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统编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B.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社会背景探究一新经济政策实施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不满反动势力乘机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发展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首要任务:恢复经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商业: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新经济政策(1921年)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内容政策(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粮食税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私营实行自由贸易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说出下图俄国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1925年1913年1920年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意义: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⑴.时间:1922年苏联的成立:⑵.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联邦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别克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1940年加入的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1917-------1922------1991沙俄苏俄苏联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俄罗斯(1991年—至今)1924年1月22日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探究二斯大林实施工业化材料二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工业落后。苏联为何要进行工业化建设?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二个五年计划(1928-1932-1933-1937年)1913-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地位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如何评价苏联工业化措施?探究三、农业集体化背景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社员在田间用餐主要措施:消灭富农;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苏联民间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情景探究:农民还有积极性吗?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姜长斌《读懂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1)内容: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2)意义: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如何评价苏联模式?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积极作用:苏联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作用: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失调2.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给我们提供的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教训:①政治上要防止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崇拜,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②经济上要尊重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不应过分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③重视民生问题等。启示:①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生产关系改革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验:①国家建设应有计划的指导;②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1)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2)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列宁的探索斯大林的探索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政治上:成立苏联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治上:1936年颁布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时间:1921年内容:影响:经济恢复和发展苏联模式1917年3月1917年11月1918-1920年1921年1922年底1928-1937年1936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实施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完成两个五年计划通过新宪法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1、判断以下对课文的理解,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X。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X练习题1、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①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倒退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A、②③B、①②③C、①③D、①②2、1952年,我国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邮票发行的时间C、邮票的发行者D、周年纪念的时间3、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轻、重要按比例协调发展B、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DA4.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B5.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苏联成立后D.两个五年计划后D6.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C7.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D8.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9.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B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D1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C12.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苏俄政府②沙皇政府③苏联政府④临时政府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B阅读教材和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图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示意图图二蹩脚巨人图一反映苏联模式怎样的特征?图二反映了什么?图一反映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图二反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1921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