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作者:邓方亮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06期【摘要】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应该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对学生加以熏陶,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要人为地把“文”与“言”割裂开来,以致于使文言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实践探索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由于时代的原因,无论是从文章内容还是从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语法结构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与现代文章相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传统文言文教学主要是以背诵为主,从字词到课文、甚至用现代文法对文言文的翻译,教师无不要求统统背过;课堂上在学生对文章语境还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课文而逐字逐句讲解,由是多数学生在读起来拗口,理解存在困难的情况下,逐渐对文言文心存畏惧,敬而远之,继而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教材中选用的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都是文章中的精华,和现代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通过品读原汁原味的古人华章,可以影响到学生对现代汉语词语的准确理解和使用,关系到在人类文化传承过程中对文化脉搏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质的突破,从文化的角度加以引导和陶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知识进行记忆。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与体会谈一点看法,以供大家商榷。一、强化预习,初识、质疑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和基础水平,再加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实词和虚词等现象,因此在进入课文的学习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的相关内容提出质疑,让学生将活用的词或者不太熟悉的、以前没有见过的句式标志出来,或者整句抄写下来。将难以理解的字、词和语句梳理出来的同时,先进行猜测,再借助于课文中的注解、查阅相关工具书,明确字词的读音,理解其含义,反复诵读,进而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最好能够在课前就扫清基本的语言障碍。预习本身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对文言课文初步的自我感知,以课文内容为主线,初步识记课文中的字、词、句,为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讨论做好情感上的铺垫。课堂上,学生可就自己的疑问提出并进行讨论,而后教师点拔和总结。这种提前预习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其互助与协作的精神。龙源期刊网二、通过朗读加深文章的理解文言文在朗读过程中受停顿、速度、轻重音、语气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例如在《扁鹊见蔡桓公》中有这样一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本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所以在读时应在“不病”后加以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读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那样意思就成了“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从而觉得理解起来更困难;又如《陈涉世家》中,“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为动词,为王的意思,应该读作wàng。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明确一篇课文的破音字、通假字、古音异读以及文言虚词后,通过反复地、有节奏地朗读,就可以准确在理解课文整体内容。我们通常形容古人读书摇头晃脑,由于古文比较讲究韵律和节奏,在摇头晃脑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丰富动作和表情,从而使读者自身全身心地深入到文章意境中来,这对感悟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色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这也是学生学习和领悟文言文全貌的有效手段之一。三、文、言并重“言”,即文言文中的相关知识,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知识,是文言文的基础;“文”主要指对文章意境的理解。文言文作为古文化的一种载体形式,仅仅通过文字符号难以体现其全貌,如果单纯地逐字逐句地讲解,不仅课堂氛围沉闷、乏味,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在“串讲”下,文言文已不再是包含思想感情的“文”,即便是千古名篇,也会变成一组组实词、虚词的抽象符号和刻板的文言句法,再也掀不起学生丝毫的情感波澜;再者学生进行记忆性的“言”的积累和培养,难以挖掘古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词语解释、语句分析和句子翻译等题型的反复操练,更应当体现在中国古文化的传承上,让学生在“文”的层面上通过感悟和体会、质疑和评价,进行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思维训练。为使文、言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不仅要读顺、读懂,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悟,在感受“文”的熏陶的同时,获取“言”的知识和方法;其次指导学生遐想,如《童趣》中的“群鹤舞空”、“森林遨游”、“两虫相斗”,通过对一些句段的解读,畅游在其文境的乐趣中。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古汉语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古今语言的差异,加上一些特殊的情境难以有表象的素材,学生对其理解在凭空想像的情况下,总觉得隔着一层雾。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图文、声音、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功能形式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再现《琵琶行》中江州湓浦口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配以作者的境况遭遇,深刻体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通过对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剪辑,再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形象,加深对《出师表》深刻的内心感受,由此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和思维加工的表象素材。运用相应的画面为背境,配以音乐来渲染朗读课文时的情境,将课文设计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体,一个个充满幻龙源期刊网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由此而生,从而让学生从似懂非懂的境地中解脱出来,由难变易,可以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文献:[1]张超.以“文”带“言”,“言”“文”结合[J].广东教育(综合),2009,(4).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