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期末综合检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期末综合检测第一~六章(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14·永州中考)关于中学生的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身高大约为160mB.质量大约为500kgC.体温大约为27℃D.密度大约为1.0×103kg/m3【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0cm,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人的体温大约为37℃,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大约为1.0×103kg/m3,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2.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A.火车B.小明的同学C.小明D.火车内的其他乘客【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说明研究对象是几个同学。火车开动时,几个同学与火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故以火车或者火车上的乘客(包含小明)为参照物,几个同学都是向后退去的。因为几个同学之间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故几个同学相对静止,故不可能选取小明的同学为参照物。3.李玉刚原创《莲花》,2015开年夺冠中歌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莲花》的声音在会场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李玉刚的假女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C.李玉刚靠改变声带的振动幅度来改变音调D.李玉刚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选D。歌声在会场是靠空气传播的,速度是340m/s;李玉刚发出的声音是由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李玉刚通过改变声带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一切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D。4.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解析】选A。本题考查声现象知识的综合运用。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说法正确。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说法错误。因为海豚的听觉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除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C说法错误。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D说法错误。故选A。5.(2014·遵义中考)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解析】选D。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选项错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B选项错误;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选项错误;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液柱在0℃以上,示数为32℃。故选D。6.(2014·铜仁中考)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D.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A项说法不正确;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B项说法正确;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C项叙述错误;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D项叙述错误。故选B。7.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光现象的综合知识。透过树丛的光和手影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A、B、C均错误;水中倒影是由于水面起到了平面镜的作用,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所以D对。8.(2014·大连中考)如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A.近视眼,应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近视眼,应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远视眼,应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远视眼,应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解析】选B。本题考查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故选B。9.(2014·资阳中考)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把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解析】选B。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把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2f20cmf,所以20cmf10cm。故选B。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解析】选D。由图可知乙在0s时开始运动,而甲在4s时开始运动,即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由图像知4~8s内甲、乙的路程和时间都成正比,即速度不变,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0~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8s末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此时甲用时4s,乙用时8s,由v=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选D。11.(2014·乌鲁木齐中考)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mm,然后他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这场大雪的降雪量为()A.345mmB.180mmC.165mmD.15mm【解析】选D。本题有关密度的现象。因为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刚降下的雪非常松软,里面的空隙较大,踏实过程中雪化成水,雪坑的深度为165mm,说明雪化成水的实际高度为180mm-165mm=15mm,故这场大雪的降雪量约为15mm。故选D。12.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为0.1m、0.2m和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为3kg、21.6kg和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解析】选C。本题考查密度知识的应用。甲的密度为ρ甲===3×103kg/m3,乙的密度为ρ乙===2.7×103kg/m3,丙的密度为ρ丙===2×103kg/m3;ρ甲ρ铝,则甲为次品;ρ乙=ρ铝,则乙为合格品;ρ丙ρ铝,则丙为废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2014·厦门中考)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是为了吹出________不同的声音。【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演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答案:空气柱音调14.如图所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从运动到相距30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受电磁波信号,自动控制对接,直到相互接触时耗时150s。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____________的,且速度为________m/s。【解析】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及速度的计算。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是运动的;速度为:v===0.2m/s。答案:运动0.215.小梅常见妈妈用保鲜膜包裹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________;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儿就会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可以减小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减小蔬菜中水的蒸发;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蔬菜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答案:蒸发(或汽化)液化16.(2014·昆明中考)小明带着弟弟去翠湖看海鸥,湖面如镜映出海鸥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现象。水面上出现的海鸥的倒影就是海鸥在水面上成的虚像,随着海鸥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始终不改变,与海鸥大小相等。答案:虚不变17.(2014·福州文博中学期末)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________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此时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了物距,所以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应该缩短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答案:实远离减小18.(2014·龙东中考)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_;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________ρB(选填“”“”或“=”)。【解析】本题考查密度图像的辨析。由图中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相同体积下,物质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因此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答案:正比19.(2014·广东中考)如图是测量酱油密度的过程,从图甲可读出烧杯的质量,图乙可读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图丙可读出烧杯中全部酱油的体积。那么,酱油的质量m=________g,酱油的体积V=________cm3,酱油的密度ρ=________kg/m3。【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密度测量的实验。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烧杯的质量m2=20g+10g+5g=35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m1=50g+20g+10g=80g;酱油的质量为m=m1-m2=80g-35g=45g,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酱油的体积为V=40cm3;酱油的密度为ρ===1.125g/cm3=1.125×103kg/m3。答案:45401.125×10320.(2014·镇江中考)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______、______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由题图可知,物距u=25cm,凸透镜的像距是v=10cm,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像距要减小,所以将光屏向左移动。答案:倒立缩小照相机左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21.(3分)(2015·深圳龙岭学校期中)已知一束光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