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散文文学四大体裁小说诗歌戏剧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散文的特点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分析意境,鉴赏语言及写法,从而深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与人相通处。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与人相通处。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主旨即物与理相通处。(一)作品结构题目类型:1、第一段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这一句有什么作用?3、结尾有什么妙处?1、标题(1)表明文章中心、统领全文(2)起到线索作用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2、开头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提出问题,引人入胜⑷烘托渲染⑸欲扬先抑⑹设置悬念⑺奠定行文基调3、主体部分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由叙述转为议论;由写景转为叙述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4、结尾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主旨),画龙点睛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主旨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⑷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⑸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开头段答题技巧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和下文的内容;二是形式(结构),结构上的作用。《上海卷》第9题: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_____(2)______。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重庆卷》第16题:(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第16题:(2)①过渡②总领后文。•中间段落的作用同样要兼顾到内容和形式,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要交代清楚上文和下文的具体内容。答题的思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具体内容),写到下文(具体内容)。行文思路划分散文结构1、按时空变化划分2、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3、按记叙内容的变化划分4、按逻辑关系划分5、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划分文章线索1、人物的见闻感受2、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情的发展顺序5、时间顺序文章材料安排及结构用意1、贯穿全文内容,起线索作用2、引出某一事物,为下文内容做铺垫3、和某一事物形成对照4、映衬烘托某一事物5、和文中某一部分内容形成照应关系(二)表现手法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描写手法人物描写:正面描写(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神态)侧面描写详写(白描、细描)景物描写:调用各种感官观察角度、顺序手法:(细描、白描、静态、动态、对比、象征)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描写、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3.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4.语言辞格:⑴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⑵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⑶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特别注意:散文的反衬手法。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三)体会语言重要语句:一种是在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承载着作者重要情感、哲思的句子。(双关义、喻指义、象征义)重要句子的特点:1、位置醒目首句、末句、过渡句2、精辟凝练有助于把握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哲理句3、含蓄隐晦表意隐晦,意在言外技巧点拨1.解释词语的指代内容使用词语指代的目的是为了行文的简洁。词语指代在文中经常使用,而且运用灵活,它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如果对词语的指代内容没有搞清楚,就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特别要注意,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考题是以“理解含义”的提法出现的。概括词语指代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词语的前面,但也有少数的在词语的后面。(2)找出所指内容后,有的不能完全照搬原文(有时甚至根本无原文可搬),要加以概括,不多也不少。(3)指代内容概括后,要用“代入法”检验,因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括出的内容替换原词语。这是防止失分的好办法。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1、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2、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3、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4.从分析其表现手法入手•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比喻句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句要找出相关性,比拟句要找出形象性等。(四)形象内涵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1.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①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②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2.散文的物象就是散文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意象之美。答题思路:第一步:说出形象的特点和特征。第二步:从内容上考虑它有何作用和意义。(如对比突出另一个形象的什么特点)第三步:突出,强化,深化,升华了文章什么样的主旨。(五)探究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此考点要求对作品所表现出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价值判断”是指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作者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的评价;“审美取向”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对黑暗邪恶的鞭挞,对弱小者的悲悯,对恃强凌弱者的憎恶等。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其实就是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进行解读的过程,对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化、不同时代的精神、不同的民族的心理作出恰当评价。评价有一个尺度问题,主观色彩浓郁些,并不等于评价的主观性可以排斥评价的客观性。事实正好相反,主观性评价必须建立在客观性评价之上。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必须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别人。脱离文本的臆想、猜测,是不能拿来做鉴赏评价的。《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17.从全文看,作者对建设新农村有着怎样的思考?(6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但不能损伤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要搜集、整理和保护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把握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1)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2)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善于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能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3)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包括作品所写客观事物的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4)从分析作品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从而了解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答题思路:(1)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注重整体把握(2)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部分:文体不同,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方式、位置等也不相同。(3)注意标志性词语,抓住显性信息。如“认为、以为、感到”之类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记叙描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性的语句。紧抓一个结合、两个原则一个结合:尊重原文与自我发挥相结合两个原则:一分为二和知人论世常用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5)表达了什么情感。探究散文和小说都属于文学类文本,考纲对探究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第一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包括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第二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种能力点指的是对文本的特有个性化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挖掘文本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散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可以对作品意蕴进行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发掘,具体:(1)“从不同的角度发掘”,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做多侧面的考查。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2)“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常见设问方式(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句、段)内涵的理解。(2)请探究文本中的某一事物包含了哪几层深意。(3)×××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典例](2011·湖南高考)阅读《想飞》回答下面的问题。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8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5个关键点:联系上下文为什么想飞结合现实积极意义答题原则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①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立足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②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章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2.答案简明而规范考试时间不允许考生信马由缰,在组织语言作答时应考虑到答案的规范性,一般宜用“总——分——总”式回答,或分条作答。要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个性化解读常见设问方式(1)题干明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2)题干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等。(3)先列举作者或他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问“你是如何认识的”。[典例](2011·北京高考)阅读《祁连雪》,完成后面的问题。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