:特定部位或细胞侵袭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及链激酶等抗吞噬:胞壁成分、荚膜、类荚膜宿主细胞侵入性:结核、奈瑟淋球细菌感染病理机理毒力-毒素与毒力因子外毒素—分泌到胞外的毒性蛋白种类:细胞毒素、神经毒素、肠毒素等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胞壁结构组成: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类A毒力因子—具有穿透力、溶组织力、IgA蛋白酶等细菌性角膜炎常见致病菌假单孢菌属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特征:自然界广泛分布G-杆菌抵抗力较强可形成医源性感染分泌绿脓菌素及荧光素绿脓杆菌性角膜炎致病因子:侵袭力弱,毒性强内毒素(菌细胞壁脂多糖)外毒素弹性蛋白酶蛋白水解酶细胞溶解素绿脓杆菌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特征:严重急性化脓性角膜炎发病急(6~24小时)进展快——1~2天可波及全角膜迅速形成基质脓疡基质黄绿色凝固性坏死粘脓性分泌物前房反应重可波及巩膜绿脓杆菌性角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的特征:菌体呈球形,直径约1微米葡萄串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不形成芽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因子:感染扩散的因子:透明质酸酶纤维蛋白溶解酶脱氧核酸酶毒性因子:血浆凝固酶蛋白酶-Aα-毒素等溶血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特征:圆形或卵圆形局限性溃疡边界清楚,进展较缓慢灰白色或奶白色前房反应较轻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特征:G+球菌属弱毒菌,条件致病可形成生物膜,黏附形成菌斑正常结膜囊最常见的细菌眼科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致病因子:蛋白酶-A杀白细胞素链激酶等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特征:条件致病(糖尿病、长期激素、术后)进展缓慢临床症状轻:呈不规则形状面积小溃疡较浅表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肺炎球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特征:呼吸道常在菌小儿及老年易感菌体0.5-1.2um,G+双球形排列,有荚膜致病因子:荚膜(逃避中性粒白细胞的吞噬)溶白细胞素溶血毒素IgA分解酶肺炎球菌性角膜炎肺炎球菌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特征:(匐行性角膜溃疡)起病急局灶脓性角膜浸润开始迅速向周围和深部发展边缘匍行性坏死穿孔常有角膜内皮斑和前房积脓感染有增多的趋势肺炎球菌性角膜炎奈瑟淋球菌角膜炎致病菌特征性病病原体之一(新生儿脓漏眼)G-球菌,凹面相对成双排列1.6×0.6-0.8微米大小,细胞内生长抵抗力弱致病性强,正常上皮可侵入奈瑟淋球菌角膜炎致病因子:菌毛外膜蛋白蛋白水解酶奈瑟淋球菌角膜炎临床特征超急性化脓性(6小时~3天)发病极为迅速(浸润-脓漏)大量脓性分泌物眼睑严重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角膜缘区的浸润(20~35%)角膜环行脓疡角膜穿孔奈瑟淋球菌感染诊断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刮片染色-微生物与细胞学检查培养-需氧与厌氧培养及药敏组织活检免疫学检查治疗原则寻找和除去病因控制感染(局部为主)减少角膜组织破坏减少瘢痕和新生血管形成眼科首选抗生素首选药物:急性感染:-环,氧,诺为首选。-怀疑绿脓杆菌+托布或头孢他定慢性感染:-氯霉素-利福平-磺胺嘧啶局部频点:每15分钟一次,连续2小时每小时一次,连续24-48小时酌情减量用药方法个性化用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进行调整辅助治疗局部促角膜修复剂散瞳维生素,支持治疗相关疾病的治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